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近代人才井噴的大家族,錢氏家族如何千年不衰?

中國江南一帶, 有一個大家族:錢氏家族, 堪稱近代望族。 錢家後裔在江浙地區分佈甚廣, 我們熟知的三錢:錢學森屬杭州錢氏, 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建是其堂侄;錢三強乃湖州錢氏, 其父是新文化運動著名人物錢玄同;錢偉長則是無錫錢氏, 與錢鐘書同宗, 都稱國學大師錢穆為叔叔。 錢氏家族“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圖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創所有

克己復禮, 時刻清醒

古語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耕讀傳家和詩書傳家不足十代;富貴傳家, 不過三代”。

錢家卻歷經千年依然興盛, 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嚴格的家風和時刻清醒的意識。

據考證他們是吳越國王錢鏐(852——932)的後嗣。 近代以來, 錢氏家族出現了人才井噴現象, 遍佈於世界各地, 橫跨各界各領域。 除上述三錢外, 諸如錢其琛、錢俊瑞、錢正英、錢複、錢基博、錢文鐘等均系錢門。 據統計, 當代國內外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 分佈於世界五十多個國家。

錢鏐的子孫又對其進行了認真整理和補充, 以儒家“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理念為框架, 體系上更加完備和詳實。

“持躬不可不謹嚴, 臨財不可不廉介”, 通覽《錢氏家訓》, 要求持躬嚴謹, 潔身自好, 嚴禁驕奢淫逸, 是其中相當醒目的內容。 這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 錢鏐在成就之初, 也曾志得意滿, 貪圖享樂, 付出慘痛代價, 痛定思痛後幡然悔悟。

據稱錢鏐王當時睡覺時候有一個特殊的枕頭, 叫做警枕, 裡面裝一個小鈴鐺, 晚上睡在那邊, 只要幾十公里以外有部隊或者敵軍來進犯, 他就馬上知道, 馬上就起床披掛上陣去迎敵,

同時他又在床前放了一個粉盤, 半夜裡他想到什麼事情, 隨手就把它記下來, 第二天及時處理。

“成由節儉敗由奢”的道理千古不變, 錢鏐把他寫進“家訓”中, 以自己的教訓來告誡子孫們。 錢氏一族也果然吸取教訓, 家教素以嚴謹著稱。

錢學森父親錢均夫就曾說:

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 對子孫要求極嚴, 或許是受祖先家訓的影響。

錢氏後人中很少貪瀆之輩, 無疑得益于這一家風。

錢氏家庭教育對這個家族的人才成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其原因就在於那句古老的成語“教兒嬰孩”。

據說, 在錢氏家族, 當新生兒誕生時, 總要將全家人召集一起, 釋讀先祖留下的“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的內容涵蓋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方面,

是錢氏後人連綿不斷的行為準則。

詩書養華, 崇文倡教

“文采傳希白, 雄風勁射潮”。 錢鐘書故居大門上的對聯是錢基博親撰, 就是要告訴錢家後人, 文采要緊追北宋文學家錢易立馬千言援筆就成;武略要承繼吳越王強弩射潮的氣概。

“子孫雖愚, 詩書須讀”, 尊師重教、讀書明理, 是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 錢氏家學深博、書香門第, 注重詩書養華, 崇文倡教。 教育後代讀書至要, 讀書明理, 知書達禮, 強調“讀書為第一等事, 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錢氏祠堂裡有規定, 有經費, 專門提供給他們窮苦孩子(讀書), 子孫再窮也必須讀書, 富了要讀, 當官要讀, 種田要讀, 做生意也要讀, 因為讀書是他們的根本, 行業可以變, 讀書不能變。

比如錢偉長,

由於父親去世早, 家境比較困難, 當時也有很多的鄉親勸錢偉長的母親, 叫錢偉長早點去做手工, 賺點錢來補貼家用, 但是錢偉長的母親非常堅決, 她說我們再苦再累, 也要讓他讀書, 因為我們錢家的家風和古訓是這麼要求的, 我一定要為我們錢家留下幾顆讀書的種子。

更為重要的是, 通常很多人都把讀書當成通往成功的路徑, 而錢氏不為世俗所累, 學習的目的性非常純粹, 把功名利祿看得較淡。 他們讀書, 完全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 正因如此, 錢氏後人中多勤奮治學的學者和大科學家, 在文化、科技、教育領域成就巨大, 也就不難理解了。

提攜宗族, 守望相助

錢氏家訓規定——

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從宋代開始,錢氏家族就形成了族內相互扶攜的風氣。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祭田,並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

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建在無錫鴻山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範,宗旨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紛、興學育才”。族內凡是鰥寡孤獨者均能領到義莊的錢糧;錢姓子弟不分貧富都能上學;貧困子弟學費酌減。錢穆和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不拘小利,利國利民

“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時故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錢氏諄諄教導子孫不要做蠅營狗苟的“小我”,而要做利國利民的“大我”。所以錢氏後人多忠良,許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錢氏子孫深深明白,要化小家為大家,報效祖國,空喊不行,一定要有真才實學。

譬如錢偉長,在幾個重大的歷史關頭都選擇了為了祖國效力。他本來學文出身,但是他剛考完以後,九一八事件就爆發了,這時候他就找到他們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吳有訓,他說一定要改學物理,他說現在國家需要飛機大炮,需要理科學生,我一定要跟上去,一年之內我的成績達不到要求,就把我送回文科去……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回憶父親時曾談起,父親從不會對他講“你長大要愛國、要報效社會”這類話,但是卻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要熱愛這個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他不但把精力奉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而且大額獎金基本都捐了出去,支持國家的科研教育事業。耳濡目染,錢氏子孫都知道如何對待獲獎,如何看待名利。

錢氏家訓規定——

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從宋代開始,錢氏家族就形成了族內相互扶攜的風氣。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祭田,並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

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建在無錫鴻山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範,宗旨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紛、興學育才”。族內凡是鰥寡孤獨者均能領到義莊的錢糧;錢姓子弟不分貧富都能上學;貧困子弟學費酌減。錢穆和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

不拘小利,利國利民

“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時故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錢氏諄諄教導子孫不要做蠅營狗苟的“小我”,而要做利國利民的“大我”。所以錢氏後人多忠良,許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錢氏子孫深深明白,要化小家為大家,報效祖國,空喊不行,一定要有真才實學。

譬如錢偉長,在幾個重大的歷史關頭都選擇了為了祖國效力。他本來學文出身,但是他剛考完以後,九一八事件就爆發了,這時候他就找到他們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吳有訓,他說一定要改學物理,他說現在國家需要飛機大炮,需要理科學生,我一定要跟上去,一年之內我的成績達不到要求,就把我送回文科去……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回憶父親時曾談起,父親從不會對他講“你長大要愛國、要報效社會”這類話,但是卻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要熱愛這個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他不但把精力奉獻給祖國的科研事業,而且大額獎金基本都捐了出去,支持國家的科研教育事業。耳濡目染,錢氏子孫都知道如何對待獲獎,如何看待名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