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為諸葛亮的繼承人,三國四大謀士之一,卻是《三國》最悲情的人

點擊上方音訊收聽

主播 | 讀書君 · 編輯 | 卿年

三國風雲, 龍虎集會, 謀士如雨後筍, 紛紛露面, 而謀臣當中又有四位最是著名, 分別是:臥龍、鳳雛、塚虎、幼麟。

關於前三位, 想必不用過多解釋。 臥龍就是諸葛亮, 鳳雛則指龐統龐士元, 關於臥龍與鳳雛, 世外高人司馬鏡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臥龍鳳雛, 二人得一, 可安天下。 ”由此可見, 二位的智慧謀略均為將國之才。 而塚虎呢, 就是指司馬懿。 在這裡就不得不多解釋一句了, 想必明眼人都看得出, 其他三位均以龍、鳳、麒麟自稱, 都是祥瑞的神獸, 但偏偏到了這兒, 怎麼成了塚虎呢?但這塚虎也不是隨便亂起的, 意為墳地裡的老虎, 此老虎並非凡物, 乃是白虎星下凡, 一生下來五百年修成風虎, 又五百年是雲虎, 再五百年才是白虎, 到最後背長雙翼, 足下生風, 騰雲駕霧。 而這老虎為什麼在墳地上呢, 此喻就暗指司馬懿要成大事,
就必須先委曲求全, 得以機會, 破塚而出, 方成大業。

還有最後一位未出場——幼麟。 幼麟為何意呢?且看諸葛亮是臥龍先生, 麒麟又是龍種, 所以暗指幼麟為諸葛亮丞相的後繼之人, 此人就是姜維姜伯約, 以此暗指姜維將繼承丞相衣缽。

但是或許是因為薑維出場較晚,

在《三國演義》中的地位並不凸顯, 所以相較于諸葛亮和司馬懿等人物來說, 受關注程度略低, 加上不少人都認為薑維是諸葛亮的影子, 其本人缺乏個性, 但不得不說, 薑維為《三國演義》的主題起到了點睛之妙, 何出此言?私以為, 《三國演義》從整體上反映了作者的一種歷史悲劇感, 而薑維自始至終都是諸葛亮精神和事業的忠實繼承者, 奮鬥一生卻勞而無功, 難道我們不能說薑維形象的塑造就是作者羅貫中在小人當道、社會動亂的現實環境下鬱鬱不得志卻苦苦掙扎尋求生命價值的另一投影嗎?

那麼《三國》中的諸葛亮是如何智收薑維的呢?

在天水一戰中, 薑維識破了諸葛亮之計, 前後夾攻, 擊敗常勝將軍趙子龍,

又預設埋伏, 使得算無遺策的諸葛亮竟然敗北, 因此, 諸葛亮非常賞識薑維的文武雙全、智勇兼備, 讚歎他乃將帥之才, 於是, 諸葛亮決定調兵遣將, 用計智收薑維。 一方面, 諸葛亮利用薑維“事母至孝”的特性, 把姜維引進冀城, 團團圍住;另一方面, 運用反間計, 使馬遵確信薑維已經叛變。 在這之後, 諸葛亮引兵攻打冀城, 並安排大小車輛搬運糧草, 以誘薑維出城劫糧。 姜維中計, 奪得糧車後, 被張翼、王平兩軍夾攻, 要奪路回城, 冀城已被魏延佔領。 薑維隨即單槍匹馬趕赴天水, 卻不料被魏兵亂箭射回, 人困馬乏, 又被關興領軍團團圍住, 就在這時, 諸葛亮坐著小車出場了, 規勸薑維歸漢, 而此時薑維無他路可走, 只能下馬投降。
自此, 薑維便跟隨諸葛亮左右, 成為了諸葛亮的心腹愛將。

寒來暑往, 在諸葛亮教授姜維的六年中, 薑維卻一直未曾有大的建樹, 何也?姜維本是魏人, 又為無奈投降, 家眷尚在他國, 這情形有如今日的“裸官”, 因而在一開始不被蜀國人信任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就在薑維孤獨無助的時間裡,只有諸葛亮對他無條件的信任,讓其參與軍事討論,這也從一方面堅定了薑維繼續留在蜀國的決心,另一方面,諸葛亮還對薑維禮遇有加,替姜維向蔣琬等人解釋,並決定“盡傳平生所學”。

