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嘉慶皇帝誅殺和珅,背後究竟另有什麼隱情?

瞭解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話, 叫做“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作為乾隆皇帝之後的大清又一位最高統治者, 嘉慶皇帝一生可謂平庸無能, 但誅殺和珅這件事情卻讓他一舉成名。

以下是嘉慶皇帝的介紹:

姓愛新覺羅, 名顒琰, 原名永琰, 清朝第七位皇帝, 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 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他在位二十五年, 但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 乾隆帝死後, 他才真正獨掌大權。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 乾隆駕崩, 和珅失去靠山。 正月初四, 顒琰發出上諭: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 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 不得擅離, 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 並削奪了和珅的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

初九日, 革除和珅、福長安的職務, 下刑部大獄。 查抄和珅家產, 並會同審訊。 十一日, 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 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

為了朝廷體面, 賜他自裁。

嘉慶帝懲治和珅案沒有株連, 也沒有擴大化, 這是嘉慶的聰明之處;但他只把和珅當作個案處理, 而沒有把“和珅現象”當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決, 進行制度性的改革, 這是顒琰的平庸之處。

總評: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 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

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 “平庸”兩個字, 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

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 其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 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 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 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然而, 嘉慶的平庸, 並不是他的性情所致, 而是歷史的必然, 在乾隆晚期, 清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 白蓮教的起義, 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 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 所以說乾隆實際上是留下了個爛攤子給嘉慶。

作為乾隆皇帝最為寵信的大臣, 和珅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安然無事, 位極人臣。 而乾隆剛剛駕崩, 嘉慶便急不可耐地除掉了和珅。 那麼,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小編看來, 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和珅權力過大, 已經威脅了嘉慶帝的皇權。

嘉慶皇帝即位初期, 本就政局不穩。 而和珅憑藉著乾隆的信任,

在朝野安插了大量的親信。 可以說, 上至三省六部, 下至州縣府衙, 都有和珅的人。 此時的和珅, 雖無宰相之名, 卻有宰相之實, 權傾朝野, 震動嘉慶。 其實, 這才是嘉慶皇帝誅殺和珅的真正原因。

第二:和珅財富過多, 貪婪太過囂張。

清朝到了乾隆後期, 國力已經在逐步衰弱。等到嘉慶即位的時候,清朝國庫已經十分空虛。而反觀和珅,在乾隆朝的二十年間,大肆貪污,家產竟比整個國家還要多。據一組數字,和珅所貪污的錢財是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因此,嘉慶誅殺和珅,既懲治了腐敗的典型,又充實了國庫,同時還能賺取民心。如此一舉三得的好事,嘉慶又豈會不做?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如有異議,歡迎留言討論!

國力已經在逐步衰弱。等到嘉慶即位的時候,清朝國庫已經十分空虛。而反觀和珅,在乾隆朝的二十年間,大肆貪污,家產竟比整個國家還要多。據一組數字,和珅所貪污的錢財是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因此,嘉慶誅殺和珅,既懲治了腐敗的典型,又充實了國庫,同時還能賺取民心。如此一舉三得的好事,嘉慶又豈會不做?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如有異議,歡迎留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