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演義》為什麼會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而不是禁書?

我們都很熟知《三國演義》, 其中的很多典故直到今日還為我們津津樂道, 如: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 過五關斬六將等, 有的章回甚至成為了教科書的選文。 但在封建統治時期, 類似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一類書籍不僅運用到諸多權謀詭計, 甚至有推翻當朝統治者的謀反、造反的特徵, 那麼為什麼這類書沒被禁反而廣為流傳, 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呢?

《三國演義》能夠從上百年前流傳下來經久不衰, 自然有它獨特的價值存在, 不僅能夠幫助對歷史的考證, 還具備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一、《三國演義》對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安排很好的運用了對比映襯, 旁冗側出手法。 《三國演義》有“三絕”, 即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 神機妙算, 仿佛一舉一動牽扯著陰謀詭計, 把故事情節既顯得曲折多變, 而又前後連貫;再就是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卻又愛惜人才, 其複雜的性格在演義中雖為反面人物,

作者在故事情節中塑造出來的卻是有張有弛, 急緩相間;關羽的“義絕”——“義重如山”, 通過戰爭的輔助手段或兼寫其他的人物活動來彰顯關羽義重的前奏和餘波。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

二、《三國演義》對戰爭的描述不單純是突出敵對雙方的軍事實力較量和雙方的武藝較量。 通讀下來, 演義共描寫戰爭四十多場, 尤以官渡之戰最為驚心動魄。 作者通過對參戰方的言行刻畫和周圍環境的描寫襯托, 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從而達到突出懸殊對比的效果。 演義雖寫歷史故事但畢竟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 作者經過藝術加工, 卻能寫得井井有條, 其中赤壁之戰、彝陵之戰也頗為出色。

既有主有從, 同類人物各有個性, 其筆法富於變化、寫得豐富多彩, 頭緒紛繁。 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 在人物塑造上, 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演義所寫既要符合基本事實, 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 在結構的安排上其實是很困難的。

三、《三國演義》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 作者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為主線, 放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來寫。 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 作者總是著力描寫, 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緊張、驚險, 脈絡分明, 各回能獨立成篇, 又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四、《三國演義》語言精練暢達, 彼此關聯, 環環緊扣, 波瀾曲折。 《三國演義》雖以歷史為題材, 有不少虛構。 在描寫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

加以誇張, 並用對比, 使緊張激烈, 善於抓住基本特徵。 今天看來, 這種語言似乎半是文言文又帶有白話文的味道,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夠寫出通俗易懂的長篇小說來, 不能不說是一種創舉。

《三國演義》除了英雄人物的刻畫, 對戰爭與計謀的成功描寫,

還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 其在封建社會還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中國古代皇帝都渴望中央集權, 需要絕對的忠君的思想。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等英雄全是忠肝義膽的忠臣, 受到作者的大肆吹捧, 也極受讀者的喜愛。 而演義中對曹操的黑化和貶低, 恰如其分的迎合了統治階級的需求。

第二、老百姓都有一定的“賢君夢”、“清官夢”、“俠客夢”, 《三國演義》塑造的這些人物形象受到老百姓熱捧。 演義中為君者如賢德仁慈的“劉備”, 為官者如兩袖清風、剛正不阿的“諸葛亮”, 俠客者如仗義的“關羽”等。 而演義同時強烈抨擊曹操和董卓之輩“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不忠不義的不恥行為, 引起讀者或者聽書者的共鳴, 非常切合老百姓追求正義的心理需求。

其實不光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任何小說我們都應該入進去看,跳出來想。歷史小說不同于普通小說,一般的小說可以虛構故事情節,既然是歷史,就要真實客觀的對待。

非常切合老百姓追求正義的心理需求。

其實不光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任何小說我們都應該入進去看,跳出來想。歷史小說不同于普通小說,一般的小說可以虛構故事情節,既然是歷史,就要真實客觀的對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