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不完的山水秘境|紹興這些最美古道,你都走過嗎?

曲曲折折的山間小道, 掩映青草河畔的的幽深小巷, 歷經幾百年的風霜雪雨, 小道上的足跡已被歲月沖刷……讓我們跟隨步伐, 選一條“最美古道”, 欣賞著觸手可及的風景, 會是何種奇妙的感覺?

紹興會稽山香榧古道

這是一條上千年來從會稽山香榧產區採收香榧, 運往香榧集散地楓橋, 然後再銷往全國各地的古道。 也是將會稽山脈的古香榧群、自然景觀、人文遺跡、農耕文化、宗教文化、古村落、休閒農莊等資源串為一體的古道。

沿線有諸暨市香榧國家森林公園、柯橋區稽東千年香榧省級森林公園和嵊州穀來香榧省級森林公園, 數萬棵千年榧樹連山成片, 挺拔高大、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姿態萬千, 讓人賞心悅目, 堪稱森林奇觀。

區域內奇峰怪石、峭壁幽洞、峽谷深澗、飛瀑流泉、茂林修竹等山水風光秀美, 有走馬崗、龍頭頂、龍鱗壁、雙溪清流、賞月灣、寒天佩瀑布、鬥坑雙瀑、月華峽谷、三坑湖、飲馬池等自然景觀。

全長:57.5km

難度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路線:柯橋月華山線:紹興稽東鎮陳村-占嶴村-香榧森林公園入口-寒天佩-月華山頂-上陽村, 長約8公里;焦竹線:竹田頭村-止步坑-雪竇嶺-安村-新上王村-樓家坪-勝嶺-焦塢, 長約7.5公里

諸暨宣家山線:鐘家嶺(香榧原始博物館)-西坑(香榧王)-宣家山村-金家彥-新絳霞村-東溪-香榧森林公園出口, 長約13.8公里;

嵊州袁家嶺線:呂嶴(香榧博物館)-白馬嶺-鄭塢坑-袁郭嶺-趙家鎮榧王村, 長約7.7公里。

紹興秦望山古道

秦望山即刻石山, 在紹興地區之諸暨市楓橋鎮樂山村東北部, 是會稽山脈的名山。

秦望山海拔543.6米,是越地標誌。因當年秦始皇南巡時,登臨此地,遠望南海而得名。山陡臺階高,有小強度。這裡的登山道,樹蔭下晴天不熱、塊石路雨天不滑。

全長:29km

難度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路線:紹興市越城區馬園村-龍潭祠-秦望山頂-後嶺古道-石嶺頂水庫-馬園

紹興大霧尖古道

與香爐峰高度不相上下的這座大霧尖,位於紹興主城區西南方向約15公里左右的福全鎮,從山腳下的容山村出發。

穿過村莊、走過一大片田地,沿途野花野果作伴,暗香縈繞,讓人無法心無旁騖。遠望大霧尖抬頭可見,可到山腳下的撲落虎水庫,已經走了大半個小時。

沿著蜿蜒山路,一路上綠樹成蔭,遮去不少日光,伴著淙淙山溪,經過雲泉禪寺和萬緣亭,方踏上直達山頂的臺階。

與別處步道有所不同的是,大霧尖這一段綿延的上山臺階,恐怕會讓人患上"臺階恐懼症",從底下往上望,一眼望不到臺階的盡頭,一步疊一步的臺階向上無盡蔓延,似乎毫無停歇處。唯一克服的辦法,只有埋頭邁腿。

拾級而上,周圍的山景也慢慢轉換,溪水聲不復聽見,取而代之的是蟲鳥長鳴。不過抵達山頂時,我們沒見到讓大霧尖得名的大霧,只有近處滿眼的翠枝綠藤,遠處是茫茫群峰疊翠。

全長:16.8km

推薦路線:線路一:容山村-撲落虎水庫-雲泉禪寺-香山禪寺-過山廊-俠秋亭-雲霞亭-塔溪水庫-新迪埠村,總長6.7公里。

線路二:新迪埠村-林間小道-豐項村村道-香山亭-半山庵-福壽亭-福祥亭-香山禪寺,總長5.2公里。

新昌道士盤登山道

到新昌應徒步這條繼小黃山之後新開闢出來的驢道,即道士盤-五指峰環線,欣賞奇岩怪石、山脊風光和初秋美景。全程雖只有12公里多,但一路上驚險刺激,趣味良多。

道士盤位於新昌縣沙溪鎮境內,屬高山沙漠地形,美麗的丹霞地貌,形態各異的懸崖奇石和隱藏在石洞中的景色,美不勝收。

此線路石奇山秀,多處手腳並用驚險刺激,奇岩突兀,溪水潺潺。懸崖、絕壁、山峰、奇石是這裡的主要景觀,清幽的奇特風光,藏而不露的神秘仙人洞穴,巧奪天工的峭壁奇石,確有一種獨到之美。

