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鹽亭的北大門——魅力柏梓 紅色印記在青山綠水間耀耀生輝

鹽亭的北大門

十裡核桃走廊

西南核桃第一鎮

柏梓鎮

從鹽亭縣城沿往梓潼方向盤山而行, 將會遇見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小鎮。 這裡沃野泛綠, 千山競翠, 處處生機盎然!

柏梓, 1940年建柏梓鄉, 1958年改公社, 1984年複置鄉, 1992年建鎮。 位於鹽亭縣西北部, 作為鹽亭的北大門, 距縣城24公里, 梓(潼)鹽(亭)101線橫貫全境, 擁有鎮道公路柏靈路。 即將開工建設的“綿西高速”依境而過, 高速出口離場鎮僅僅10公里。 鎮人民政府駐柏梓場, 現轄柏梓、麟瑞兩個辦事處, 幅員面積總面積93.6平方公里。

航 拍 柏 梓 >>

標誌性建築及美景

標誌性建築:一鎮一廣場, 廣場是百姓們休閒娛樂健身的大眾場所, 也是緊急避難所, 柏梓鎮自然也少不了這麼一處標誌性建築了!

【麟瑞大橋】

【柏梓場鎮】

柏 梓 名 人>>

革命烈士--袁詩蕘

袁詩蕘,字守瓊,又名首群,鹽亭縣柏梓鎮麟瑞龍古井人,生於1897年5月18日,中共黨員。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組織和推動了各階層人民投入“五·四”愛國運動,並自創和主持了進步刊物《四川學生潮》,成立“世界語學習班”,與巴金等人創辦宣傳新思想的《半月報》。先後任南充中學教務長、鹽亭教育局長,中央川西特委宣傳部長等職務,充分利用他的身份向農民、學生等各階層人士宣傳救國救民的真理,於1928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成都下蓮池,犧牲時年僅三十歲,由家屬將遺體運回鹽亭老家,安葬于柏梓鎮麟瑞龍顧井,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柏梓深厚的人文>>

袁詩蕘烈士墓

雨臺山下埋忠骨、梓江畔上建碑陵。

烈士勳績千秋著、英雄豪氣萬古存。

袁詩蕘烈士墓坐落于龍骨井村梓江以東之山麓,墓碑高大挺拔於群松之中。該墓修建於1985年,修繕於2014年底。每逢節假日,多有機關單位、學校師生、社會各界人士前往悼念、詩蕘小學的學生常年為烈士陵園義務掃墓。還有單位團體專門至烈士墓前舉行入黨宣誓,已自然形成了鹽亭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紅色旅遊區。

袁詩蕘故居

袁詩蕘故居與墓碑隔江相望,院落四合而圍,以典型的清朝民居風格修建而成,建築主體為土坯穿逗結構。佇立于烈士生前生活的院落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龍顧井記摩崖石刻

鹽亭柏梓鎮龍顧井村的雨臺山石壁上,嵌鑿著一方高2.1米,寬4.1米,由川黨早期馬列主義宣傳家袁詩蕘書寫,其祖父、前清秀才袁輝山撰文的《龍顧井記》。凡過往行人與慕名來遊者,無不駐足觀瞻。

據知,這是我省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川党早年烈士手跡石刻。它與附近由袁詩蕘戰友、革命老人張秀熟題寫碑名的“袁詩蕘烈士墓”和由袁詩蕘高足之一、已故革命文學家、原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任白戈書匾的“詩蕘烈士故居”一起,被列為綿陽市和鹽亭具的文物保護單位。

《龍顧井記》石刻既為研究我國現代先進知識份子“愛鄉--愛國--追求馬列--拯救中華”的成長軌跡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實物佐證,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材料。(劉泰焰)

(圖:鹽亭線上論壇【傻子視角】)

龍 顧 老 街

傳說中古歧舌國的都城

在五指山脈中部的二龍山之首,柏梓鎮西街口,一座塔圓形山名“金鐘山”,綿陽市二環路鹽梓公路直經山足而過。金鐘山距鹽亭縣城24公里。古寺始建於元,據傳,景區所在的柏梓鎮(區)是古歧舌國的都城。

