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遼國、金國、蒙古一個也打不過,宋軍戰鬥力如此之差皆因趙匡胤

宋朝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封建王朝, 同時也是文化異常繁榮的一個朝代, 可同樣被大家周知的是, 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武力最弱的朝代。 相比于大一統王朝的漢、唐來說, 宋的地盤可以說是小之又小了, 不僅地盤小, 北邊的草原民族還時常侵略, 甚至最後北宋京師東京都被侵佔, 兩朝皇帝也被擄掠帝國了。

為什麼宋朝軍事力量這麼差勁呢?這可能要用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了。 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皇帝柴榮手下的一員大將, 後來柴榮去世後, 身掌兵權的趙匡胤起兵造反, 發動了“陳橋兵變”, 自己做了皇帝。 由於自己是兵變造反得來的皇帝, 趙匡胤就怕別人也這麼幹, 於是通過“杯酒釋兵權”, 文官高於武官等一系列軍事改革, 最後成功削弱了軍隊對於自己皇位的威脅, 同時也把軍隊改造成了戰五渣的水準。

有些人認為北宋打不過是北方遊牧民族太強了, 他們有胡刀良馬。 可是中原同樣不缺乏這些, 經過五代十國的幾百年戰爭歲月, 中原地區早已經開發出來了好幾處產馬區, 而且, 北宋並不算是在北邊, 河北、山西這些產馬地都是在北宋的統治下, 已經有史料記載一次徵收就有4萬匹之多。

再說兵器, 宋朝經濟發達, 同樣科技也十分發達。 當時各種新技術, 新兵器運用於戰場上的不計其數, 根據統計, 宋朝的兵器是歷史上種類最多的一朝。 戰爭不就是打錢打硬體嗎, 這些宋朝一點都不缺。

《資治通鑒》上記載道:“國家士馬非不精壯也,

甲兵非不堅利也。 臣頃聞涿州之戰, 王師霧集, 聲讋戎敵, 然而矢石未交, 奇正先亂。 嗚呼, 軍政如此, 孰救敗亡!”史書上說的很明白, 軍政如此, 孰救敗亡。 宋軍失敗並不是因為士馬不精壯, 士兵戰鬥力太差, 是軍政的問題。 打起仗來, 那畫面太美簡直不敢看, 和初中生做課間操一樣, 亂成一團。 聽見鼓聲不往前進軍, 聽見鳴金而不收兵。 遼軍還沒到, 宋軍已經開始放箭了, 遼軍來了, 宋軍已經沒箭了。 打仗皇帝不給將領行事指揮權, 士卒沒有精銳的先鋒, 這種軍制下, 能打勝仗簡直見鬼了。

宋朝的根本原因就是軍政有問題, 賞罰不明, 法令不明, 兵不識將, 將不識兵。 “君子館之戰失敗就是因為李繼隆見死不救, 導致劉廷讓的幾萬宋軍全軍覆沒。 陳家谷之戰失敗楊業戰死, 也是因為王侁見死不救。 後來征討西夏的靈州之戰, 也是因為五路大軍各自為戰, 缺乏統一指揮而導致失敗。 由此可見, 宋朝戰鬥力最弱的原因, 其實就在於朝廷, 在於開國皇帝的國策方向和治軍手段, 導致了軍政混亂, 再精銳的士兵也要打敗仗。

再精銳的士兵也要打敗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