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常“飯困”是怎麼回事?中醫:這種食物健脾祛濕不生寒

晚餐大吃一頓之後, “瞌睡蟲”就找上門來。 通常來說, 飯後感到困倦是因為吃進大量的食物以後, 體內大量的血液跑到了胃腸, 使大腦缺血而出現犯困,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過, 如果經常“飯困”, 可能有別的原因作怪。

為什麼脾虛的人飯後易困呢?

在門診診療過程中, 有不少人都會訴說飯後易困, 經把脈問診發現, 這些患者中大多有脾虛問題。 為什麼脾虛的人飯後易困呢?這還得從脾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講起。 當食物進入胃部, 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 上送於脾, 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其後, 通過脾氣的幫助, 使精氣上歸於肺, 再由肺送到全身各部以滋養臟腑、器官……當脾氣健康運行時, 人的消化功能就好, 機體表現為精力充沛;若脾氣虛弱, 脾失健運時, 脾自身的力量無法完成運輸與消化這項任務, 就需要機體調動更多的氣血來完成這項工作。

脾主運化和升清, 當飯後脾的工作量驟然增加, 脾系統就需要更多的氣血來幫助它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 這必然導致身體的其他臟器血氣供應減少。 當大腦氣血供應減少, 就會出現困倦的症狀。 脾虛較輕的會出現飯後易困的症狀,

但自己尚能控制不去睡覺;脾虛較嚴重的人, 飯後必須睡覺;更有甚者, 開始吃飯沒多久就困倦得無法控制。

中醫治“飯困”, 一個小方簡單有效

中醫建議:脾為人體的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及時調理,

使脾臟功能保持正常。

中醫專家說, 脾虛一般有脾氣虛和脾陽虛, 除了飯後易困, 若還伴有疲倦、肢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爛、舌淡脈弱, 多為脾氣虛, 可以喝點馬齒莧薏仁茶。

馬齒莧薏仁茶用槐米10克, 薏仁5克, 赤小豆10克, 芡實10克, 馬齒莧5克, 淡竹葉5克, 綠茶5克。 粉碎煎服喝湯即可,

當然也可以選擇成品袋泡茶。 對於健脾祛濕有很好的效果。 若還伴有四肢不溫、下腹部冷感、大便稀溏, 則屬脾陽虛為主, 可以在袋泡茶中加入適量生薑。

此方出自《神農本草經》中, 薏仁它具有治濕痹, 利腸胃, 消水腫, 健脾益胃, 輕身益氣的功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