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高宗如此虛心誠意 為何還聽不到批評和意見?

唐太宗李世民喜歡拿隋煬帝楊廣說事, 經常和大臣們八卦楊廣的糗事。 八卦完還不忘一聲長歎:我這表叔辦事太那個了, 咱們可要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不能走他的老路。

兒子高宗李治也繼承了父親的政治習慣, 時不時也把隋煬帝從歷史的故紙堆里拉出來, 品頭論足一番。 唐高宗麟德二年, 西元665年二月, 李治擺駕東都洛陽, 住進剛落成的合璧宮。 洛陽是隋煬帝的花花世界, 留存有大量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罪證, 是一個生動的廉政教育基地。

網路配圖

剛落腳洛陽的李治, 目睹此情此景, 不由得想起煬帝往事, 說起古來, “語及隋煬帝”。

李治問宰相大臣們, “煬帝拒諫而亡, 朕常以為戒, 虛心求諫, 而竟無諫者, 何也?”隋煬帝楊廣當年聽不得任何批評意見, 不讓人說話, 不准妄議中央, 鬧得失去政權, 執政地位不保, 生死國滅。 朕經常對此引以為戒, 虛懷若谷,

虛心誠意的請幹部提意見, 號召人民起來監督政府, 讓你們說話, 允許你們批評時政, 妄議中央。 只要是出於善意的批評和監督, 不論是對我本人提的, 還是對朝廷大政方針提的, 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 我不僅歡迎, 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可是, 怎麼沒有任何人給朕提建議呢?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為什麼沒人說話?

因為就在幾年前, 李治給幹部百姓上了一場生動的政治教育課, 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給皇帝提批評意見是什麼後果。

那是在廢王立武即廢掉王皇后, 改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 還只是皇帝而非核心的高宗李治, 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等老臣重臣商議:皇后不行啊, 不生兒子, 朕也不喜歡,

能不能換換。 長孫無忌等人拿出捨得一身剮的氣勢, 當面和李治掐起來。

尤其是褚遂良, 更是在玉階之上磕頭磕到血濺五步, “解巾叩頭流血”, 以辭官回家賣紅薯來勸諫李治三思。

結果呢?

四人全部被掀翻在地, 打成圖謀造反、反對皇帝成為最高核心的反革命集團。

長孫無忌流放黔州, 被逼一丈白綾自我了斷。 褚遂良越貶越遠, 最終流放到今天越南一帶, 孤獨死去。 韓瑗貶死在今天海南三亞的振州, 抄沒家產。

來濟被貶到庭州即今天新疆昌吉附近, 自知不會逃過李治武則天一刀, 索性不穿甲胄就殺向與西突厥作戰的戰場, 最終落得個戰死沙場為國盡忠的榮譽稱號, 算是四人之中當時結局最好的。

平心而論, 唐高宗廢王立武是有擺脫長孫無忌等人包圍控制, 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權力的政治目的在裡面。 長孫無忌等人反對廢王立武, 也是為了把持朝政, 保衛權力。 政治鬥爭而已, 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正義性。 但是, 高宗李治可以不聽長孫無忌等人的直言進諫, 可以通過廢王立武奪回權力,

卻沒有必要斬盡殺絕。

這等於明明白白告訴世人:朕不允許人唱反調, 聽不進任何批評意見。

如此做派, 如何指望別人繼續提出善意的批評呢?

這種情況下, 高宗李治的耳朵裡, 只能聽到李勣的溜須之詞, “陛下所為盡善, 群臣無得而諫”, 皇上您已經將國家治理得盡善盡美了,沒有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臣等都沒有意見可提!

唐高宗憑藉廢王立武,成為大唐黨和國家真正的第三代領導核心。殊不知,封核天下風光無限的背後,已經有人在覬覦著龍椅。他一手扶起來的武媚娘,竟會變身日月淩空的武瞾,硬生生的在李唐王朝中插進一段武周時代,險些將他李氏子孫屠戮殆盡。不知早已龍禦歸天的高宗李治,倘若泉下有知,回想起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人的拼死勸諫,會作何感想!

即使不聽這些逆耳忠言,你保住他們的性命,也是對武則天的一種制約,何至於後來險些唐命不保!

皇上您已經將國家治理得盡善盡美了,沒有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臣等都沒有意見可提!

唐高宗憑藉廢王立武,成為大唐黨和國家真正的第三代領導核心。殊不知,封核天下風光無限的背後,已經有人在覬覦著龍椅。他一手扶起來的武媚娘,竟會變身日月淩空的武瞾,硬生生的在李唐王朝中插進一段武周時代,險些將他李氏子孫屠戮殆盡。不知早已龍禦歸天的高宗李治,倘若泉下有知,回想起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人的拼死勸諫,會作何感想!

即使不聽這些逆耳忠言,你保住他們的性命,也是對武則天的一種制約,何至於後來險些唐命不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