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徒雷登:“一個中國人更甚於是一個美國人”

他是一位純粹的美國人, 卻會講一口純正的杭州話

他是一名傳教士, 更是一名教育家及文明的傳播者

他是燕京大學創始人, 後來又成為了美國駐華大使

一個在中國長期駐足的他, 左腳進政壇, 右腳沾學術

他自稱是“一個中國人更甚於是一個美國人”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

這是許多傳教士到中國來都有的心志

司徒雷登所在的傳教士家庭也不例外

他的父親約翰·林頓于1874年作為年輕的美國長老會傳教士

帶著新婚妻子漂洋過海來到杭州傳教長達半個世紀

1904年, 司徒雷登成為了第二代美南長老會傳教士

傳教士, 是父母子粒傳承的不死靈魂

而于司徒雷登而言

教育者和燕京大學

是他更好的代名詞

1919年, 司徒雷登接手的大學——

五間教室

三排宿舍

一間廚房

一間浴室

一間圖書館

一間教員辦公室

後來, 司徒雷登靠步行或騎毛驢輾轉各地為大學尋找新校址

他數十次往返美國, 只為籌集資金

他手下的燕京大學創立了——

美輪美奐的新校園

並躋身“世界知名大學”的行列

他秉承“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務”的校訓

堅持大學的核心理念就是自由

給燕大的學生既中國化又國際化的教育

他是文明文化的教育傳播者

更是治學德育的領導示範者

先後作為燕大學生和教員的冰心這樣描述自己的校長司徒雷登:

“你添了一個孩子, 害一場病, 過一個生日, 死一個親人, 第一封短簡是他寄的, 第一盆鮮花是他送的, 第一個歡迎微笑, 第一句真摯的慰語, 都是從他而來的。 ”

1946年, 他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積極支持國民黨政府進行反共內戰, 又拉攏個人主義者, 培植中間勢力

1949年, 中國人民的革命勝利迫使司徒雷登不得不離開這片他生活了50年並深深熱愛過的土地

同年8月8日新華社刊發了毛澤東的《別了, 司徒雷登》, 將他作為“美國侵略策略徹底失敗的象徵”

他帶來了文明與文化, 又在政壇帶來了衝擊

有人說駐華大使是他不該走的路

因為20世紀, 他是長期而全面捲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並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的美國第一人

回國三個月後司徒雷登便中風臥床, 1962年9月臨終前他給秘書留下了兩個遺願:

一是將當年周恩來送給他的一隻明代彩繪花瓶送還中國

二是將他的骨灰送回中國, 安葬在燕京大學的校園內, 與妻子為鄰

他的妻子路愛玲于同年6月5日病逝北京, 安葬于燕京大學公墓

然而, 司徒雷登的骨灰安葬遺願並沒有那麼簡單

秘書傅涇波作為他晚年的照顧者及死後的交托者

歷經了兩代人的努力終究還是沒能實現司徒雷登先生的遺願

直到2008年11月17日,在杭州半山安賢園,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儀式在一片肅穆中舉行

回到中國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遺願

跨越了世紀的洗禮,他終究如願,可他還是沒能回到他最愛的燕大

無論過往對錯風雲,我們都應該給文明使者的他

一個個誠心的敬禮!

歷經了兩代人的努力終究還是沒能實現司徒雷登先生的遺願

直到2008年11月17日,在杭州半山安賢園,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儀式在一片肅穆中舉行

回到中國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遺願

跨越了世紀的洗禮,他終究如願,可他還是沒能回到他最愛的燕大

無論過往對錯風雲,我們都應該給文明使者的他

一個個誠心的敬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