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的嗜血利刃——日本刀

元軍兩次征日戰役中, 倖存回來的士兵都對鋒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 稱自己的刀槍很容易被砍斷。 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是這樣說的: “長刀, 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 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 我兵已奪氣矣。 倭喜躍, 一迸足則丈餘, 刀長五尺, 則大五尺矣。 我兵短器難接, 長器不捷, 遭之者身多兩斷。 緣器利而雙手使用, 力重故也。 ”說的是倭寇的刀長且雙手, 所以力量大可以削斷“長兵”。

小小島國, 如何能製造出這麼鋒利的寶刀?

從理論上說, 刀具要想鋒利, 就得硬, 越硬越鋒利, 但過硬就容易折斷, 所以古代的刀劍製造者, 往往窮盡一生研製, 怎樣使刀刃又鋒利又不至於折斷。 日本刀在學術上叫做平面碎段複體暗光花紋刃, 是用低溫高炭鋼, 反復鍛打淬火冶煉研磨而成, 可以確保刀刃的硬度和韌性。 當然, 使用起來也需要很細緻的保養工作。

除了工藝上的千錘百煉, 日本刀獨特的弧月形設計, 也是它超強切割能力的奧秘所在。 首先, 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設計原理和物理學原理, 雙手握刀更能在各種不同的角度下, 隨心所欲地展現出最大的切砍範圍;其次, 日本刀的刀刃有銳利的斜面, 結合厚厚的刀身, 就像一個楔形, 最適合切割。 對於血肉之軀來說, 這樣揮舞如飛的利器絕對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武士刀傳奇》裡演示了用各種世界名刀砍假人的效果, 唯獨日本刀將假人斜劈成兩半, 比起同為世界名刀的大馬士革刀, 切割的效果更勝一籌。

日本刀在江戶時期傳到歐洲時, 立刻被歐洲人所嘆服, 和浮世繪一起被譽為東方兩大奇跡, 但是, 工業技術水準遠在日本之上的歐洲, 卻死活復原不出日本刀的工藝。 直到今天, 日本刀的工藝雖然不是秘密了, 但研磨出一把精良的日本刀仍非易事。 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武士刀傳奇》介紹, 按古法鍛造, 十五個人耗費半年才能打造一把武士刀。

日本刀的雛形是源自唐朝的唐刀, 遺憾的是, 我們自己反而遺失了祖宗的工藝。

鋒利, 是日本刀最可怕的地方之一。 中國古代對刀劍的最高評價是十三個字

“吹毛立斷, 削鐵如泥, 殺人不見血。 ”《水滸》中有楊志賣刀一章, 在潑皮牛二的糾纏下,

楊志不厭其煩的演示了吹毛立斷和削鐵如泥的功能, 只不過楊志剁的是比鐵軟很多的銅錢, 你如果有興趣, 回家找把工藝好、分量重的菜刀, 也能剁斷銅錢。 “削鐵如泥”當然是藝術上的誇張之說, 事實上, 現代最鋒利的刀具, 應該算醫院裡摻有金剛石粉的眼科手術刀, 卻也無法達到削鐵如泥。

說起刀槍的鋒利, 古代日本有很多文學色彩很濃的傳說。 比如將一把寶刀插入溪流中, 刀刃沖著上游, 隨波飄來的落葉碰到刀刃會自動分成兩斷。 比如戰國名將本多忠勝有把名槍“蜻蜓切”, 更是鋒利到極致:一隻蜻蜓如果不小心停到槍尖, 會因為自身分量的壓迫而被切為兩截。 甚至, 日本傳說中還有把殺人不見血的名刀, “村雨”,斬殺人後,從刀鋒會有露水自動流出清洗血跡。

從日本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浪人持著新鑄的刀躲在樹後,等待過路的商人、游方僧侶、乞丐路過,用以斬殺試刀。如果滿意,還可以當場命名此刀。比如斬殺了一個米販,就叫“米販刀”。不過更多的有錢人是選擇花錢買來死刑犯的屍體,底下墊上稻草,聘請專門的試刀師傅,選擇吉日試刀。

倭寇雙手握刀的淩厲刀法,是另一個可怕之處。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將何良臣就不勝感慨:“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禦。”其中晚明武術家屈大均的描述最為精到:“其人率橫行疾鬥,飄忽如風;常以單刀陷陣,五兵莫禦。其用刀也,長以度形,短以趨越,蹲以為步,退以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萬人辟易,真島中之絕技也。”

“村雨”,斬殺人後,從刀鋒會有露水自動流出清洗血跡。

從日本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浪人持著新鑄的刀躲在樹後,等待過路的商人、游方僧侶、乞丐路過,用以斬殺試刀。如果滿意,還可以當場命名此刀。比如斬殺了一個米販,就叫“米販刀”。不過更多的有錢人是選擇花錢買來死刑犯的屍體,底下墊上稻草,聘請專門的試刀師傅,選擇吉日試刀。

倭寇雙手握刀的淩厲刀法,是另一個可怕之處。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將何良臣就不勝感慨:“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禦。”其中晚明武術家屈大均的描述最為精到:“其人率橫行疾鬥,飄忽如風;常以單刀陷陣,五兵莫禦。其用刀也,長以度形,短以趨越,蹲以為步,退以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萬人辟易,真島中之絕技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