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平原君趙勝:雖翩翩濁世佳公子,然名不副實 能力平庸!

賈誼, 曾曰:"當此之時, 齊有孟嘗, 趙有平原, 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 寬厚而愛人, 尊賢而重士。 "之前, 已講過戰國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 魏無忌的故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翻翻《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 兩破強秦 緣何傷於酒色而亡?》)。

今日來繼續說一下其中的第二位公子---趙國平原君 趙勝!小史個人認為此人:雖翩翩濁世佳公子, 然名不副實 能力平庸!為什麼呢~~~

平原君:即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 趙國貴族, 趙武靈王之子, 趙惠文王之弟, 因賢能而聞名, 號平原君。 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 趙惠文王死後, 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後世及歷史評其主要成就是---解邯鄲之圍, 尊君安國。 小史個人卻認為平原君--趙勝此人卻不足以擔當"戰國四公子"的名號, 雖賢能重義重賢, 但就個人能力而言實在是平庸無奇, 且為人氣量狹小。 慢慢看來~

營救魏齊

先說一下魏齊:此處是個人名。

魏齊是戰國時魏國的相國, 其門客魏人范雎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 得到齊襄王的欣賞, 須賈懷疑范雎與齊國有染, 便告訴了魏齊。 魏齊盛怒之下使舍人鞭笞範雎, 幾使其亡。 範雎詐死, 獲得看守之人與魏人鄭安平的幫助潛逃入秦國。

秦昭王為幫範雎復仇, 便向諸侯國索要魏齊人頭, 魏齊絕望之下怒而自刎。

營救魏齊, 平原君趙勝其實也沒起到啥作用。 故事具體是這樣的:

秦王四十一年(前266年), 范雎為秦相, 適逢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 范雎叫須賈帶信給魏王, 立即把魏齊的腦袋送來,

否則將屠大樑。 魏齊聽說害怕了, 逃到趙國, 藏匿在趙勝家。 第二年, 秦王聽說魏齊躲在趙勝家, 就給趙勝寫了封信, 說是仰慕平原君高義, 邀請其到秦國共飲。 後趙勝便入秦見秦王。

在飲酒間, 秦王對趙勝說:“昔日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 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

今天范君也是我的叔父。 范君的仇人在您家, 願您使人取其頭來。 不然我不放您出關。 ”趙勝說:“魏齊是我的朋友, 就在我家, 也不應當交出來, 何況又不在我家。 ”秦王又給趙王寫信說:“范君的仇人魏齊在趙勝家, 王趕快使人把他的頭送來。 否則, 將發兵攻趙且不放趙勝出關。 ”

趙孝成王發兵圍趙勝家,魏齊夜間逃出,拜見趙相虞卿。虞卿與魏齊一塊兒逃到大樑,想要通過信陵君而去楚國。信陵君亦畏秦,猶豫不肯見。魏齊聽說後,絕望怒而自殺。後信陵君聽從侯嬴勸說,才到郊野迎接,但為時已晚。最終,趙王將魏齊的頭顱送到秦國,秦王才放趙勝回國。

邯鄲解圍

秦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向楚、魏緊急求援。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城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救趙實際觀望。因趙勝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寫信責怪信陵君:我以為你有救濟別人困難的高義,現在邯鄲這樣危急,魏國救兵不來,你卻無動於衷,難道你也不可憐你姐姐嗎?其後,信陵君使人偷出魏王兵符,奪晉鄙軍而救趙,解趙國邯鄲之圍。

但是反過來想想,邯鄲之危到底是因為什麼呢?起因還是因為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結果,而趙國為什麼會戰敗?主要原因之一是:趙王在平原君趙勝的力勸之下,不顧藺相如與趙括之母的諫言,最終決定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對秦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為主將。

秦趙長平之戰的起因源於上黨之爭,具體來說是:趙孝成王四年秦攻上黨,上党守將馮亭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趙。" 趙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趙王又複召平原君問之,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能力平庸,目光短淺。所以平原君同樣看不破此實為嫁禍之計,也不考慮後果地勸趙王接受上黨等城邑。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

