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中國媽媽講述在挪威生孩子養孩子的那些事兒

挪威, 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富裕國家, 人類發展指數常年位於世界前列。 今年3月發佈的2017世界最幸福國家排行, 挪威位列第一, 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今天海外君為大家分享一篇新手中國母親在挪威生育、養育孩子的經歷, 也許從中大家會明白, 這個美麗富饒的北歐之國, 值得我們讚歎的不僅是它的美景, 更是其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生育

我來挪威很多年了, 很多朋友都對我在這裡的生活感到好奇。 那就先從剛來挪威時說起吧。

在出國前我已懷孕, 所以一來到挪威, 就面臨了生育的問題。 作為新手母親, 我有些忐忑, 畢竟在異國他鄉生子, 心裡總覺得沒有底。

與大部分西方國家一樣, 挪威的醫療體系也是分級制, 首先要去看家庭醫生。 因為這關係到後面的產檢、我個人和孩子的健康保障, 在丈夫的建議下, 我選擇了一位年近60的專家醫師, 他的診所離我們家很近。

醫生很認真詳細地詢問了我的個人情況, 比如之前是否生育過, 是否有過敏史, 是否做過手術等等, 然後再進行簡單的身體力行檢查, 還問了我對於生育的想法與期待, 最後幫助我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生產醫院。

在家庭醫生那裡, 我感覺所遇到的醫生和護士態度都非常和善耐心, 使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我倍感放鬆, 也減少了緊張和擔憂。

然後就是例行產檢。 挪威的產檢跟國內有所不同, 國內每次產檢都有很多項目檢查, 而這裡的產檢大部分都是在家庭醫生那裡進行的。

在我懷孕20周的時候才去生產醫院有了第一次B超檢查, 直到預產期臨近的那個月才被要求去做胎心檢查和B超。 有的產婦只給安排做1次B超, 如果孩子母親一切正常, 就不再安排額外的檢查。 可能這也是國家將醫療資源花在刀刃上的一種體現吧。

挪威是福利國家, 所以我從產檢到生育住院的費用都是國家承擔。 如果選擇生產的醫院離家超過一定距離, 丈夫還可以住宿在醫院邊上的旅館, 住宿費用也全免。

挪威的醫生一般都建議產婦順產, 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母子都健康的生育方式。 但因為我胎位不正, 再加上孩子體型偏大, 只能接受剖腹產手術。

從動手術當天到出院, 我只能住院4天, 這也是為了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 住院期間, 醫生負責檢查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 護士則負責照顧我們和教會我如何哺乳、照顧寶寶等事宜, 還會教孩子的父親學會給孩子洗澡和換尿布等, 奶爸從娃娃抓起, 挪威還真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國家。

我們之前準備的嬰兒用品都幾乎沒有用上, 因為醫院裡一應俱全。出院前,醫院還提供一些孩子服用的深海魚油、奶粉和尿布等,也會給我開一些幫助宮縮、補充鐵質的藥物。

回家後沒多久,就有專業的兒童醫生家訪,主要來瞭解新生兒的狀況,因為未來孩子的例行健康檢查、打預防針都由她負責。

我當時哺乳有困難,兒童醫生還給我介紹了經驗豐富的專家,完美解決了我的問題。對於她的幫助我非常感激,因為哺乳是新手媽媽與孩子建立聯繫的關鍵環節。

關於嬰兒食品,挪威是一個對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的國家,對於給孩子的食品標準就更加嚴格了。所以市場上嬰兒奶粉幾乎是被壟斷的,價格卻是平價。這與國家對嬰兒食品價格與市場競爭的合理把握密不可分。

普通奶粉每公斤100克朗(注:1挪威克朗=0.83人民幣),1-6個月新生兒的奶粉只有在藥房才可以買到,也不過比普通的高50%,與國內動不動4、5百的進口奶粉相比,價格親民了許多。尿布也只有2-3個品牌,價格與國內普通尿布差不多,品質更耐用可靠。

產品品質與安全仰賴挪威嚴格的監管制度,若被發現產品存在隱患,輕則停產,重則永遠被驅逐出市場。所以,冒風險賺錢的事在這裡不存在。

根據挪威法律,產婦的帶薪產假是12個月,並且這12個月是孩子父母雙方共同享有的,且孩子父親必須承擔其中至少3個月,以確保父親參與到撫養孩子的過程,更加可以體會妻子生育、撫養孩子的不易,和孩子建立更親密的聯繫。

