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定陵發掘中發生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了

在60年前, 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西元1563-1620年, 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 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墓展開考古工作, 現場出土了大量文物珍寶。

1956年, 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 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 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 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 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 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 不過最後仍被批准, 不過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

明定陵是我國明朝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的陵墓, 郭沫若率領考古隊開始了定陵的考古工作, 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還是一片空白, 所以發掘定陵遭到了當時社會上很多人的反對, 但是郭沫若不聽勸阻執意要發掘定陵。 定陵已經建造三百多年了, 當時消耗了白銀800萬兩, 規模宏大, 當時郭沫若率領的考古隊經過一年的探查還沒有發現墓葬的門在哪裡。 由此可知困難多大, 就這樣又過了半年, 他們才找到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

也就是所謂的地宮入口。

進入陵墓後發現了三個棺槨, 三口棺槨中, 中間的那一口是神宗朱翊鈞的, 左邊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 右邊的是孝靖皇后的。 棺材是用的上等楠木製造的, 除了棺槨裡面的寶物之外, 定陵有29個朱漆木箱, 箱內裝滿了金銀器、冠、帶、佩、飾、銅錫明器、武器、諡冊、諡寶和木俑等物,

共計2648件, 其中有一個金絲翼善冠, 全部用金絲製成的, 上面還鑲嵌了珠寶, 價值連城舉世罕見。 不過, 這些寶物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了。 墓室進入空氣、光線後, 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迅速腐化。 更有很多文物被各種低劣的“保護技術”永久性的破壞了。 定陵文物保護的組織工作也進行的極其混亂。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三副楠木棺槨, 竟被當做垃圾直接扔掉了。

但是關於定陵故事並沒有結束, 定陵附近一個村落裡的農民看到考古隊留下的棺槨, 被一對年邁的夫婦發現了, 他們如獲至寶, 想要給自己打口棺材, 以備後事。 第一具棺木製成後, 老太太蹬腿歸天;第二具剛剛完工, 老頭子也一命嗚呼, 前後不到半個月。 還有一對夫婦, 發現了楠木棺材, 為自己打了一個櫃子, 村裡的人非常羡慕:“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 要是沒那福分, 消受不起, 還會搭上性命……”夫婦認為他們是嫉妒也沒當回事, 不久夫婦的四個孩子不見了, 找來找去忽然, 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兩人迅速打開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後來夫婦又生了一個兒子,未成年的時候煤氣中毒也死了。

各種珍貴文物被破壞,讓社會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們紛紛請求停止對帝王陵墓的發掘。但郭沫若、吳晗卻絲毫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他們又要求對乾陵進行發掘。好在周恩來總理否決了長陵的發掘計畫。

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兩人迅速打開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後來夫婦又生了一個兒子,未成年的時候煤氣中毒也死了。

各種珍貴文物被破壞,讓社會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們紛紛請求停止對帝王陵墓的發掘。但郭沫若、吳晗卻絲毫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他們又要求對乾陵進行發掘。好在周恩來總理否決了長陵的發掘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