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真實存在的中國古代四大女將軍 其中一位正式被列入國家編制

中國古代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 在各個領域都很少有傑出女性的身影, 在軍事領域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說, 更應該鮮有女性出現, 但中國古代還偏偏有一些女性, 恰恰是在軍事領域顯露出巾幗英雄的本色。 讓我們來看看吧。

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婦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 武丁通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 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

甲骨文記載, 有一年夏天, 北方邊境發生戰爭, 雙方相持不下, 婦好自告奮勇, 要求率兵前往, 武丁猶豫不決, 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 結果大勝。

此後, 武丁讓她擔任統帥, 從此, 她東征西討, 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 獨立的小國。 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 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 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

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 所謂“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婦好又會打仗, 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 可能連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華夏五千年最有人氣的女將軍——花木蘭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經好萊塢拍成動畫片後更是全球聞名。

真正的花木蘭歷史上確有其人, 生卒年不詳, 魏氏女, 西漢譙城, 今亳州市譙城區, 東魏村人。 又名花弧, 後稱花木蘭。 其父名應, 乃漢初材官騎士。 木蘭秉承父志, 自幼武, 尤工劍術。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 西元前166年, 匈奴老上單于, 冒頓單于之子, 名稽粥, 大舉入塞, 殺掠甚眾。 文帝大征天下民以禦, 木蘭父當往, 而年已老邁, 弟尚年幼。 木蘭憫其父老, 便替父從征。 木蘭初為戎卒, 以功為小校, 後晉升為將軍, 守燕山南麓之曲逆。 馳奔沙場, 塞旗斬將, 攻城掠地, 所向輒克捷, 莫有當其鋒者。 單于旋退。

木蘭從軍凡十二年, 屢立殊勳, 人終不知其為女子。 後凱還, 天子嘉其功, 封尚書郎, 不受, 懇奏省親。 及擁軍還譙, 釋戎衣, 服巾幗, 同行者皆駭之。

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 塚丘高大, 蒼松環護, 翠竹成林, 鄉人又為立祠, 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 木蘭戍邊之地曲逆, 即今河北省順平縣, 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 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 歷經各代, 香煙不絕。 唐朝乾封元年, 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 這一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 路經亳州, 朝亳州老君廟和木蘭祠, 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正式被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秦良玉

明神宗萬曆元年, 苗族女子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樂天鎮郊的鳴玉溪邊, 父親秦葵詩書持家, 育有三男一女, 良玉居於第三, 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 下有弟弟秦民屏。 父親教秦良玉詩書字畫之餘, 也不忘苗家傳統, 從小訓練她舞槍弄棒、騎馬射箭。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 世襲石砫宣撫使(俗稱土司), 馬千乘被害後, 因其子馬祥麟年幼, 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 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

就連郭沫若(他是什麼人,我不多說)都這樣評價這位女英雄:“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楊門女將的唯一存在——佘老太君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裡)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西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

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穀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

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佘太君和楊繼業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共同的戰事經歷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佘賽華的父親佘徳扆病臥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一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楊繼業的老爹)那裡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

真實存在的中國古代五大女將軍,穆桂英竟然是假的

這次戰鬥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讚揚。戰畢,楊繼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你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

每當人們涉足陝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蹟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鬚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蹟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

就連郭沫若(他是什麼人,我不多說)都這樣評價這位女英雄:“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楊門女將的唯一存在——佘老太君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裡)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西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

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穀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

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佘太君和楊繼業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共同的戰事經歷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佘賽華的父親佘徳扆病臥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一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楊繼業的老爹)那裡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

真實存在的中國古代五大女將軍,穆桂英竟然是假的

這次戰鬥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讚揚。戰畢,楊繼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你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

每當人們涉足陝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

中國女性的吃苦耐勞是世界聞名的,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蹟卻很少為世人所知。在國難當頭時,她們巾幗不讓鬚眉,指揮千軍萬馬,馳騁在刀光劍影的疆場,勇氣可欽可敬,事蹟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幗英雄秋瑾詩中所說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