所建的金鐘亭、歧伯殿、嫘祖殿、觀音殿、大佛殿、韓林殿、韋陀殿、牛王殿、靈宮殿、神道、經堂、會議室、儲藏室、辦公室、資料室、文娛活動室、午台、廂房40餘間,占地約160畝。據傳柏梓是我國“目錄學家”劉向的第二故鄉,劉向祠、劉向墓和大量遺跡,傳說大大增添了該景區的文化旅遊色彩。(趙良田的新浪博客)

(李戴圖)

柏梓景點>>

柏梓鎮作為鹽亭背面重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歷史,為柏梓這塊熱土保存了眾多的傳奇文化和文物古跡,尤其以革命烈士袁詩蕘,佛學大師袁煥仙為主的歷史名人和以龍顧井摩崖石刻、麟瑞古官道遺址為主的歷史古跡,充分體現了柏梓鎮身後的人文歷史底蘊。

字 庫 塔

貓兒洞廟

麟瑞古官道遺址

程家大院

鼓樓城程家大院位於柏梓鎮青山村一組,是鹽亭縣境內最大的古民居群。大院依山而建,面向梓江,三個四合院群落一字排開,佈局嚴謹。每個院落還有一些配套房屋。據說,這套古老建築建於清代,至今已有200百多年,由於年久失修,有些建築已倒塌,三個院落裡,中間院落最為完好。

(圖:李戴的博客)

柏梓企業及特產>>

八角枇杷園

八角村枇杷園(馬鞍山枇杷基地)位於柏梓鎮八角村,距場鎮1公里,占地近200畝,枇杷樹以雞糞等有機肥為主要肥料,枇杷果實鈣、磷及胡蘿蔔素顯著高於其他常見水果,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4月下旬到5月初是采枇杷的最佳季節,也可以順便欣賞柏梓美景,品嘗美味的農家菜。

生態瑤雞

廣西瑤雞以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肉質鮮美、香脆而聞名。綿陽禾禾公司在鹽亭縣柏梓鎮八角村枇杷園建設年出欄50萬隻生態瑤雞養殖場,目前已建10棟雞舍、每棟面積400平方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年出欄生態瑤雞20萬隻。

該公司養殖以放牧飼養為主,早晚以玉米餵養,白天在枇杷樹下四處奔跑覓食,採食野生植物籽實、昆蟲、蚯蚓、野菜及自然掉落下來的枇杷等為食,飼養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飼料,不受任何污染,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食品。

十裡核桃走廊

進入柏梓界,但見成片的核桃樹上,綴滿了綠色的果子。柏梓鎮建成核桃走廊10多公里,核桃產業帶20多公里,全鎮千畝以上的核桃基地村達8個,全鎮核桃總面積已達4萬余畝,形成了規模化發展,被譽為“西南核桃第一鎮”。

釀酒文化

柏梓酒業始建於1953年,已經有六十年釀酒歷史了,繼承和發揚了古老的傳統手工藝,採用本地特產優質糯高梁為釀酒原料,高山清泉水為生產生活用水,糖化發酵使用祖傳小麥麩粬,經過精心釀造蒸餾時接取中節子細花酒,再經過地下窖藏數年後,方取出原酒飲用。

窖藏原漿酒:中國人自古就有藏酒的習慣,古人在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會在家中庭院樹下埋上幾壇女兒紅,等女兒出嫁的時候在取出來招待賓客。這樣的情愫讓人感動。

柏梓酒業窖藏酒,採用優質本地糥高粱為原料,經過一整套傳統的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貯存,系純高粱固態釀造,確保了酒體的高品質。此外,柏梓窖藏酒在釀造過程中,嚴格遵循掐“頭”去“尾”的取酒工藝,具有酒體晶瑩醇厚、香氣持久、口感清香綿長的特點,酒體平衡恰到好處。

由於採用單種糧食烤酒,沒有經過任何調香,可謂真正的原漿酒。經過窖藏後,酒更加芳香、濃郁,酒質更加細膩、醇厚、豐滿,窖藏過的白酒降低了有害物質的含量,提高醬香酒中有益健康成份,醬香突出、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不僅具有收藏價格、更具有投資價值。

農家樂

推薦一農家樂的去處:經鹽(亭)梓(潼)路,在雲龍村路口(離鹽亭縣城18公里)左轉進入柏(梓)麟(瑞)路,經麟瑞場鎮至袁詩蕘烈士墓,經龍顧老街在渡口坐船至袁思堯故居,欣賞沿途的梓江風光,就可在鎮江村梓江人家農家樂中午可就餐、下午可娛樂、晚上可住宿。

柏梓鎮美食>>

柏梓白酒

家常菜配美酒,巴適得慘..............

