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宜春大成殿,隱沒於市井的孔廟,你知道在哪裡嗎

沿著秀江中路下水關社區的一塊指示牌進去, 穿過一條幽暗的弄堂, 行約五十余米, 眼前豁然一亮:宜春大成殿到了。 那麼, 大成殿究竟是個啥地方?做什麼用的?當你把這幾個問題拋給時下的宜春市民, 即便是住在周邊幾十年的居民, 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可能會滿頭霧水, 不明所以。 的確, 現代宜春人的生活與大成殿已基本毫無關聯了, 不過, 這要擱在百餘年前甚至是八百多年前的袁州古城, 宜春大成殿可謂是家喻戶曉般的存在。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築。 文廟又稱孔廟, 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

興建文廟, 代表著興學、興教, 藉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在孔子死後的兩千多年裡, 歷代王朝, 特別是開科取仕制度建立之後, 對孔子的尊崇逐步升級, 至聖至尊, 萬世師表, 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因而全國各地, 到處修建孔廟, 對孔子頂禮膜拜。

據史料記載, 宜春大成殿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西元1174—1189年)。 當時, 袁州知府張木勻和縣令柯春卿將袁州州學從東門外遷至宜春城秀江北面的盧肇狀元故居, 其規模與府學類似, 整個縣學占地8820平方米, 南北長105米、寬84米, 首建大成殿, 屬唐代宮殿式結構。 以後歷代累圮累修, 至明清間規模宏偉壯觀, 兩側進門即為泮池、狀元橋、中門廳大成殿、崇聖祠。 大成殿前兩側環以廊廡, 左面為儒學、儀門、明倫堂、文昌閣、狀元祠以及教諭公署。

右面為儒學、袁高士祠、訓導公署。

然而到了近現代, 由於保護不善, 加之文革時期的破壞, 宜春大成殿幾近傾圮的邊緣, 作為宜春的文脈所在, 曾經贛西地區萬千學子心中的聖地, 就這樣帶著衰朽的身軀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 在關心宜春文化遺產保護的各界人士的多方奔走下, 大成殿的修繕重新提到了議事日程。

大成殿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是2011年7月重啟修繕的, 工程對大成殿主體建築進行了維修保護, 投入資金約300萬元。 2011年12月30日, 經過五個月的緊張施工建設, 宜春市政府重點工程之一的大成殿修繕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如今的大成殿, 囿於周邊環境及占地面積,

雖規模已大不如前, 但從遺存的殿廡及廊柱來看, 仍不失為壯觀巍峨。 站立在殿前空地上, 當你遙看屋頂斑駁的正吻和脊獸, 幾百年的歲月彈指一揮間, 就這樣從它們的身邊靜靜流逝, 誰說文化的積澱不是一種別樣的修行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