在挪威街頭常可以看到,人高馬大的奶爸一手抱著一個小娃娃,一手推著嬰兒車在街上散步或在超市購物的景象,既溫馨又養眼。

與之形成對比的,中國很多父親的觀念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物質資源,孩子哪怕完全交給月嫂、保姆也無所謂,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畢竟如果父親能多陪陪孩子,可以使母親的壓力有所減輕,也更能促進夫妻感情的交流,使家庭變得更牢固。

中國人一直有坐月子的傳統,考慮到亞洲人的體質與歐洲人的不同,我沒有下床後即刻沖涼。我隔壁床的挪威人產婦是順產,幾乎當天就去沖涼了。看得我一陣冷戰。

不過包成個粽子在床上躺一個月也畢竟不是我的風格。而且在產後當天為了補充體力,已經被要求喝了冰鎮的體能飲料。

在醫院的時候,早午餐幾乎都是涼菜。挪威人的飲食習慣是早午餐都是涼的、只有晚餐是有熱菜的。

所以想來洗個頭、洗個熱水澡也就無傷大雅了。再加上寶寶需要打預防針和檢查身體,我也因為哺乳的問題需要諮詢專家,所以我回家後沒多久便推著嬰兒車出門了。

感謝我父母們的開明和體諒,我並未像中國傳統產婦般臥床不起,而且即使不出門也該幹嘛幹嘛,想來人還是有一定適應能力的。

整體來說,從懷孕產檢到生育再到新生兒回家這一整個過程是有條不紊的,國家社會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資源和幫助給新生兒和他的家庭。但同時,也盡力做到不浪費一丁點社會資源,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平等周到的服務。

醫藥

說到醫藥制度,挪威與國內最大的區別就是醫藥分開。相對的,問醫就診的流程也就大不相同了。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雖然這裡的空氣水質等環境較國內要好上許多,但孩子還是免不了要生病、感冒、發燒。於是就診便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裡我需要介紹一下挪威醫生的分類。挪威有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和駐院醫生。

在這裡學醫者最嚮往的工作就是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註冊居民。所有在挪威長期居住的居民都需要選擇一位元家庭醫生。如果是未成年人,則可選擇父母任何一方的家庭醫生。國家會根據每位元家庭醫生名下註冊的居民數量進行撥款,就是俗稱人頭費。所以選擇這位醫生的人越多,這個醫生的固定收入就越高。

在挪威,孩子有優先就醫的權力。即使在繁忙的時期,一般當天預約都可以得到就診的機會。醫生對孩子也是格外的耐心和認真。

我兒子每次發燒就診,驗血化驗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小玩具。即使是去做牙科檢查,也能拿到小獎勵。這自然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鼓勵,使得孩子不再懼怕醫生或打針化驗。

家庭醫生有許多都不著白大褂,這樣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和患者的距離。感覺上他不是在看病而是在幫助你早日恢復。

挪威的就醫80%以上都依賴家庭醫生,也只有家庭醫生有權決定你是否需要轉診去醫院或者專家。

國內孩子一生病即使是半夜也可以直接抱著去掛急診。在挪威則不然。我兒子有一次高燒40度,家裡老人急到不行,於是我和丈夫只能帶著孩兒去掛急診。等待近1小時後,醫生的結論是孩子沒有生命危險,回家繼續用退燒藥,明天預約去看自己的醫生。連驗血都沒有,看得我一陣傻眼,丈夫卻很淡定……

這裡的急診是給真正需要立即救治的病患安排的。而且急診只負責治療,不開處方。緊急救治之後還會轉給家庭醫生或者醫院做後續的治療。孩子發燒只要沒有其他併發症,完全沒有生命危險。只要運用物理治療降溫(我兒子被脫得只剩一件內衣,再給了一根冰棒就是全部治療了),等第二天看家庭醫生就可以了。

第二天醫生確診是細菌感染,開了青黴素服用,一般3天可以退燒。口服10天就完全康復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醫藥制度能夠確保每個人得到公平對待,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同時也保證了公共醫療資源的不浪費。

教育

我家小朋友今年5歲,明年秋季就可進入小學(Barneskole)學習了。

挪威孩子一般6周歲入小學學習,強制義務教育為13年——小學7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幼稚園不在強制教育範圍,家長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為孩子申請公立或私立的幼稚園(價格差距不大)。

這裡幼稚園的規模較國內小很多,我家小朋友所在的幼稚園一共3個班級,40個孩子,並且只分2個年級:3歲以上和1-3歲。幼稚園裡1-3歲班裡1個老師照顧2個小朋友,3歲以上班裡3-4老師照顧10多個小朋友。