但實在悲情的是,在諸葛亮彌留之際,曾對李福坦言,在他死後,蔣琬可代,蔣琬之後可由費禕繼任,但李福問費禕之後,諸葛亮黯然無語。

西元234年,諸葛亮逝世。面對蜀漢捉襟見肘的情形,胸懷大志的薑維一次次提議北伐,但每每都遭到費禕等人的反對。費禕常對薑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僥倖,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在這種謹小慎微的偏安思想支配下,姜維壯志難伸,一籌莫展,內心的煎熬與悲情可想而知。

薑維北伐有無勝算,勝算幾何,歷史無法假設。但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卻說的一針見血:“從魏齊王芳之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該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時間都在蔣琬、費禕秉政之日,到薑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漢朝的滅亡,歸咎到薑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禕,應當負較大責任。”所以,當薑維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物是人非事事休,歷史留給他的舞臺已經非常狹小了。

後主景耀六年,司馬昭派大將鐘會、鄧艾大舉伐蜀。薑維由隴上退守劍閣,抗拒鐘會大軍。後來薑維見人心思漢,就定下了假投降一計:先騙取鐘會的信任,再利用鄧艾和鐘會不和這個條件,借鐘會之手除掉鄧艾,然後策動鐘會謀反,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後除去鐘會,復興蜀漢。但上天真的是不青睞薑維和蜀漢,儘管計畫詳盡周密,但結局還是令人唏噓,姜維超群的智勇和對蜀漢的忠心就在這場假投降中蹂躪散盡。

縱觀薑維一生,面臨太多身不由己的抉擇,又有太多的誤解纏身,在“坐亦亡,伐亦亡”的現實面前,薑維仍堅持著為蜀漢拼死一搏,堅持著奮鬥的精神,但誰料薑維註定就是悲情一生,抗爭反誤性命,但這卻是英雄的選擇,是生命的歸處。

但就在薑維孤獨無助的時間裡,只有諸葛亮對他無條件的信任,讓其參與軍事討論,這也從一方面堅定了薑維繼續留在蜀國的決心,另一方面,諸葛亮還對薑維禮遇有加,替姜維向蔣琬等人解釋,並決定“盡傳平生所學”。

但實在悲情的是,在諸葛亮彌留之際,曾對李福坦言,在他死後,蔣琬可代,蔣琬之後可由費禕繼任,但李福問費禕之後,諸葛亮黯然無語。

西元234年,諸葛亮逝世。面對蜀漢捉襟見肘的情形,胸懷大志的薑維一次次提議北伐,但每每都遭到費禕等人的反對。費禕常對薑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僥倖,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在這種謹小慎微的偏安思想支配下,姜維壯志難伸,一籌莫展,內心的煎熬與悲情可想而知。

薑維北伐有無勝算,勝算幾何,歷史無法假設。但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卻說的一針見血:“從魏齊王芳之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該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時間都在蔣琬、費禕秉政之日,到薑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漢朝的滅亡,歸咎到薑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禕,應當負較大責任。”所以,當薑維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物是人非事事休,歷史留給他的舞臺已經非常狹小了。

後主景耀六年,司馬昭派大將鐘會、鄧艾大舉伐蜀。薑維由隴上退守劍閣,抗拒鐘會大軍。後來薑維見人心思漢,就定下了假投降一計:先騙取鐘會的信任,再利用鄧艾和鐘會不和這個條件,借鐘會之手除掉鄧艾,然後策動鐘會謀反,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後除去鐘會,復興蜀漢。但上天真的是不青睞薑維和蜀漢,儘管計畫詳盡周密,但結局還是令人唏噓,姜維超群的智勇和對蜀漢的忠心就在這場假投降中蹂躪散盡。

縱觀薑維一生,面臨太多身不由己的抉擇,又有太多的誤解纏身,在“坐亦亡,伐亦亡”的現實面前,薑維仍堅持著為蜀漢拼死一搏,堅持著奮鬥的精神,但誰料薑維註定就是悲情一生,抗爭反誤性命,但這卻是英雄的選擇,是生命的歸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