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塞上行影——明長城腳下的“草根”志願者

夕陽西下, 晚風漸起, 乘車從陝北高原上穿過, 一幅幅意蘊悠長的邊塞風光映入眼簾。 曲曲折折的墩台、寨牆, 在斜陽的映照中塗上一抹紅霞, 若斷若續, 顯得格外神秘。 同行的當地媒體朋友介紹說, 那便是隔天將要採訪的明長城遺址。 據史籍記載, 明成化年間, 為了鞏固邊防, 阻擋外族南下的鐵蹄, 延綏巡撫余子俊奏請朝廷, 率領民眾修築長城, 當時稱為“邊牆”。

在榆林北大門府穀境內, 明長城東起牆頭角延山脈至蓮花辿逐虜台, 與山西省河曲縣境內長城隔河相望, 西至新民城峁墩台止, 與神木縣境內長城相連。 沿路據險為塞, 高墩星列, 城堡相連, 緣邊山巔五裡或十裡便有烽火墩台。 途經麻鎮、哈鎮、清水、木瓜、廟溝門、三道溝、新民等鄉鎮, 綿延起伏百余公里, 計有長城段檯面堡遺址344處。

“我們這裡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 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而明長城遺跡絕大多數位於山梁險峻地帶,

過去許多墩台為磚包。 幾百年來, 當地百姓十分貧窮, 修建房舍時將絕大多數墩台包磚拔去, 用作建築材料。 上世紀八十年代, 府穀僅剩四座磚砌墩台, 其餘均為夯土堆或夯土台。 近十年來, 由於陝北降雨量明顯增多, 而且集中在夏季, 多有暴雨, 加之風刮霜凍、生物病害侵蝕導致長城遺跡消失很快, 保護難度極大。 許多遺址無法辨認, 極易遭受侵害……”對此, 府谷縣文管辦主任王明清十分焦急, “長城的每塊磚石都承載了歷史的資訊, 它能夠讓我們感受生命資訊的延續, 這種延續是無價的”。 為此, 他們多次請求國家文物部門給予技術指導和專案支持, 加強縣域內明長城遺址的保護工作。

就在清水轉角樓墩台採訪時, 府穀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 眼前的這座台樓是由一群自發成立的長城保護協會志願者、義工修復的。 仔細看後才發現, 這些補牆體的磚都是舊的。 原來, 這些牆磚全部是由他們經過兩三個月反復測量提供資料,

從周圍村民家裡收購回來的。 舊時邊牆上的老城磚, 幾十年前或更早, 被老百姓剝下來拿回家, 有的壘了牆, 有的壘了豬圈羊圈, 有的散亂放著。 為了使修葺後更接近原貌, 修繕人員特地從周圍老鄉家中收回1萬多塊老城磚和數百塊老方磚, 這樣才使修復後的台樓更接近於原貌。 而62歲的劉東厚正是這些“草根”志願者中的一員。

“在很多生活在長城腳下的人眼中, 長城已經是個見慣不怪的物件。 他們不懂得長城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而我們正在做的, 就是喚醒人們對於長城保護的意識。 ”也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 劉東厚在這裡已經堅持有13年之長。 2008年, 他與朱萬豔便宣導成立了府谷縣長城保護工作站;2010年, 又成立了府谷縣長城保護協會。

“我們主要是對縣域內的長城進行巡查, 一段一段, 一個墩台一個墩台的查、看、做監測記錄, 比如哪裡土方剝落、哪裡被人為破壞了, 包括沿線的防護林帶、防火情況都要做詳細的記載, 最終確認的資料要交由文管辦進行入檔保存。 ”幾年的時間裡, 他們共制止了長城沿線亂砍、亂挖、亂掏現象數十余起, 向沿線居民普及《長城保護條例》、宣傳長城保護的意義和價值, 發放《致長城沿線居民公開信》《長城保護條例》4000多份;延長城栽植松柏樹6萬餘株, 修建大型蓄水池和敬老院。 初步形成了以長城為主線, 東起梁龍頭, 蓮花辿, 沿線烽火臺、龍興寺、魁星閣, 西至黎元山智通寺、轉角樓為主要景點的長城景區帶。 一路走來風餐露宿、山高路險,他們卻樂此不疲。如今,劉東厚早已滿頭銀髮。

記者瞭解到,協會現已發展有12名志願者。近年來,他們還先後協助政府栽植了松柏和其他名貴樹種6萬餘株,沿長城綠化面積達千畝以上。並建起了長城保護工作站辦公場所和能接納100多位孤寡老人的麻鎮慈雲敬老院。建造了回收天雨的封閉式儲水井池,可盛水500m³,解決了本村和公益團體的人飲工程,硬化和完善了積雨場、停車場、廣場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田園和綠化灌溉的雙重水源,使長城景區初具規模和長城保護協會所在地黎元山形成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宜居場所。

“我想讓子孫後代在家門口看到原始的長城是什麼樣,所以我會一直守護好它的。”劉東厚堅定地說。

附:便民服務電話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並注明來源,本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小編微信:EMAxiaopan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頭條/陝北故事 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一路走來風餐露宿、山高路險,他們卻樂此不疲。如今,劉東厚早已滿頭銀髮。

記者瞭解到,協會現已發展有12名志願者。近年來,他們還先後協助政府栽植了松柏和其他名貴樹種6萬餘株,沿長城綠化面積達千畝以上。並建起了長城保護工作站辦公場所和能接納100多位孤寡老人的麻鎮慈雲敬老院。建造了回收天雨的封閉式儲水井池,可盛水500m³,解決了本村和公益團體的人飲工程,硬化和完善了積雨場、停車場、廣場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田園和綠化灌溉的雙重水源,使長城景區初具規模和長城保護協會所在地黎元山形成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宜居場所。

“我想讓子孫後代在家門口看到原始的長城是什麼樣,所以我會一直守護好它的。”劉東厚堅定地說。

附:便民服務電話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並注明來源,本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小編微信:EMAxiaopan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頭條/陝北故事 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