從新昌沙溪董村石材廠出發,開始一段泥路走起來十分輕鬆,一路上行,四周山巒起伏,山勢高峻,各種奇岩怪石比比皆是,大者嶙峋聳立,小的小巧玲瓏,各具奇、巧、怪等特點。

我們在山間雜草中穿行,半個小時後,到達一處埡口,過埡口向右而上,是一條上行的羊腸小徑,路口一支倒伏的毛竹上掛滿了各色的飄帶,那是各地驢友來過道士盤的留下的。再往前走大約15分鐘,就是一道垂直的石壁了,大家拉著繩索一步步攀登。

大約花了半個多小時,安全登上崖壁。登高遠眺,青山綠水盡收眼底,更有遠處的一個小村莊白牆紅瓦,在藍天白雲下顯得那麼的寧靜與美麗。

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前,聽驢友說此石名曰“道士影”,因其形如古人頭上盤繞的髮髻而得名。再向道士盤方向而行。此處已能看到山對面的道士盤。

道士盤其實是個道觀,這裡遠離人間,十分清幽,非常適合修行,如今有一條機耕路可與外界相通,生活上方便了許多。吃了中飯後從道士盤背後的一條小路上山,前往五指峰。

只見山頂一塊巨大的石頭,猶如如來佛手掌,五指微微張開,指尖朝上,掌心向前,這就是五指峰。

當登上指尖,你會發現那上面全是些高低不平的岩石,可以說是一大片的岩石陣。我們一行且行且攝,走在佈滿奇岩怪石的山道上,看著形態各異的懸崖奇石和隱藏在山間的景色,可謂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

全長:12km

難度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路線:紹興市新昌縣沙溪鎮董村-陳坦坑-道士盤-五指峰-裡塢山村-上居坑村-董村的道士盤環線游。

新昌鹽幫古道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道,一路崇山峻嶺,青山綠水,風光無限。由於舊時鹽商運鹽都要途徑這條古道,所以又叫鹽幫古道。

車停新昌縣大市聚水簾村(外大坑),穿村走向碎石鋪就的古道。

寧靜的古道,松杉競生,喬灌鹹長,荊棘叢集。

從平山村穿過,村裡很整潔,村口有幾顆古楓樹,蔭籠四面,涵蓋八方的,前面是一座新建的廟宇,可愛美麗的山村。

出平山村一直往山下走,看到水渠再走,過一個涵洞,往下,再往下,就是舊塢村。

沿公路至結局山,從公路上蹬上百餘臺階便是村口,村口一棵八百年樹齡的香榧矗立,其樹態之挺拔,樹相之優美,樹齡之久遠!

村建在一個緩坡上,農舍的黛瓦層層疊疊,層次感極好;舊宅圓圓的拱門,精雕的門楣,優美的廊簷,仙境一般的村莊!

前方一小亭,正好歇息,亭中供奉幾尊山神,壁下一水泉,泉水清冽可口,頗有特色。再往前走,另有一亭,甚古且寬敞,西北牆壁青筋般的藤蔓攀滿了外壁,外壁掛滿了青青的野果,蒼涼而富有情趣。

根據路標牌,古道向前登上水簾尖。水簾尖,史志稱東岇山,高656米,脈自菩提峰。山體四面淩空,孤峰峭拔,登高遠眺。

沿山道而下即為勝景水簾洞,水簾洞:在東岇山岩壁中有一口大圓洞,洞高13米,深7米,寬5米,門懸飛瀑,高30米,噴薄而下,若垂簾然,隨風飄蕩。

全長:17km

推薦路線:紹興市新昌縣大市聚鎮大坑—朱目嶺—茶亭頭—平山村—舊塢村—結局山—交頭—水簾尖—水簾洞全程約17公里

(支路:交頭—青宅—白石—莊坑—葛塢)

