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同銅器|守護一段幸福時光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手藝網”

西元386年, 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 之後, 開國皇帝道武帝遷都大同, “營宮室, 建宗廟, 立社稷”, 開始了對這座城市近一個世紀的打造。

百年間, 它帶給大同的除了廣為人知的雲岡石窟、恒山懸空寺, 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 大同銅器。

大同其實不產銅, 在北魏王朝到來之前, 這裡只有少量的人製作和使用銅器。

但那時, 銅器卻是皇家的必需品,

從用於戰爭的銅劍、銅戈到祭祀用的銅像、銅鼎、銅樂器再到生活用品的銅鏡、銅餐具……銅, 貫穿了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沒有銅, 可以拿皮毛等物資去交換, 沒有工匠, 也可以從外地調過來, 大同與銅器自此有了更深的淵源。

為了發展手工業, 北魏王朝還要求工匠們“終身為朝廷效力,

不准改行”。 於是, 子承父業, 以銅匠為首的工匠隊伍越來越大, 技藝也越來越精。 加之大同地理上的優勢, 生產出的金銀銅器可直接銷往內蒙、阿富汗、俄羅斯, 這裡漸漸成了製作產業的集散地。 銅器作為實用器皿和工藝品也得到普及。

純銅是紫紅色的, 也叫紫銅、紅銅, 因為黃色是皇宮御用的顏色, 工匠們便使用銅鋅合金的黃銅來製作器物, 並在上面鏨刻出“龍鳳呈祥”、“喜鵲登梅”、“獅子滾繡球”、“鴛鴦戲牡丹”、“鳳穿牡”、“魚鬧蓮”等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

宮廷御用的屬性定義了大同銅器古樸大氣、富麗堂皇的形象特徵。

其中尤以銅火鍋為最。

大同北接內蒙, 歷史上就是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交匯區, 受漢文化影響, 以羊肉為主食的遊牧民族學會了使用銅鍋涮肉, 北魏定都大同後, 為了滿足皇宮的需要, 工匠們便在銅鍋的基礎上設計了鍋爐一體的銅火鍋, 並對鍋身進行裝飾,雕鏨、鏤刻、鑲銀,就連底盤也刻有寶相花、曼陀羅花、雲卷等花紋。在一代代匠人手中,火鍋越做越精美,火鍋宴成為宮廷禦宴,登上了大雅之堂。

從北魏到明清,一千多年裡,大同銅器始終長盛不衰,歷朝歷代皇宮裡用的銅餐具都是來自大同銅匠之手,民間因此流傳著“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的俗語。直到改革開放後隨著不銹鋼等現代材料的廣泛運用,銅製品的市場被嚴重擠壓,加之原材料價格猛漲和工藝傳承的斷鏈,生產和使用銅製品的人越來越少,大同金屬工藝廠也隨之倒閉了。

這是大同銅器最沒落的時候。即便在這個時候,大同銅火鍋仍有少量需求。原廠長李安民決定另起爐灶,50多歲的他帶領廠裡的兩名老匠人,又招了兩名徒弟,在自家小院裡開了個銅匠鋪。一個爐子、五六個人,一錘一錘重拾著大同銅器往日的輝煌。

十多年裡,隊伍逐漸擴大到二十多人,恢復和開發了200多種產品,包括宮廷禦鍋、工藝火鍋、民族用品、佛像佛具、禮品紀念品、文房四寶、裝飾和日用品等八大系列產品,300多個花色。

在這些產品中,最有名最受歡迎的還是銅火鍋。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它的使用性最強。大同的冬季又冷又漫長,西北風不斷。還有什麼比吃火鍋更熨帖,更能抵擋嚴寒呢?況且,大同的羊肉也是出了名的香,涮鍋當然是最佳選擇。

銅本身導熱性能極好,又有抑菌的作用,用來做火鍋再合適不過。用廠長李安民的話說:“咱們火鍋開鍋就跟浪花似的,冬天一家人圍攏在一起,熱氣騰騰的,多溫馨。”

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除了傳統的木炭火鍋,他們還新增了酒精火鍋、燃氣火鍋和電磁火鍋。又按大小分為“全家福”(大號、多人用餐)、“夫妻宴”、“哥倆好”、“姐妹歡”(中號,兩人用餐)和“獨自樂”(小號,一人用餐),喜慶的名字背後,是它所承載的一段段幸福時光。

那麼,大同銅火鍋到底是怎麼做成的?

為了使用、清洗方便,銅火鍋的結構做成了分體的,有底盤、鍋身、火座、火筒、鍋蓋和火筒小蓋7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要經過下料、成型、焊接、雕鏨、拋光等多道工序,才能組裝在一起。

下料。根據所做器物,計算出所需銅板的大小、形狀,並準確切割出來。所用銅板為H62、H68、T2的優質銅材。

成型。煆燒後,用手工一錘一錘地打,再燒再打。十來種大小不同的錘子,先大後小,由粗到精地鍛打出準確形狀。

設計紋樣。產品需要什麼圖案,要先設計出來,一般是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如鴛鴦戲水、二龍戲珠、龍鳳呈祥、獅子頂繡球等,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設計。

