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堅、孫策、孫權,孫姓三巨頭的姓氏原來是這樣的起源!

講好宗親故事, 傳播中國精神, 大家好, 這裡是香港衛視姓氏宗親台

三國的人物架構, 故事情節大家都耳熟能詳, 前段時間熱播的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更是讓筆者追的如癡如醉, 於和偉將其扮演的曹操的一代梟雄的氣質彰顯的淋漓盡致, 讓人歎為觀止。

這裡咱們要說的呢不是曹操, 而是在三國時與其隔江相望的孫氏一族。

影視劇中的曹操

大家都知道東吳政權是由孫權之兄孫策一手建立, 孫策又是由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所生, 江東孫氏真是人才輩出, 但是江東孫氏又是怎麼傳承下來的呢?

孫姓始祖乃是孫乙。 孫乙字武仲, 又稱武仲乙,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後, 至武公和生惠孫, 惠孫生耳, 耳生武仲, 以王父字為氏。 ”孫乙是姬姓孫氏得姓始祖。

孫書。 春秋時, 陳(為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 在任陳國大夫時同太子禦寇很要好,

禦寇被殺後, 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 到齊國後, 陳完不願再用原來的國名為姓, 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音相同)。 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 小兒子田書, 字子占, 在齊國為大夫, 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 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廣饒縣北), 並賜他孫姓。 孫書就成為媯姓孫氏得始祖。

孫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後, 一直活躍在河南和山東一帶。 自春秋戰國以來, 孫姓發生了幾次大的遷徙, 其特點是自北而南, 甚至出現了跨海域、跨國度的遷徙。

春秋初, 姬姓孫氏一直世襲衛國的上卿, 權傾一國, 孫姓在河南地區發展很快, 到春秋末, 孫氏在衛國失寵, 北遷晉國、東遷齊國, 齊國孫氏發展得蓬蓬勃勃,

尤其在戰國時期出了一位軍事家孫武, 其子孫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 封地在今浙江富陽, 形成了孫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吳郡。

影視劇中的孫武

秦漢以後, 由山東向四周拓展, 西進山西太原, 南達浙江南部, 向西南達到湖北。 三國時, 孫堅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吳國,

孫氏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在魏晉南北朝時, 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孫氏都得到了迅速發展, 出現一批孫氏名家大族。

明末清初, 孫姓進入了臺灣。

孫姓在人群中分佈很廣, 但不均衡。 在山東、京津、河北大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蘇皖北部、河南東端, 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 最高可達3.3%, 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0.6%, 居住了大約50%的孫姓人群。 在陝西、山西、河北西部、寧夏大部、新疆西北、內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蘇皖南部、浙江、福建, 這一區域的孫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2%一1.8%之間, 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0.2%, 居住了大約21%的孫姓人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