挪威的小朋友1歲就可以申請入園。這也是和12個月產假相銜接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像國內需要老人或找保姆來帶孩子的斷層時期。

挪威的孩子一般都很開朗,遇上陌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一點也不怕生。這與他們早早的就離開父母融入集體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幼稚園裡每週都會安排外出活動:去森林野營,遊樂園或者聽音樂會、參觀一些日常設施如消防隊。這裡的幼稚園由於不屬於強制教育範疇,所以不會制定強制性的學習計畫。完全是在輕鬆遊戲的環境下,讓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語言、自然常識,學習製作簡單的蛋糕、披薩以提高動手能力等。

挪威真正的教育從小學開始,所以自然不會有什麼學前教育這類班級。有的課外班也是根據孩子的個人興趣,家長會報名學跳舞、畫畫等等。所以大多孩子的生活很規律:白天上幼稚園,5點左右晚餐,6點兒童節目開始,7點洗澡,8點上床睡覺。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是這個時間表。

雖然幼稚園教育不涵蓋在強制教育範疇,但是幼稚園的任教老師都需要有專業教育資格證才能做班級導師。從事幼教的都是真正喜愛這份工作,真正疼愛孩子的人。將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家長也很放心。

最有趣的是幼稚園裡老師的性別比例,相對在國內很少看到男幼稚園老師的情況,這裡的男老師卻一點也不稀奇。和女老師的比例能達到1:2。這對於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啟蒙教育更加有益,會比女老師更勇敢、陽剛。可以跟孩子們一起運動,也能彈吉他給孩子們唱歌。

我家小朋友第一年入園由於語言不通,幾乎沒有朋友,也不適應幼稚園的生活,我和丈夫都有些擔心。

沒想到入園第二年卻有了顯著的變化。這得益于老師與我們家長的及時溝通。通過和老師的溝通,老師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也瞭解到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計畫。

老師與我們溝通說,考慮到我家小朋友當時入園的語言水準是從零開始,能在1年裡提高到當時的程度已經很不錯了。老師還建議在家還是需要繼續運用母語中文,並說這不會對孩子的挪威語提高產生影響。這些都間接消除了我們做家長的焦慮情緒。

對於即將要入學的孩子,幼稚園在最後一年會針對性的帶他們去參觀小學,甚至在學校裡聽課。讓孩子們慢慢瞭解上學的意義,幫助他們瞭解學校生活與幼稚園生活的不同。我們感覺這可以使孩子心裡有個漸進式的過渡過程。

挪威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孩子們一般下午2點左右就能放學。對於1-4年級小學生放學後無處去的狀況,挪威有個叫SFO的組織,可以提供給孩子一個有老師照看,做作業、學習、玩耍的地方。直到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再將孩子接走。這個服務不屬於義務範疇,所以要參加的孩子,父母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

總之,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和教育是挪威社會關注的一個重中之重。所有的相關規定和流程都是以對孩子有益為目標的。

而且在教育方面,他們走的也是層層遞進的教育模式。

小學階段較輕鬆,中學開始有了一定的壓力和競爭,最緊張和需要自我鞭策努力的是高中和大學階段。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也能漸漸接受和適應一定的壓力和存在的競爭。

在挪威更多的是鼓勵教育(拇指教育)。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德育培養,對所處的這個社會環境正面的薰陶。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擁有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相較于優異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

本文由公眾號【海外眼】發佈,瞭解更多海外趣聞請關注海外眼!

因為醫院裡一應俱全。出院前,醫院還提供一些孩子服用的深海魚油、奶粉和尿布等,也會給我開一些幫助宮縮、補充鐵質的藥物。

回家後沒多久,就有專業的兒童醫生家訪,主要來瞭解新生兒的狀況,因為未來孩子的例行健康檢查、打預防針都由她負責。

我當時哺乳有困難,兒童醫生還給我介紹了經驗豐富的專家,完美解決了我的問題。對於她的幫助我非常感激,因為哺乳是新手媽媽與孩子建立聯繫的關鍵環節。

關於嬰兒食品,挪威是一個對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的國家,對於給孩子的食品標準就更加嚴格了。所以市場上嬰兒奶粉幾乎是被壟斷的,價格卻是平價。這與國家對嬰兒食品價格與市場競爭的合理把握密不可分。

