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吃遍山珍海味”的慈禧:但唯有一樣食物咱老百姓天天能吃得起

平時我們在煮飯的時候, 如果水放少了的話。 鍋底下就會有一層薄薄的鍋巴, 色澤呈金黃色, 鬆脆可口。 這本是平常百姓家的食物, 可誰知, 這種似乎上不了檯面的粗米殘渣竟成了慈禧百吃不厭的佳餚。

淩駕于皇帝之上的“老佛爺”慈禧堪稱中國歷史上在吃上面最奢侈浪費的“美食家”, 慈禧到了中年之後, 尤其喜歡吃甜的油膩的, 還特別愛吃肥鴨子。 慈禧吃一頓飯要有上百樣菜, 除此之外, 還隨意的各種點菜, 每添一樣, 以後就不能減少了, 導致飯桌上的菜越來越多。 為此, 在頤和園還專門設置了慈禧的禦膳房, 占8個院子, 光為她準備飯菜的太監就多大一百二十多人, 這還不算廚師呢。 一天要做倆頓大餐, 倆頓小吃, 慈禧的一頓大餐可以夠6口之家吃上一年!那麼這麼奢侈浪費的慈禧為什麼中意鍋巴呢?

由於慈禧愛吃甜食和油膩食物, 處尊養優, 也不怎麼愛運動, 導致腸胃功能下降, 消化能力變差, 經常出現頭暈、腹脹、噁心的現象, 為此, 宮廷的御醫除了給慈禧開中藥吃以外, 還給慈禧建議, 吃鍋巴。

慈禧吃過鍋巴以後, 覺得鍋巴食之甘味, 越嚼越香, 喜歡的不得了, 所以幾乎每天都吃, 吃了飯桌上的必備食物。 有時候還幹吃, 有時候做成菜吃。 經過略微碳化後的鍋巴, 部分糖分得到分解, 更容易消化, 加之吃鍋巴時候必須要慢慢的嚼慢慢的咽, 會深入大量的唾液酶, 有助於消化吸收, 促進腸胃蠕動, 振奮腸胃機能。 嘗到甜頭的慈禧則是越吃越愛吃,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慈禧臨終前,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即慈禧去世的前一天, 女御醫還為慈禧擬了處方:“粳米飯鍋巴焙焦, 研細末服用”。 這個吃貨在吃完鍋巴的一天后, 帶著不舍和駡名離開了人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