嵊州紅佛寺古道

古剡縣東部通往余姚市梁弄古鎮的主要通道。整條古道沿峽谷通向四明山腹地,四明山有二百八十峰,四面形勝,道書稱第九洞天,主峰在嵊州境內。

車過黃澤,至嵊州華豐村,這個遠離市區的小山村,因“紅佛寺”而聲名遠播。

穿行華豐,石塊鋪成的小路,數幾裡彎彎曲曲通向山腰,白雲飄拂,雲霧彌漫。

一路溪澗和石階山路時時交錯。到了紅佛寺山門,山門牌坊莊重而高昂,簷角如翼似飛,山門的氣勢讓人感到不同一般。

曲徑通幽,四明山風光無限瑰麗。華豐村至紅佛寺有6300多級臺階,共三公里多的路程。

從紅佛寺屋後小道上去,鑽佈滿荊棘的樹叢,穿越一段坡度約60度,長幾百米的防火道,沿山路迂回至機耕路。

再從機耕路穿過一片樹林,又走上防火道,200米左右至峰頂。翻越主峰,進入余姚境內(現為寧波市林場),沿途懸崖峭壁,岩壁林立,險境居多。

站在海拔1012米的四明山山頂,環顧四周,巍巍八百里四明山,四面玲瓏,獨領風騷。

全長:15km

推薦路線:嵊州黃澤鎮華豐村―紅佛寺―林場—四明山頂—馬腳跡—高塘—石蟹村,全程約20公里。

紹興虞嵊古道

虞嵊古道原為連接上虞嶺南鄉與嵊州下王鎮的主要通行道路,古道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長5公里有餘,起于上虞嶺南鄉丁山村,往嵊州方向分道,分別止於嵊州市下王鎮章家田村和前崗村。

虞嵊古道也是古時嵊州人前往上虞章鎮趕集的商貿之路,古道兩邊是千年梯田,古道左側梯田邊,起自觀景台到山脊水果崗,“懸掛”著一條長數百米的大石浪。

從覆卮山較低山脊翻越相連。此道以原石路面為主,沿途穿越四紀冰川石浪、千年梯田、生態樹林和竹林等原生態景點。

全長:5km

推薦路線:線路一:嶺南鄉覆卮山景區大門-東澄村-千年梯田-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紀石浪-水果崗-沙頭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場)-覆卮山頂-東澄村。

線路二:從嶺南鄉覆卮山景區大門-平山村-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紀石浪-水果崗-沙頭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場)-覆卮山頂-千年梯田-東澄村。

諸暨仙過嶺下古驛道

在紹興諸暨市同山鎮仙日村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許多年前,曾有位神仙光顧村莊,他為村民驅走妖魔,留下了作物種子。從此,村裡百姓豐衣足食,平安康泰。在神仙跨過山嶺離去時,留下了兩個腳印,一個在高高的山嶺上,一個在山腳的巨石上。此地因而被稱為“仙過嶺下”。

諸暨市同山鎮的這條古驛道,從邊村出發,經仙日村、南日茶廠至浦江中餘村,全程7.5公里,百年前乃鹽商交易交通要道,沿途有美麗景色可觀賞,竹海幽林、古樹茶園、田園果林等綺麗風景。一路“吟風弄花”“采果飲泉”,所經之處無不充滿著盎然情趣,令人神往。

全長:7.5km

推薦路線:紹興諸暨市同山鎮邊村—仙日村—南日茶廠—浦江中餘村

挑個晴好的日子

古道,走起~

欣賞觸手可及的風景

秦望山海拔543.6米,是越地標誌。因當年秦始皇南巡時,登臨此地,遠望南海而得名。山陡臺階高,有小強度。這裡的登山道,樹蔭下晴天不熱、塊石路雨天不滑。

全長:29km

難度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路線:紹興市越城區馬園村-龍潭祠-秦望山頂-後嶺古道-石嶺頂水庫-馬園

紹興大霧尖古道

與香爐峰高度不相上下的這座大霧尖,位於紹興主城區西南方向約15公里左右的福全鎮,從山腳下的容山村出發。

穿過村莊、走過一大片田地,沿途野花野果作伴,暗香縈繞,讓人無法心無旁騖。遠望大霧尖抬頭可見,可到山腳下的撲落虎水庫,已經走了大半個小時。

沿著蜿蜒山路,一路上綠樹成蔭,遮去不少日光,伴著淙淙山溪,經過雲泉禪寺和萬緣亭,方踏上直達山頂的臺階。

與別處步道有所不同的是,大霧尖這一段綿延的上山臺階,恐怕會讓人患上"臺階恐懼症",從底下往上望,一眼望不到臺階的盡頭,一步疊一步的臺階向上無盡蔓延,似乎毫無停歇處。唯一克服的辦法,只有埋頭邁腿。

