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後”對對碰」總有一種力量 讓我們可以勇敢前行|學生手記

採訪座標:江蘇宿遷

9月28日下午一點半, 經過3個小時的長途跋涉, 我和荔枝新聞90後記者秦玉婷從繁華的南京城到偏僻的宿遷洋河鄭樓, 我們終於見到了此次探訪活動主人公——抗戰老兵、老黨員張正功爺爺。

張正功在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

還未下採訪車, 就透過車窗看到已經站在門口迎接的張爺爺, 一身綠色工裝, 一雙老舊的休閒鞋、右手一根簡易拐杖, 不過最惹眼的當然還是爺爺掛在胸前的那幾枚光榮的紀念章。 身材並不高大的他背已經有些佝僂了, 他靜靜站在那裡, 從這個畫面仿佛就可以讀出一部長長的故事。

傷疤 軍人最光榮的勳章

1943年9月, 19歲的張正功爺爺在本村加入革命隊伍, 成為一名八路軍戰士, 投入到抗日救亡戰鬥中,

保衛家鄉, 抵禦外敵。 入伍後張爺爺被編入三十九軍一一六師三四六團二營八連, 歷任通信兵、班長等職務。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宿遷、瀋陽、北京、朝鮮。 張爺爺將生命投入到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記者在張正功家採訪

“爺爺, 打鬼子的時候您害怕嗎?”25歲的我很難想像十幾歲年紀每日穿梭在槍林彈雨中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不怕!上了戰場就像喝了酒一樣, 只想消滅鬼子, 一點不覺得害怕。 ”說起當年的戰鬥往事, 爺爺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從抗日到抗美, 爺爺滔滔不絕講了幾十分鐘, 什麼戰役、多長時間、怎麼打的……爺爺中氣十足, 響亮的嗓門讓我一度聽得出神, 忘了爺爺已經93歲高齡了。

記者在張正功家採訪

端步槍、拼刺刀, 有戰鬥就會有流血有犧牲。 在炮火連天的歲月裡, 張爺爺曾好幾次與死亡擦肩。 一次戰鬥中, 張爺爺被炮彈擊中, 險些喪命, 至今腹部還留有很深的疤痕。 從20歲到90歲, 傷疤伴隨爺爺走過了70年風雨歲月。 如今, 年輕的戰士已垂垂老矣, 但那道傷疤仍舊是崢嶸歲月最好的記錄, 是曾作為一名軍人保家衛國的最光榮勳章。

平淡 生活本該有的模樣

1954年11月30日, 張正功爺爺光榮退伍。 退伍後幾經輾轉, 最後回到家鄉的張爺爺在村裡幹起了會計工作, 很快投入到家鄉建設中。 也就在這個時候, 已經31的張爺爺才結婚成家,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

“打了一輩子仗,我們沒有父母,跟爹爹奶奶過的,他來家下聘禮就嫁給他了”。張爺爺的老伴王月英奶奶今年也已經80多歲了,滿頭銀髮的她依舊清楚記得當時兩人見面的場景。

張正功與老伴兒王月英

儘管婚後日子不是特別富有,但一家人過得很幸福,老人養育了5個子女,現在老倆口住在大兒子家裡,身體還算硬朗的他們自己提水、洗衣、做飯。雞窩裡蹲著正下蛋的母雞,門口晾曬著金黃的玉米,下午的陽光斑駁地灑在爺爺奶奶臉上,我們的採訪輕鬆而又愉快地進行著。或許,相對於一些人的大富大貴,張爺爺的生活簡單而又清貧,但對於經歷了近一個世紀時代變遷的爺爺來說,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已格外讓人珍惜。

張正功家門口

“比起那些年戰死的戰友,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爺爺簡單的一句話卻深深觸動了我。是啊,今天我們自豪國家強盛、享受社會安穩,我們慶倖在並不和平的時代裡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卻遺忘了帶給我們這一切的那群人,一群像張爺爺這樣散落在祖國各個角落裡過著平淡生活的老英雄們。

見證 最無聲的講堂

“黨員,就要為人民作貢獻,一心一意為國家。” 1947年在戰友李連之,鼓勵我們一直勇敢前行。

朱敏談採訪感想

已經31的張爺爺才結婚成家,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

“打了一輩子仗,我們沒有父母,跟爹爹奶奶過的,他來家下聘禮就嫁給他了”。張爺爺的老伴王月英奶奶今年也已經80多歲了,滿頭銀髮的她依舊清楚記得當時兩人見面的場景。

張正功與老伴兒王月英

儘管婚後日子不是特別富有,但一家人過得很幸福,老人養育了5個子女,現在老倆口住在大兒子家裡,身體還算硬朗的他們自己提水、洗衣、做飯。雞窩裡蹲著正下蛋的母雞,門口晾曬著金黃的玉米,下午的陽光斑駁地灑在爺爺奶奶臉上,我們的採訪輕鬆而又愉快地進行著。或許,相對於一些人的大富大貴,張爺爺的生活簡單而又清貧,但對於經歷了近一個世紀時代變遷的爺爺來說,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已格外讓人珍惜。

張正功家門口

“比起那些年戰死的戰友,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爺爺簡單的一句話卻深深觸動了我。是啊,今天我們自豪國家強盛、享受社會安穩,我們慶倖在並不和平的時代裡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卻遺忘了帶給我們這一切的那群人,一群像張爺爺這樣散落在祖國各個角落裡過著平淡生活的老英雄們。

見證 最無聲的講堂

“黨員,就要為人民作貢獻,一心一意為國家。” 1947年在戰友李連之,鼓勵我們一直勇敢前行。

朱敏談採訪感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