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九紋龍”為什麼武藝平平?

《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一出場時身上就刺有九條紋龍, 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式。 可他的武藝卻平平常常。 後來經過王進的精心傳授,

他的武藝才有了很大長進。 這是為什麼呢?民間傳說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不可信卻很有趣的原因。

鐘敬文主編的《書外書·水滸傳的傳說》收錄了這樣一個傳說:

史進從十五歲起就愛上了槍棒, 說什麼也不願意讀書了。 他爹爹史太公晚年得子, 一心想讓兒子出息成一個詩書文墨之人, 對他軟說硬唬, 可是任憑你費盡心機, 這史進就是不給他爹爹爭氣, 弄得史太公無可奈何。

這一天, 史進在後院練得累了, 就出了家門, 想去華陰縣城散散心。 到了大街, 見黑壓壓地擠了一堆人, 還不時傳出一陣陣喝彩聲。 史進連忙分開人群, 擠了進去。 只見場子當中, 站著一個彪形大漢, 赤著膀子, 手裡舞著一根八尺哨棒。 他上下翻卷, 颼颼生風,

引得圍觀的人連聲叫好。 史進看得眼都花了, 但還是不眨眼地直盯著那位大漢。 直到大漢停下來, 他才看見, 大漢的兩隻胳膊上都刺著一圈圈花紋, 上前細瞧, 才認出刺的是蜷曲的龍, 煞是好看。 史進饞得差點兒連涎水都流出來。

回家的路上, 那大漢胳膊上的龍, 老是在史進的眼前轉來轉去。 他一邊走一邊琢磨:人身上刺上龍, 才能有好漢的威風;武藝是高還是低, 就在這龍上面才能看出呢!我也應該在身上刺龍, 而且要多刺上幾條。

到了家裡, 史進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爹爹講了。 爹爹一聽, 笑了笑說:

“孩兒, 身上刺龍是顯得威風, 可是刺起來可不那麼容易, 得用針在皮肉上紮很多眼兒, 一針針都得紮出血, 才塗顏色, 疼得厲害,

你受得了嗎?”

史進不經心地一笑說:

“爹爹, 您就放心好了, 就是疼死, 孩兒也不怕。 ”

史太公見兒子這般執意, 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當天就找來了高手匠人, 給兒子身上刺起龍來。 史進痛得渾身冒汗, 但一想到刺上龍就有了威風, 就能成為英雄好漢, 便咬緊牙關, 一聲不吭。 刺了三天, 在他前胸後背, 兩肩雙臂, 一共刺成九條龍。 這些龍一個個爪是爪, 鱗是鱗, 就像真的一樣。

自打身上刺了龍, 這史進好象一下子精神了許多!他對爹爹說:

“爹爹, 孩兒如今是九龍在身, 有的是力氣, 只要名師一點, 俺就什麼武藝都會了。 ”

於是史太公就四處給兒子請師傅。 先請來一位用刀的。 刀耍的遠近聞名。 史進只學了三天, 就跟太公說:

“爹爹, 用刀的招數俺全會了。

於是, 又請來一位用槍的, 又是三天。 史進又說:

“會了。 ”

接著又請了一位舞劍的……。 就這樣, 請了一個又一個, 沒出兩個月, 周圍的名師都請遍了。 而史進呢, 也以為自己的武藝已經精通, 常常得意洋洋地端詳著自己身上的九條紋龍, 卻不去正經練功習武。 其實論起真本事來, 他是一樣也不行, 全是花架子。

轉眼間過了三年, 史進已長到十八歲了。 但武藝還是沒有長進。 雖說是自命為九紋龍, 卻是連一條龍的本事也沒有。 人們私下裡嘀咕說:

“什麼九紋龍, 他的武藝還不如一條毛毛蟲呢!”

史太公只是搖搖頭, 覺得這孩子是沒指望了。

後來, 如同《水滸傳》上所說, 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來到這裡, 輕輕將史進撥倒在地, 才使史進看到什麼是真工夫,

這才真正跟王進學起武藝來。

據說王進臨走的時候, 把史進叫到跟前, 認真地說:

“徒兒, 往後不管什麼時候, 都別忘了你是怎麼空度三載的。 人的工夫是練出來的, 不是拿針刺出來的。 你就是一條真龍, 不經過一番苦練, 也難去翻江倒海呀!”

史進牢牢地記住了這些話, 從此以後每天早起晚睡,經暑冒寒,終於練出了一身硬工夫,大鬧史家村,成了名副其實的九紋龍。

文/寧稼雨

從此以後每天早起晚睡,經暑冒寒,終於練出了一身硬工夫,大鬧史家村,成了名副其實的九紋龍。

文/寧稼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