拾級而上,周圍的山景也慢慢轉換,溪水聲不復聽見,取而代之的是蟲鳥長鳴。不過抵達山頂時,我們沒見到讓大霧尖得名的大霧,只有近處滿眼的翠枝綠藤,遠處是茫茫群峰疊翠。

全長:16.8km

推薦路線:線路一:容山村-撲落虎水庫-雲泉禪寺-香山禪寺-過山廊-俠秋亭-雲霞亭-塔溪水庫-新迪埠村,總長6.7公里。

線路二:新迪埠村-林間小道-豐項村村道-香山亭-半山庵-福壽亭-福祥亭-香山禪寺,總長5.2公里。

新昌道士盤登山道

到新昌應徒步這條繼小黃山之後新開闢出來的驢道,即道士盤-五指峰環線,欣賞奇岩怪石、山脊風光和初秋美景。全程雖只有12公里多,但一路上驚險刺激,趣味良多。

道士盤位於新昌縣沙溪鎮境內,屬高山沙漠地形,美麗的丹霞地貌,形態各異的懸崖奇石和隱藏在石洞中的景色,美不勝收。

此線路石奇山秀,多處手腳並用驚險刺激,奇岩突兀,溪水潺潺。懸崖、絕壁、山峰、奇石是這裡的主要景觀,清幽的奇特風光,藏而不露的神秘仙人洞穴,巧奪天工的峭壁奇石,確有一種獨到之美。

從新昌沙溪董村石材廠出發,開始一段泥路走起來十分輕鬆,一路上行,四周山巒起伏,山勢高峻,各種奇岩怪石比比皆是,大者嶙峋聳立,小的小巧玲瓏,各具奇、巧、怪等特點。

我們在山間雜草中穿行,半個小時後,到達一處埡口,過埡口向右而上,是一條上行的羊腸小徑,路口一支倒伏的毛竹上掛滿了各色的飄帶,那是各地驢友來過道士盤的留下的。再往前走大約15分鐘,就是一道垂直的石壁了,大家拉著繩索一步步攀登。

大約花了半個多小時,安全登上崖壁。登高遠眺,青山綠水盡收眼底,更有遠處的一個小村莊白牆紅瓦,在藍天白雲下顯得那麼的寧靜與美麗。

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前,聽驢友說此石名曰“道士影”,因其形如古人頭上盤繞的髮髻而得名。再向道士盤方向而行。此處已能看到山對面的道士盤。

道士盤其實是個道觀,這裡遠離人間,十分清幽,非常適合修行,如今有一條機耕路可與外界相通,生活上方便了許多。吃了中飯後從道士盤背後的一條小路上山,前往五指峰。

只見山頂一塊巨大的石頭,猶如如來佛手掌,五指微微張開,指尖朝上,掌心向前,這就是五指峰。

當登上指尖,你會發現那上面全是些高低不平的岩石,可以說是一大片的岩石陣。我們一行且行且攝,走在佈滿奇岩怪石的山道上,看著形態各異的懸崖奇石和隱藏在山間的景色,可謂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

全長:12km

難度指數:★★★

景觀指數:★★★★

推薦路線:紹興市新昌縣沙溪鎮董村-陳坦坑-道士盤-五指峰-裡塢山村-上居坑村-董村的道士盤環線游。

新昌鹽幫古道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道,一路崇山峻嶺,青山綠水,風光無限。由於舊時鹽商運鹽都要途徑這條古道,所以又叫鹽幫古道。

車停新昌縣大市聚水簾村(外大坑),穿村走向碎石鋪就的古道。

寧靜的古道,松杉競生,喬灌鹹長,荊棘叢集。

從平山村穿過,村裡很整潔,村口有幾顆古楓樹,蔭籠四面,涵蓋八方的,前面是一座新建的廟宇,可愛美麗的山村。

出平山村一直往山下走,看到水渠再走,過一個涵洞,往下,再往下,就是舊塢村。

沿公路至結局山,從公路上蹬上百餘臺階便是村口,村口一棵八百年樹齡的香榧矗立,其樹態之挺拔,樹相之優美,樹齡之久遠!

村建在一個緩坡上,農舍的黛瓦層層疊疊,層次感極好;舊宅圓圓的拱門,精雕的門楣,優美的廊簷,仙境一般的村莊!