將設計好的紋樣臨摹在透明的蠟光紙上,再用印藍紙印於已經成型的部件上,準備下一步的雕鏨。

雕鏨分平雕和浮雕兩種,平雕是從正面刻,浮雕則是反面鏨刻後再從正面進行修飾,有立體感,技術難度也更高。

雕鏨的紋樣中,屬人物最難,嘴型眼型要求非常精細,沒有一二十年的功底是鏨不出來的。

平雕

浮雕

鏨子按頭型分為很多種,雕鏨師要根據紋樣的形狀來選擇使用哪種。這些鏨子都是她們根據需要自己打制的,因為天天用,她們隨手便能摸到合適的鏨子。

製作酒精燈鑽孔

焊接。把銅帽、銅把手等各種裝飾部件固定在相應的位置上。

組裝。把拋光後的各個部件組裝到一起,一個閃閃發光的銅火鍋便完成了。

近些年,銅火鍋再次盛行起來,大抵是因為人們發現用銅火鍋涮肉的滋味和幸福感是任何現代化的鍋爐都無法替代的。所以即便古樸華麗的造型已經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還是用它的實用性和人情味征服了人心。

未來的大同銅器,不管是堅守傳統,還是走創新的路,只要它仍舊為了人們的幸福生活而存在,這個世界就一定有它的立足之地。

因為,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圖、文 / 中國手藝網記者 吳怡

文章版權歸《中國手藝網》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

長按識別二維碼

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並對鍋身進行裝飾,雕鏨、鏤刻、鑲銀,就連底盤也刻有寶相花、曼陀羅花、雲卷等花紋。在一代代匠人手中,火鍋越做越精美,火鍋宴成為宮廷禦宴,登上了大雅之堂。

從北魏到明清,一千多年裡,大同銅器始終長盛不衰,歷朝歷代皇宮裡用的銅餐具都是來自大同銅匠之手,民間因此流傳著“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的俗語。直到改革開放後隨著不銹鋼等現代材料的廣泛運用,銅製品的市場被嚴重擠壓,加之原材料價格猛漲和工藝傳承的斷鏈,生產和使用銅製品的人越來越少,大同金屬工藝廠也隨之倒閉了。

這是大同銅器最沒落的時候。即便在這個時候,大同銅火鍋仍有少量需求。原廠長李安民決定另起爐灶,50多歲的他帶領廠裡的兩名老匠人,又招了兩名徒弟,在自家小院裡開了個銅匠鋪。一個爐子、五六個人,一錘一錘重拾著大同銅器往日的輝煌。

十多年裡,隊伍逐漸擴大到二十多人,恢復和開發了200多種產品,包括宮廷禦鍋、工藝火鍋、民族用品、佛像佛具、禮品紀念品、文房四寶、裝飾和日用品等八大系列產品,300多個花色。

在這些產品中,最有名最受歡迎的還是銅火鍋。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它的使用性最強。大同的冬季又冷又漫長,西北風不斷。還有什麼比吃火鍋更熨帖,更能抵擋嚴寒呢?況且,大同的羊肉也是出了名的香,涮鍋當然是最佳選擇。

銅本身導熱性能極好,又有抑菌的作用,用來做火鍋再合適不過。用廠長李安民的話說:“咱們火鍋開鍋就跟浪花似的,冬天一家人圍攏在一起,熱氣騰騰的,多溫馨。”

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除了傳統的木炭火鍋,他們還新增了酒精火鍋、燃氣火鍋和電磁火鍋。又按大小分為“全家福”(大號、多人用餐)、“夫妻宴”、“哥倆好”、“姐妹歡”(中號,兩人用餐)和“獨自樂”(小號,一人用餐),喜慶的名字背後,是它所承載的一段段幸福時光。

那麼,大同銅火鍋到底是怎麼做成的?

為了使用、清洗方便,銅火鍋的結構做成了分體的,有底盤、鍋身、火座、火筒、鍋蓋和火筒小蓋7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要經過下料、成型、焊接、雕鏨、拋光等多道工序,才能組裝在一起。

下料。根據所做器物,計算出所需銅板的大小、形狀,並準確切割出來。所用銅板為H62、H68、T2的優質銅材。

成型。煆燒後,用手工一錘一錘地打,再燒再打。十來種大小不同的錘子,先大後小,由粗到精地鍛打出準確形狀。

設計紋樣。產品需要什麼圖案,要先設計出來,一般是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如鴛鴦戲水、二龍戲珠、龍鳳呈祥、獅子頂繡球等,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設計。

將設計好的紋樣臨摹在透明的蠟光紙上,再用印藍紙印於已經成型的部件上,準備下一步的雕鏨。

雕鏨分平雕和浮雕兩種,平雕是從正面刻,浮雕則是反面鏨刻後再從正面進行修飾,有立體感,技術難度也更高。

雕鏨的紋樣中,屬人物最難,嘴型眼型要求非常精細,沒有一二十年的功底是鏨不出來的。

平雕

浮雕

鏨子按頭型分為很多種,雕鏨師要根據紋樣的形狀來選擇使用哪種。這些鏨子都是她們根據需要自己打制的,因為天天用,她們隨手便能摸到合適的鏨子。

製作酒精燈鑽孔

焊接。把銅帽、銅把手等各種裝飾部件固定在相應的位置上。

組裝。把拋光後的各個部件組裝到一起,一個閃閃發光的銅火鍋便完成了。

近些年,銅火鍋再次盛行起來,大抵是因為人們發現用銅火鍋涮肉的滋味和幸福感是任何現代化的鍋爐都無法替代的。所以即便古樸華麗的造型已經不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還是用它的實用性和人情味征服了人心。

未來的大同銅器,不管是堅守傳統,還是走創新的路,只要它仍舊為了人們的幸福生活而存在,這個世界就一定有它的立足之地。

因為,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圖、文 / 中國手藝網記者 吳怡

文章版權歸《中國手藝網》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

長按識別二維碼

發現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