柴火雞

八角村杜氏柴火雞農家樂,以生態瑤雞和秘制配方為原料,以土灶、柴火為工具烹飪出來的雞,肉質細嫩,結實不軔,味道鮮美、清甜、皮脆肉香、脂肪少、口感好。遊客既能親自挑選新鮮生態活雞點殺,又能感受鄉土氣息、體驗自己做菜的樂趣。

【麟瑞大橋】

【柏梓場鎮】

柏 梓 名 人>>

革命烈士--袁詩蕘

袁詩蕘,字守瓊,又名首群,鹽亭縣柏梓鎮麟瑞龍古井人,生於1897年5月18日,中共黨員。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組織和推動了各階層人民投入“五·四”愛國運動,並自創和主持了進步刊物《四川學生潮》,成立“世界語學習班”,與巴金等人創辦宣傳新思想的《半月報》。先後任南充中學教務長、鹽亭教育局長,中央川西特委宣傳部長等職務,充分利用他的身份向農民、學生等各階層人士宣傳救國救民的真理,於1928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成都下蓮池,犧牲時年僅三十歲,由家屬將遺體運回鹽亭老家,安葬于柏梓鎮麟瑞龍顧井,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柏梓深厚的人文>>

袁詩蕘烈士墓

雨臺山下埋忠骨、梓江畔上建碑陵。

烈士勳績千秋著、英雄豪氣萬古存。

袁詩蕘烈士墓坐落于龍骨井村梓江以東之山麓,墓碑高大挺拔於群松之中。該墓修建於1985年,修繕於2014年底。每逢節假日,多有機關單位、學校師生、社會各界人士前往悼念、詩蕘小學的學生常年為烈士陵園義務掃墓。還有單位團體專門至烈士墓前舉行入黨宣誓,已自然形成了鹽亭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紅色旅遊區。

袁詩蕘故居

袁詩蕘故居與墓碑隔江相望,院落四合而圍,以典型的清朝民居風格修建而成,建築主體為土坯穿逗結構。佇立于烈士生前生活的院落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龍顧井記摩崖石刻

鹽亭柏梓鎮龍顧井村的雨臺山石壁上,嵌鑿著一方高2.1米,寬4.1米,由川黨早期馬列主義宣傳家袁詩蕘書寫,其祖父、前清秀才袁輝山撰文的《龍顧井記》。凡過往行人與慕名來遊者,無不駐足觀瞻。

據知,這是我省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川党早年烈士手跡石刻。它與附近由袁詩蕘戰友、革命老人張秀熟題寫碑名的“袁詩蕘烈士墓”和由袁詩蕘高足之一、已故革命文學家、原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任白戈書匾的“詩蕘烈士故居”一起,被列為綿陽市和鹽亭具的文物保護單位。

《龍顧井記》石刻既為研究我國現代先進知識份子“愛鄉--愛國--追求馬列--拯救中華”的成長軌跡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實物佐證,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材料。(劉泰焰)

(圖:鹽亭線上論壇【傻子視角】)

龍 顧 老 街

傳說中古歧舌國的都城

在五指山脈中部的二龍山之首,柏梓鎮西街口,一座塔圓形山名“金鐘山”,綿陽市二環路鹽梓公路直經山足而過。金鐘山距鹽亭縣城24公里。古寺始建於元,據傳,景區所在的柏梓鎮(區)是古歧舌國的都城。

所建的金鐘亭、歧伯殿、嫘祖殿、觀音殿、大佛殿、韓林殿、韋陀殿、牛王殿、靈宮殿、神道、經堂、會議室、儲藏室、辦公室、資料室、文娛活動室、午台、廂房40餘間,占地約160畝。據傳柏梓是我國“目錄學家”劉向的第二故鄉,劉向祠、劉向墓和大量遺跡,傳說大大增添了該景區的文化旅遊色彩。(趙良田的新浪博客)

(李戴圖)

柏梓景點>>

柏梓鎮作為鹽亭背面重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歷史,為柏梓這塊熱土保存了眾多的傳奇文化和文物古跡,尤其以革命烈士袁詩蕘,佛學大師袁煥仙為主的歷史名人和以龍顧井摩崖石刻、麟瑞古官道遺址為主的歷史古跡,充分體現了柏梓鎮身後的人文歷史底蘊。