前方一小亭,正好歇息,亭中供奉幾尊山神,壁下一水泉,泉水清冽可口,頗有特色。再往前走,另有一亭,甚古且寬敞,西北牆壁青筋般的藤蔓攀滿了外壁,外壁掛滿了青青的野果,蒼涼而富有情趣。

根據路標牌,古道向前登上水簾尖。水簾尖,史志稱東岇山,高656米,脈自菩提峰。山體四面淩空,孤峰峭拔,登高遠眺。

沿山道而下即為勝景水簾洞,水簾洞:在東岇山岩壁中有一口大圓洞,洞高13米,深7米,寬5米,門懸飛瀑,高30米,噴薄而下,若垂簾然,隨風飄蕩。

全長:17km

推薦路線:紹興市新昌縣大市聚鎮大坑—朱目嶺—茶亭頭—平山村—舊塢村—結局山—交頭—水簾尖—水簾洞全程約17公里

(支路:交頭—青宅—白石—莊坑—葛塢)

嵊州紅佛寺古道

古剡縣東部通往余姚市梁弄古鎮的主要通道。整條古道沿峽谷通向四明山腹地,四明山有二百八十峰,四面形勝,道書稱第九洞天,主峰在嵊州境內。

車過黃澤,至嵊州華豐村,這個遠離市區的小山村,因“紅佛寺”而聲名遠播。

穿行華豐,石塊鋪成的小路,數幾裡彎彎曲曲通向山腰,白雲飄拂,雲霧彌漫。

一路溪澗和石階山路時時交錯。到了紅佛寺山門,山門牌坊莊重而高昂,簷角如翼似飛,山門的氣勢讓人感到不同一般。

曲徑通幽,四明山風光無限瑰麗。華豐村至紅佛寺有6300多級臺階,共三公里多的路程。

從紅佛寺屋後小道上去,鑽佈滿荊棘的樹叢,穿越一段坡度約60度,長幾百米的防火道,沿山路迂回至機耕路。

再從機耕路穿過一片樹林,又走上防火道,200米左右至峰頂。翻越主峰,進入余姚境內(現為寧波市林場),沿途懸崖峭壁,岩壁林立,險境居多。

站在海拔1012米的四明山山頂,環顧四周,巍巍八百里四明山,四面玲瓏,獨領風騷。

全長:15km

推薦路線:嵊州黃澤鎮華豐村―紅佛寺―林場—四明山頂—馬腳跡—高塘—石蟹村,全程約20公里。

紹興虞嵊古道

虞嵊古道原為連接上虞嶺南鄉與嵊州下王鎮的主要通行道路,古道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長5公里有餘,起于上虞嶺南鄉丁山村,往嵊州方向分道,分別止於嵊州市下王鎮章家田村和前崗村。

虞嵊古道也是古時嵊州人前往上虞章鎮趕集的商貿之路,古道兩邊是千年梯田,古道左側梯田邊,起自觀景台到山脊水果崗,“懸掛”著一條長數百米的大石浪。

從覆卮山較低山脊翻越相連。此道以原石路面為主,沿途穿越四紀冰川石浪、千年梯田、生態樹林和竹林等原生態景點。

全長:5km

推薦路線:線路一:嶺南鄉覆卮山景區大門-東澄村-千年梯田-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紀石浪-水果崗-沙頭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場)-覆卮山頂-東澄村。

線路二:從嶺南鄉覆卮山景區大門-平山村-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紀石浪-水果崗-沙頭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場)-覆卮山頂-千年梯田-東澄村。

諸暨仙過嶺下古驛道

在紹興諸暨市同山鎮仙日村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許多年前,曾有位神仙光顧村莊,他為村民驅走妖魔,留下了作物種子。從此,村裡百姓豐衣足食,平安康泰。在神仙跨過山嶺離去時,留下了兩個腳印,一個在高高的山嶺上,一個在山腳的巨石上。此地因而被稱為“仙過嶺下”。

諸暨市同山鎮的這條古驛道,從邊村出發,經仙日村、南日茶廠至浦江中餘村,全程7.5公里,百年前乃鹽商交易交通要道,沿途有美麗景色可觀賞,竹海幽林、古樹茶園、田園果林等綺麗風景。一路“吟風弄花”“采果飲泉”,所經之處無不充滿著盎然情趣,令人神往。

全長:7.5km

推薦路線:紹興諸暨市同山鎮邊村—仙日村—南日茶廠—浦江中餘村

挑個晴好的日子

古道,走起~

欣賞觸手可及的風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