不只小史個人這樣認為:

司馬遷,曾評: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蘇轍,亦曾評:趙勝傾身下士,以竊一時之聲可耳;至於為國計慮,性不知也。趙欲拒燕,有廉頗、趙奢不能用...及韓馮亭以上党嫁禍于趙,趙豹知其不可,而勝貪取之,長平之禍成於勝之言,此皆貴公子不知務之禍也。乃欲使之相危國,拒強秦。難矣哉。

黃震,亦曾說:邯鄲被圍,用毛遂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

天年而終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鬱而死。獨平原君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西元前251年(趙孝成王十五年)平原君趙勝去世,趙勝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但他的後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也消失了。

小史個人愚見:

平原君趙勝為一國丞相,本應目光長遠,不該因貪圖韓國上黨等城邑而力勸趙王接受,進而招致長平之禍;平原君趙勝為一國丞相,本應知人善用,不顧趙括之母的諫言而啟用毫無實戰經驗"紙上談兵"的趙括為長平之戰主將,進而招致長平戰敗、邯鄲之危。

若不能擔任丞相一職,何必尸位素餐!

讀史明志,珍惜和平~

趙孝成王發兵圍趙勝家,魏齊夜間逃出,拜見趙相虞卿。虞卿與魏齊一塊兒逃到大樑,想要通過信陵君而去楚國。信陵君亦畏秦,猶豫不肯見。魏齊聽說後,絕望怒而自殺。後信陵君聽從侯嬴勸說,才到郊野迎接,但為時已晚。最終,趙王將魏齊的頭顱送到秦國,秦王才放趙勝回國。

邯鄲解圍

秦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向楚、魏緊急求援。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城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救趙實際觀望。因趙勝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寫信責怪信陵君:我以為你有救濟別人困難的高義,現在邯鄲這樣危急,魏國救兵不來,你卻無動於衷,難道你也不可憐你姐姐嗎?其後,信陵君使人偷出魏王兵符,奪晉鄙軍而救趙,解趙國邯鄲之圍。

但是反過來想想,邯鄲之危到底是因為什麼呢?起因還是因為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結果,而趙國為什麼會戰敗?主要原因之一是:趙王在平原君趙勝的力勸之下,不顧藺相如與趙括之母的諫言,最終決定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了對秦經驗豐富的老將廉頗為主將。

秦趙長平之戰的起因源於上黨之爭,具體來說是:趙孝成王四年秦攻上黨,上党守將馮亭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趙。" 趙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趙王又複召平原君問之,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能力平庸,目光短淺。所以平原君同樣看不破此實為嫁禍之計,也不考慮後果地勸趙王接受上黨等城邑。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

不只小史個人這樣認為:

司馬遷,曾評: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蘇轍,亦曾評:趙勝傾身下士,以竊一時之聲可耳;至於為國計慮,性不知也。趙欲拒燕,有廉頗、趙奢不能用...及韓馮亭以上党嫁禍于趙,趙豹知其不可,而勝貪取之,長平之禍成於勝之言,此皆貴公子不知務之禍也。乃欲使之相危國,拒強秦。難矣哉。

黃震,亦曾說:邯鄲被圍,用毛遂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

天年而終

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鬱而死。獨平原君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西元前251年(趙孝成王十五年)平原君趙勝去世,趙勝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但他的後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也消失了。

小史個人愚見:

平原君趙勝為一國丞相,本應目光長遠,不該因貪圖韓國上黨等城邑而力勸趙王接受,進而招致長平之禍;平原君趙勝為一國丞相,本應知人善用,不顧趙括之母的諫言而啟用毫無實戰經驗"紙上談兵"的趙括為長平之戰主將,進而招致長平戰敗、邯鄲之危。

若不能擔任丞相一職,何必尸位素餐!

讀史明志,珍惜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