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喚醒沉睡的記憶——漢台碑廊之加封張惡之為文昌帝君碑

加封張惡之為文昌帝君碑

元代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七月立石。 無書碑人姓名。 楷書, 額有篆書“皇元加封”四字, 保存完好。 原立于漢中城內文昌宮(城西南順城巷)內, 1980年前後移置於古漢台, 現立於漢台碑廊南院。

文昌本指天上文昌宮六星, 漢代專指其中的第四星司命星為文昌, 是司人年命, 主生死的神。 唐代文昌神加入道教, 稱文昌星神君。

約在晉代, 四川梓潼縣有一人姓張名亞, 字惡子,

入仕為朝廷戰死, 被當地人供奉為惡子神。 傳說唐代玄帝、禧宗避亂幸蜀得其神靈保佑, 地位漸高, 宋初被封為英顯王。 據說惡子神對人的功名前程頗顯靈驗, 仕子紛紛前往進香, 後來各地陸續立祠祭祀, 成為全國供奉之神。 元代統治者也承認其主文運的功能, 延佑三年, 元仁宗下詔加封梓潼惡子神為“輔仁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這樣, 漢代的文昌信仰與梓潼的惡子神信仰便合二為一。 明代以後, 文昌帝君普遍信奉於科名舉子之間, 並祠祀於書院、學校之中, 為司理功名之神, 成了讀書人供奉的至尊神靈。

此碑系元仁宗下詔加封時而立, 內容為皇帝聖旨。 對研究漢中的宗教史極有史料價值。

漢台碑廊有碑刻150余方, 其“寶藏閣中, 洋洋大觀也”, 這些碑刻既可與漢中史志相印證, 亦可補史志之闕漏, 具有較高的史料、藝術價值, 為研究地方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