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都說美,是因為體態,你真的瞭解體態嗎?太重要了!

體 態——顧名思義是身體姿態。

用專業術語來表達的話, 是指身體所有關節在完成特定動作時的複合排列方式。

看起來有點複雜, 簡單地說, 就是我們在進行站立、坐、臥、步行等各種靜態或動態動作時, 身體各個部位的位置和互相之間的關係。

先來看一張圖:

圖中的紅點從上到下分別是:耳屏、肩峰、股骨大轉子、股骨外髁、外踝。 從解剖學上來說, 這五個點應近似在一條直線上。 即便我們不知道這個解剖學的規律, 光是看圖片, 也能看出後面的幾個體態很彆扭。

通過這幾個體態的對比, 我們就知道了, 一個正確的體態需要所有關節都在正確位置上, 缺一不可, 比如上述的幾個點, 哪個點不在這條直線上, 體態都會出現異常。

那麼問題來了, 以上圖最後一張為例, 可以看出照片裡的人明顯有頭部前傾, 那是不是只要是把頭向後收就能解決頭部和頸椎的問題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需要再看一張圖片:

圖中展示的是“Brugger坐姿“, 是瑞典的神經學家Alois Brugger提出的。 這個圖的意思是把脊椎中的腰椎、胸椎、頸椎想像成三個齒輪, 每個齒輪的轉動都會帶動其它兩個。

比如從圖片左邊的體態(後背拱起)到右邊的體態(中立位), 代表腰椎和頸椎的齒輪逆時針旋轉, 代表胸椎的齒輪順時針旋轉。

大家嘗試著自己感受一下。

“Brugger坐姿”形象地描述了身體各環節之間的聯繫, 把脊椎的這種機制放大到全身, 不難得出, 人體沒有一個關節是孤立的。 所有關節都會影響其它關節, 同時也被其它關節所影響。

我們再回到上面那個問題, 是不是把頭向後收就能解決頭部問題了呢?答案顯然是:不是。 因為解決體態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而是要從整體考慮, 不然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探頭問題解決了, 骨盆前傾加重了。

說到這裡, 大家應該就明白了, 體態和體態的調整都是整體性的, 再回過頭看我們給出的體態定義可能就更好理解了。

理解體態的定義是我們“關注體態“這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接下來, 讓我們直面體態的三個基本問題。

1.當我們討論體態時, 我們在討論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恐怕不會真的談論體態的定義, 甚至根本不是用體態這個詞, 而是說姿勢、pose或是樣子(比如, 瞧你這副死樣。 。 。 lol)。 有時候雖然嘴上不說, 但身體表現出了不同的姿態。

在不同的場景下, 體態對於我們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由於常年研究體態,

隨手一舉, 就是七八個例子。

比如, 上學時, 一聽到走廊傳來班主任的腳步聲, 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挺胸抬頭收腹, 表現出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 在這種場景下, 體態是我們用來表現出專注認真的狀態。

比如, 很多女生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進入青春期,

身體開始發育, 胸部慢慢隆起, 但又覺得害羞, 不願意讓別人特別是男同學看到, 所以總是習慣性的含胸圓肩。 這種體態體現了我們深層次的內心活動。

比如, 下班回家的地鐵上, 由於累了一天, 身體倍感疲勞, 抱著扶杆, 恨不得把身體所有的重量都扔到上面去, 到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癱倒在沙發上。這裡的體態則代表了我們身體肌肉的使用。

比如,在辦公室坐久了,站起伸個懶腰,這種舒爽,頓時讓人倍感清醒。這也代表了肌肉在不同的體態下被啟動或放鬆。

比如,拍照時,擺出各種pose,或端莊,或逗逼,不一而足。

比如,趴在桌子上睡午覺,有時會覺得喘不過氣,因為我們的呼吸模式會受不同體態的影響。

......

我們會在各種情景下,調整自己的體態。有些時候,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更放鬆,更舒服;還有些時候,是為了讓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更好,通過調整體態表現得更自信、有活力。

所以,當我們談論體態時,我們實際上在談論的是體態所隱含的人類生理和心理的複雜活動。

古人雲,體態之重,重於泰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2、怎麼樣的體態才算是好的體態?

