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州老太太優雅走過一個世紀

101歲的趙慧珍老太太

1917年2月18日, 她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 念過私塾, 上過洋學堂, 從吳江縣教會學校畢業時,

抗戰全面爆發, 跟隨父親和丈夫逃離戰火, 輾轉來到湖北, 是全職主婦。 她叫趙慧珍, 1952年應聘到礄口區板場街小學做老師, 1977年退休後, 被單位返聘至1987年, 之後回家休養, 現居住在武漢開發區。

101歲的趙慧珍住在兒子王明家裡。 又是雙休, 家裡熱鬧了起來, 兒子孫子重孫聚在一起。

趙慧珍和往常一樣, 坐在客廳靠窗的籐椅上, 靠近電視機揚聲器的位置, 月白的衫子, 黑色西褲, 一雙黑色一字扣布鞋, 陽光透過玻璃灑在身上, 優雅之態盡顯。

“我媽媽就是耳朵有點背, 其餘都還好, 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66歲的王明與姐姐輪流照顧媽媽。

讀書看報思維敏捷

“眼睛還行, 戴眼鏡能讀書看報, 就是耳朵聽不清了。 ”雖然離開蘇州快80年了, 但趙慧珍吳儂軟語的腔調依舊,

一聽便知祖籍蘇杭。

趙慧珍說, 很多年了, 她依舊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看書看報是生活日常。 多年來一直沿襲著兒時的生活習慣, 按時起居, 食不言寢不語, 無論什麼條件下, 都衣著整潔乾淨, 無一絲亂髮。

“我工作了35年, 教書教了25年, 那些孩子, 現在也都是古稀老人了。 ”趙慧珍覺得自己很幸運, 父輩開明, 不僅沒纏過小腳, 而且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系統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順應婦女解放的潮流, 從家庭婦女走上工作崗位, 成為一名教師, 這一個世紀都應該算得上是“新女性”了。

趙慧珍說, 抗戰爆發前, 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 上海、蘇杭一帶女學興起, “讀私塾, 上洋學堂, 是女子最好的嫁妝”, 雖然她已不記得為何被送去讀書,

但她卻一生感謝父母將她送進學堂, 讀書識字瞭解世界。

“我不怎麼玩手機, 每天8:30起來以後, 吃過早餐, 就看看當天的報紙, 10:40左右吃點水果, 然後看看書, 中午飯後午休一下, 晚上媳婦幫忙洗個澡, 8:30就睡了。 ”趙慧珍說, 看書看報能博聞強識, 也能保持瞭解外界, 比起看電視, 她更喜歡看書。

“家庭和睦就會長壽”

“餐餐不離湯, 特喜歡吃肉, 都是我老婆照顧, 我退休了才開始幫著做飯。 ”王明說, 他的妻子、女兒、女婿都是同一個單位的, 在黃石工作。 他退休前, 母親一直由姐姐照料。

王明說, 母親趙慧珍思維一直很清晰, 平時交流完全沒有問題, 只是近年來, 耳背了言語也就少了些, 但重孫子過來時, 她總是特別高興, 能說上好一陣子,

只不過總是孩子說孩子的, 她說她的, 在一起開心就好, 說什麼並不重要。

王明說, 雖然他們對母親會悉心照顧, 但只要是她想自己做的事情, 他們也不會違背老人意願去過度照顧, 這可能也是她生活一直能自理的原因之一, “而且, 她的生活習慣很好, 起居有規律, 愛整潔愛俏, 雖然不出門, 但每天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清爽妥當。 ”

“在我們的大家族裡, 關係很融洽, 這麼多年了, 我老婆和我媽從來沒紅過臉, 我姐姐他們更是照顧得很仔細。 ”王明說, 平淡的日子最長久, 雖然他和姐姐也是快70歲的人了, 但有媽媽在, 總覺得自己還年輕, 所以不只媽媽長壽, 他覺得只要家庭和睦就都會長壽。

記者李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