字 庫 塔

貓兒洞廟

麟瑞古官道遺址

程家大院

鼓樓城程家大院位於柏梓鎮青山村一組,是鹽亭縣境內最大的古民居群。大院依山而建,面向梓江,三個四合院群落一字排開,佈局嚴謹。每個院落還有一些配套房屋。據說,這套古老建築建於清代,至今已有200百多年,由於年久失修,有些建築已倒塌,三個院落裡,中間院落最為完好。

(圖:李戴的博客)

柏梓企業及特產>>

八角枇杷園

八角村枇杷園(馬鞍山枇杷基地)位於柏梓鎮八角村,距場鎮1公里,占地近200畝,枇杷樹以雞糞等有機肥為主要肥料,枇杷果實鈣、磷及胡蘿蔔素顯著高於其他常見水果,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4月下旬到5月初是采枇杷的最佳季節,也可以順便欣賞柏梓美景,品嘗美味的農家菜。

生態瑤雞

廣西瑤雞以適應性廣,抗病力強,肉質鮮美、香脆而聞名。綿陽禾禾公司在鹽亭縣柏梓鎮八角村枇杷園建設年出欄50萬隻生態瑤雞養殖場,目前已建10棟雞舍、每棟面積400平方米、總面積4000平方米,年出欄生態瑤雞20萬隻。

該公司養殖以放牧飼養為主,早晚以玉米餵養,白天在枇杷樹下四處奔跑覓食,採食野生植物籽實、昆蟲、蚯蚓、野菜及自然掉落下來的枇杷等為食,飼養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飼料,不受任何污染,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食品。

十裡核桃走廊

進入柏梓界,但見成片的核桃樹上,綴滿了綠色的果子。柏梓鎮建成核桃走廊10多公里,核桃產業帶20多公里,全鎮千畝以上的核桃基地村達8個,全鎮核桃總面積已達4萬余畝,形成了規模化發展,被譽為“西南核桃第一鎮”。

釀酒文化

柏梓酒業始建於1953年,已經有六十年釀酒歷史了,繼承和發揚了古老的傳統手工藝,採用本地特產優質糯高梁為釀酒原料,高山清泉水為生產生活用水,糖化發酵使用祖傳小麥麩粬,經過精心釀造蒸餾時接取中節子細花酒,再經過地下窖藏數年後,方取出原酒飲用。

窖藏原漿酒:中國人自古就有藏酒的習慣,古人在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會在家中庭院樹下埋上幾壇女兒紅,等女兒出嫁的時候在取出來招待賓客。這樣的情愫讓人感動。

柏梓酒業窖藏酒,採用優質本地糥高粱為原料,經過一整套傳統的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貯存,系純高粱固態釀造,確保了酒體的高品質。此外,柏梓窖藏酒在釀造過程中,嚴格遵循掐“頭”去“尾”的取酒工藝,具有酒體晶瑩醇厚、香氣持久、口感清香綿長的特點,酒體平衡恰到好處。

由於採用單種糧食烤酒,沒有經過任何調香,可謂真正的原漿酒。經過窖藏後,酒更加芳香、濃郁,酒質更加細膩、醇厚、豐滿,窖藏過的白酒降低了有害物質的含量,提高醬香酒中有益健康成份,醬香突出、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不僅具有收藏價格、更具有投資價值。

農家樂

推薦一農家樂的去處:經鹽(亭)梓(潼)路,在雲龍村路口(離鹽亭縣城18公里)左轉進入柏(梓)麟(瑞)路,經麟瑞場鎮至袁詩蕘烈士墓,經龍顧老街在渡口坐船至袁思堯故居,欣賞沿途的梓江風光,就可在鎮江村梓江人家農家樂中午可就餐、下午可娛樂、晚上可住宿。

柏梓鎮美食>>

柏梓白酒

家常菜配美酒,巴適得慘..............

柴火雞

八角村杜氏柴火雞農家樂,以生態瑤雞和秘制配方為原料,以土灶、柴火為工具烹飪出來的雞,肉質細嫩,結實不軔,味道鮮美、清甜、皮脆肉香、脂肪少、口感好。遊客既能親自挑選新鮮生態活雞點殺,又能感受鄉土氣息、體驗自己做菜的樂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