普通奶粉每公斤100克朗(注:1挪威克朗=0.83人民幣),1-6個月新生兒的奶粉只有在藥房才可以買到,也不過比普通的高50%,與國內動不動4、5百的進口奶粉相比,價格親民了許多。尿布也只有2-3個品牌,價格與國內普通尿布差不多,品質更耐用可靠。

產品品質與安全仰賴挪威嚴格的監管制度,若被發現產品存在隱患,輕則停產,重則永遠被驅逐出市場。所以,冒風險賺錢的事在這裡不存在。

根據挪威法律,產婦的帶薪產假是12個月,並且這12個月是孩子父母雙方共同享有的,且孩子父親必須承擔其中至少3個月,以確保父親參與到撫養孩子的過程,更加可以體會妻子生育、撫養孩子的不易,和孩子建立更親密的聯繫。

在挪威街頭常可以看到,人高馬大的奶爸一手抱著一個小娃娃,一手推著嬰兒車在街上散步或在超市購物的景象,既溫馨又養眼。

與之形成對比的,中國很多父親的觀念認為,只要提供足夠的物質資源,孩子哪怕完全交給月嫂、保姆也無所謂,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畢竟如果父親能多陪陪孩子,可以使母親的壓力有所減輕,也更能促進夫妻感情的交流,使家庭變得更牢固。

中國人一直有坐月子的傳統,考慮到亞洲人的體質與歐洲人的不同,我沒有下床後即刻沖涼。我隔壁床的挪威人產婦是順產,幾乎當天就去沖涼了。看得我一陣冷戰。

不過包成個粽子在床上躺一個月也畢竟不是我的風格。而且在產後當天為了補充體力,已經被要求喝了冰鎮的體能飲料。

在醫院的時候,早午餐幾乎都是涼菜。挪威人的飲食習慣是早午餐都是涼的、只有晚餐是有熱菜的。

所以想來洗個頭、洗個熱水澡也就無傷大雅了。再加上寶寶需要打預防針和檢查身體,我也因為哺乳的問題需要諮詢專家,所以我回家後沒多久便推著嬰兒車出門了。

感謝我父母們的開明和體諒,我並未像中國傳統產婦般臥床不起,而且即使不出門也該幹嘛幹嘛,想來人還是有一定適應能力的。

整體來說,從懷孕產檢到生育再到新生兒回家這一整個過程是有條不紊的,國家社會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資源和幫助給新生兒和他的家庭。但同時,也盡力做到不浪費一丁點社會資源,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平等周到的服務。

醫藥

說到醫藥制度,挪威與國內最大的區別就是醫藥分開。相對的,問醫就診的流程也就大不相同了。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雖然這裡的空氣水質等環境較國內要好上許多,但孩子還是免不了要生病、感冒、發燒。於是就診便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裡我需要介紹一下挪威醫生的分類。挪威有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和駐院醫生。

在這裡學醫者最嚮往的工作就是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註冊居民。所有在挪威長期居住的居民都需要選擇一位元家庭醫生。如果是未成年人,則可選擇父母任何一方的家庭醫生。國家會根據每位元家庭醫生名下註冊的居民數量進行撥款,就是俗稱人頭費。所以選擇這位醫生的人越多,這個醫生的固定收入就越高。

在挪威,孩子有優先就醫的權力。即使在繁忙的時期,一般當天預約都可以得到就診的機會。醫生對孩子也是格外的耐心和認真。

我兒子每次發燒就診,驗血化驗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小玩具。即使是去做牙科檢查,也能拿到小獎勵。這自然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鼓勵,使得孩子不再懼怕醫生或打針化驗。

家庭醫生有許多都不著白大褂,這樣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和患者的距離。感覺上他不是在看病而是在幫助你早日恢復。

挪威的就醫80%以上都依賴家庭醫生,也只有家庭醫生有權決定你是否需要轉診去醫院或者專家。

國內孩子一生病即使是半夜也可以直接抱著去掛急診。在挪威則不然。我兒子有一次高燒40度,家裡老人急到不行,於是我和丈夫只能帶著孩兒去掛急診。等待近1小時後,醫生的結論是孩子沒有生命危險,回家繼續用退燒藥,明天預約去看自己的醫生。連驗血都沒有,看得我一陣傻眼,丈夫卻很淡定……

這裡的急診是給真正需要立即救治的病患安排的。而且急診只負責治療,不開處方。緊急救治之後還會轉給家庭醫生或者醫院做後續的治療。孩子發燒只要沒有其他併發症,完全沒有生命危險。只要運用物理治療降溫(我兒子被脫得只剩一件內衣,再給了一根冰棒就是全部治療了),等第二天看家庭醫生就可以了。