這問題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很簡單,但實際上卻並非那麼顯而易見。

維密天使的身材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看到下面這張照片,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反正我的第一反應是:哎呀,真可惜,年紀輕輕就骨盆前傾了。

“只要能有翹臀,骨盆前傾就前傾吧”小紅在下背痛時,想起了曾經說過的這句話。

並不是看起來好看的就是好的體態,這有點像“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好看的並不是皺眉這個動作,而是西施。

有一些大家能夠輕而易舉地辨別出來的體態異常,比如駝背、O型腿、高低肩等。

但還有一些容易讓人誤解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骨盆前傾,再比如外八字或內八字。這種誤解的存在,可能是由於文化性的原因,從我們的專業角度看,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那麼好的體態有哪些特點呢?有幾個簡單標準是可以參考的。

一是對稱。雖然說人體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左右對稱,但一般用肉眼看,是可以近似地認為是對稱的。如果有關節位置不對稱或是重心偏左偏右的現象,那說明是有體態問題的。

二是能量使用最經濟。以前面的四個體態的對比圖為例,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下,越是嚴重的體態異常,保持起來消耗的能量其實越多,因為異常體態增加了不必要的力矩,需要額外的能量去平衡。

三是連貫流暢均勻。比如人在自然呼吸時,如果呼吸忽快忽慢、忽深忽淺,在沒有其它病症的情況下,往往是體態也存在問題;再比如走路時,動作不連貫,或者晃動幅度過大,都意味著體態可能存在問題。

3、不良體態有什麼危害?

不良體態下,某些肌肉被過度使用,使得這些肌肉非常容易變得疲勞、緊張、薄弱。

站著比坐著消耗能量多,坐著又比躺著消耗能量多。不良體態往往會消耗更多能量。很多人說消耗能量多不是正好減肥嗎?這話也不是完全錯,但這就好比薅羊毛,不能總拿一隻羊薅。通過不良體態消耗能量,只會讓身體變得越來越差。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被體態影響的問題。

慢性骨骼肌疼痛

導致體態不良的最常見原因是骨骼肌失衡,而隨著不良程度的加深,骨骼和關節出現結構性損傷,導致炎症和疼痛。

其中最常見的是下背痛。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了下背痛和體態異常、肌肉功能紊亂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運動療法、手法治療等康復技術,能夠對慢性下背痛進行緩解。

呼吸模式受限

不少研究表明,用於維持姿勢的肌肉和參與呼吸的肌肉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當體態異常時,呼吸模式往往受限,這兩者會形成惡性循環,互相加強。

比如久坐時,膈肌的運動幅度比站立和仰臥時小,導致呼吸不順暢或變淺,為了擴大肺部的活動空間,提肋肌群會更多參與到呼吸中,胸式呼吸會在我們的日常呼吸模式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應是腹式呼吸主導)。這很容易導致提肋肌群過度活躍,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等。而這些肌群又和頸椎、頭部的位置有關。

所以,探頭圓肩和呼吸受限往往比翼雙飛、相輔相成。

呼吸是我們進行任何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基礎,呼吸受限會導致身體各大系統的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亂。比如由於呼吸過淺,為了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心臟跳動會加速,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影響情緒

體態和情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少人有習慣性歎氣的習慣,從生理角度來說,可能是由於呼吸受限導致肺部剩餘氣體過多,需要通過歎氣排除;從心理角度來說,則說明煩惱多心事重,對未來較悲觀。

這兩者,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可能很難清晰地區分,很可能是螺旋式地相互影響交織,

三藩市州立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調查學生抑鬱情況,結果顯示,長期懶散著行走坐立,垂頭喪氣會增加抑鬱症的產生,使人更多的感覺能量下降。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影響之外,不良體態還會增加身體損傷的幾率、影響睡眠、降低身體平衡能力和運動表現等。

關於體態的這三個基本問題的答案同時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體態的三個理由。正如我們在前文給出的關於體態的解釋,體態隱含著人類生理和心理的複雜活動。

瞭解自己,改變自己,就從體態開始吧。

到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癱倒在沙發上。這裡的體態則代表了我們身體肌肉的使用。

比如,在辦公室坐久了,站起伸個懶腰,這種舒爽,頓時讓人倍感清醒。這也代表了肌肉在不同的體態下被啟動或放鬆。

比如,拍照時,擺出各種pose,或端莊,或逗逼,不一而足。

比如,趴在桌子上睡午覺,有時會覺得喘不過氣,因為我們的呼吸模式會受不同體態的影響。

......

