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外學者聚焦中共十九大 中國發展成就吸引世界目光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在即, 國外媒體對此高度關注。 各國專家學者不僅對中國過去幾年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 也對中國未來的政策、發展等作出了積極正面的展望和預測。

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探索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特別顧問奈傑爾·因克斯特近日在該研究所官網撰文表達了對中共十九大的預期。 他在文中肯定了中國過去幾年所取得的成就, 並認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了一條發展中國家追求現代化的道路。

10月4日,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徐賽蘭在美國福布斯官網發文表示, 中國在過去5年大力推動經濟改革成效卓著, 同時也為未來金融市場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共十九大將預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 對於中國乃至國際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 她還提到, “一帶一路”倡議增強了中國的軟實力, 隨著中國企業走向海外, 參與國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 一帶一路在促進世界互聯互通的同時, 也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動力。

10月10日, 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教授尼克·比斯利在對話網發文稱, 中共十九大或將是最被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一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國際社會對此次大會如此感興趣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如今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中國已成為130多個國家最重要的交易夥伴, 中國正在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變革性影響。

一帶一路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因克斯特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成績, 包括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宣導新的發展理念, 深化改革, 完善治理, 推進國防現代化, 打造一種大國外交模式, 等等。 尤其是在外交方面, 他表示, 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學習時報》發文所說, 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是對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外交大政方針和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也是對過去300多年來西方傳統國際關係理論的創新和超越。

比斯利表示, 在習近平上任以來取得的諸多成績中,

最令人驚歎的便是中國在外交政策上愈發自信和堅定。 在過去5年, 習近平調整了中國的外交政策, 既體現了對已有國際規範的遵循, 又表現出了日益增強的自信心和領導力。 其中最受人矚目的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這些舉措展示了中國提倡互惠互利的領導力。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 中國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 已經對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 尤其對巴爾幹地區國家經濟轉型具有深遠意義。 該報告作者、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經濟學家延斯·巴斯蒂安提到, 阿爾巴尼亞、黑山、塞爾維亞等國家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參與到其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當中。

同時, 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發展, 既能促進歐亞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與合作, 又能鞏固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路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政策議程穩定性將獲得延續

除了關注中國過去幾年的成就之外, 國外學者也對中共十九大及之後的中國政策變化和未來發展表示關切。 《外交學者》雜誌9月19日刊文提到, 美國惠譽集團旗下的研究公司國際商業資訊研究認為, 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 中國政府和央行聚焦於保持政策穩定。 在經濟改革方面, 中共十九大之後, 中國政府將繼續把社會和經濟穩定作為首要任務, 改革速度不會急劇加快。 不過, 中國的經濟改革正逐漸拓展到更多的經濟部門, 去產能的規劃或將從煤炭和鋼鐵行業擴大到水泥及玻璃行業,

並通過漸進的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生產率和盈利能力。 另一個關鍵的經濟轉變是, 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硬目標”轉向“增長範圍”, 這體現了應對金融風險的高度政策彈性, “對遏制金融風險的關注說明中國政策制定者對經濟增長放緩持更加開放態度”。 國際商業資訊研究全球戰略部主任塞德里克·謝哈蔔說。

《外交學者》刊文還提到, 中國正在更加積極主動地拓展其在亞洲的影響, 新近成立的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資金支持。 此外, 中國還將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其他分析人士也預期, 十九大後中國將延續此前的政策議程。英國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9月13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不認為中國的政策目標將發生任何顯著改變。

十九大後中國將延續此前的政策議程。英國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9月13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不認為中國的政策目標將發生任何顯著改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