第二天醫生確診是細菌感染,開了青黴素服用,一般3天可以退燒。口服10天就完全康復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醫藥制度能夠確保每個人得到公平對待,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同時也保證了公共醫療資源的不浪費。

教育

我家小朋友今年5歲,明年秋季就可進入小學(Barneskole)學習了。

挪威孩子一般6周歲入小學學習,強制義務教育為13年——小學7年,初中3年,高中3年。

幼稚園不在強制教育範圍,家長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為孩子申請公立或私立的幼稚園(價格差距不大)。

這裡幼稚園的規模較國內小很多,我家小朋友所在的幼稚園一共3個班級,40個孩子,並且只分2個年級:3歲以上和1-3歲。幼稚園裡1-3歲班裡1個老師照顧2個小朋友,3歲以上班裡3-4老師照顧10多個小朋友。

挪威的小朋友1歲就可以申請入園。這也是和12個月產假相銜接的。這樣就不會出現像國內需要老人或找保姆來帶孩子的斷層時期。

挪威的孩子一般都很開朗,遇上陌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一點也不怕生。這與他們早早的就離開父母融入集體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幼稚園裡每週都會安排外出活動:去森林野營,遊樂園或者聽音樂會、參觀一些日常設施如消防隊。這裡的幼稚園由於不屬於強制教育範疇,所以不會制定強制性的學習計畫。完全是在輕鬆遊戲的環境下,讓孩子們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語言、自然常識,學習製作簡單的蛋糕、披薩以提高動手能力等。

挪威真正的教育從小學開始,所以自然不會有什麼學前教育這類班級。有的課外班也是根據孩子的個人興趣,家長會報名學跳舞、畫畫等等。所以大多孩子的生活很規律:白天上幼稚園,5點左右晚餐,6點兒童節目開始,7點洗澡,8點上床睡覺。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是這個時間表。

雖然幼稚園教育不涵蓋在強制教育範疇,但是幼稚園的任教老師都需要有專業教育資格證才能做班級導師。從事幼教的都是真正喜愛這份工作,真正疼愛孩子的人。將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家長也很放心。

最有趣的是幼稚園裡老師的性別比例,相對在國內很少看到男幼稚園老師的情況,這裡的男老師卻一點也不稀奇。和女老師的比例能達到1:2。這對於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啟蒙教育更加有益,會比女老師更勇敢、陽剛。可以跟孩子們一起運動,也能彈吉他給孩子們唱歌。

我家小朋友第一年入園由於語言不通,幾乎沒有朋友,也不適應幼稚園的生活,我和丈夫都有些擔心。

沒想到入園第二年卻有了顯著的變化。這得益于老師與我們家長的及時溝通。通過和老師的溝通,老師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也瞭解到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計畫。

老師與我們溝通說,考慮到我家小朋友當時入園的語言水準是從零開始,能在1年裡提高到當時的程度已經很不錯了。老師還建議在家還是需要繼續運用母語中文,並說這不會對孩子的挪威語提高產生影響。這些都間接消除了我們做家長的焦慮情緒。

對於即將要入學的孩子,幼稚園在最後一年會針對性的帶他們去參觀小學,甚至在學校裡聽課。讓孩子們慢慢瞭解上學的意義,幫助他們瞭解學校生活與幼稚園生活的不同。我們感覺這可以使孩子心裡有個漸進式的過渡過程。

挪威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比較輕鬆的,孩子們一般下午2點左右就能放學。對於1-4年級小學生放學後無處去的狀況,挪威有個叫SFO的組織,可以提供給孩子一個有老師照看,做作業、學習、玩耍的地方。直到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再將孩子接走。這個服務不屬於義務範疇,所以要參加的孩子,父母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

總之,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和教育是挪威社會關注的一個重中之重。所有的相關規定和流程都是以對孩子有益為目標的。

而且在教育方面,他們走的也是層層遞進的教育模式。

小學階段較輕鬆,中學開始有了一定的壓力和競爭,最緊張和需要自我鞭策努力的是高中和大學階段。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也能漸漸接受和適應一定的壓力和存在的競爭。

在挪威更多的是鼓勵教育(拇指教育)。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德育培養,對所處的這個社會環境正面的薰陶。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擁有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相較于優異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

本文由公眾號【海外眼】發佈,瞭解更多海外趣聞請關注海外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