我們會在各種情景下,調整自己的體態。有些時候,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更放鬆,更舒服;還有些時候,是為了讓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更好,通過調整體態表現得更自信、有活力。

所以,當我們談論體態時,我們實際上在談論的是體態所隱含的人類生理和心理的複雜活動。

古人雲,體態之重,重於泰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2、怎麼樣的體態才算是好的體態?

這問題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很簡單,但實際上卻並非那麼顯而易見。

維密天使的身材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看到下面這張照片,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反正我的第一反應是:哎呀,真可惜,年紀輕輕就骨盆前傾了。

“只要能有翹臀,骨盆前傾就前傾吧”小紅在下背痛時,想起了曾經說過的這句話。

並不是看起來好看的就是好的體態,這有點像“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好看的並不是皺眉這個動作,而是西施。

有一些大家能夠輕而易舉地辨別出來的體態異常,比如駝背、O型腿、高低肩等。

但還有一些容易讓人誤解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骨盆前傾,再比如外八字或內八字。這種誤解的存在,可能是由於文化性的原因,從我們的專業角度看,還是要早發現早治療。

那麼好的體態有哪些特點呢?有幾個簡單標準是可以參考的。

一是對稱。雖然說人體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左右對稱,但一般用肉眼看,是可以近似地認為是對稱的。如果有關節位置不對稱或是重心偏左偏右的現象,那說明是有體態問題的。

二是能量使用最經濟。以前面的四個體態的對比圖為例,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下,越是嚴重的體態異常,保持起來消耗的能量其實越多,因為異常體態增加了不必要的力矩,需要額外的能量去平衡。

三是連貫流暢均勻。比如人在自然呼吸時,如果呼吸忽快忽慢、忽深忽淺,在沒有其它病症的情況下,往往是體態也存在問題;再比如走路時,動作不連貫,或者晃動幅度過大,都意味著體態可能存在問題。

3、不良體態有什麼危害?

不良體態下,某些肌肉被過度使用,使得這些肌肉非常容易變得疲勞、緊張、薄弱。

站著比坐著消耗能量多,坐著又比躺著消耗能量多。不良體態往往會消耗更多能量。很多人說消耗能量多不是正好減肥嗎?這話也不是完全錯,但這就好比薅羊毛,不能總拿一隻羊薅。通過不良體態消耗能量,只會讓身體變得越來越差。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被體態影響的問題。

慢性骨骼肌疼痛

導致體態不良的最常見原因是骨骼肌失衡,而隨著不良程度的加深,骨骼和關節出現結構性損傷,導致炎症和疼痛。

其中最常見的是下背痛。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了下背痛和體態異常、肌肉功能紊亂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運動療法、手法治療等康復技術,能夠對慢性下背痛進行緩解。

呼吸模式受限

不少研究表明,用於維持姿勢的肌肉和參與呼吸的肌肉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當體態異常時,呼吸模式往往受限,這兩者會形成惡性循環,互相加強。

比如久坐時,膈肌的運動幅度比站立和仰臥時小,導致呼吸不順暢或變淺,為了擴大肺部的活動空間,提肋肌群會更多參與到呼吸中,胸式呼吸會在我們的日常呼吸模式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應是腹式呼吸主導)。這很容易導致提肋肌群過度活躍,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等。而這些肌群又和頸椎、頭部的位置有關。

所以,探頭圓肩和呼吸受限往往比翼雙飛、相輔相成。

呼吸是我們進行任何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基礎,呼吸受限會導致身體各大系統的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亂。比如由於呼吸過淺,為了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心臟跳動會加速,這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影響情緒

體態和情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少人有習慣性歎氣的習慣,從生理角度來說,可能是由於呼吸受限導致肺部剩餘氣體過多,需要通過歎氣排除;從心理角度來說,則說明煩惱多心事重,對未來較悲觀。

這兩者,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可能很難清晰地區分,很可能是螺旋式地相互影響交織,

三藩市州立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調查學生抑鬱情況,結果顯示,長期懶散著行走坐立,垂頭喪氣會增加抑鬱症的產生,使人更多的感覺能量下降。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影響之外,不良體態還會增加身體損傷的幾率、影響睡眠、降低身體平衡能力和運動表現等。

關於體態的這三個基本問題的答案同時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體態的三個理由。正如我們在前文給出的關於體態的解釋,體態隱含著人類生理和心理的複雜活動。

瞭解自己,改變自己,就從體態開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