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佛禪院用素齋,吃飯也是修行

峨眉山大佛禪院位於市區南邊, 剛巧離小編的家不遠, 便常常尋得一個合適的時間, 順路去吃齋飯。

在峨眉山幾乎所有的寺廟中都有五觀堂。

五觀堂, 也叫齋堂, 相當於寺廟裡的食堂, 便是僧人吃飯的地方。

大佛禪院的五觀堂位於廟宇北側中部位置, 從東大門進入禪院後, 沿中軸線一直走, 過了觀音殿后, 右側(北側)即是五觀堂。

大佛禪院很是靜幽, 一點也感覺不到在市區之中。 趕著飯點回到五觀堂, 門前的一排綠竹, 將普賢殿隔離開來, 仿佛一處避世之所, 被竹環繞。

11:30一到, 就看見一位師父出來依次敲擊木魚和罄。

接著, 便開啟了大佛禪院的過堂儀軌。

僧人們先行用齋, 嚴格按照過堂儀軌進行。 (具體過程不便拍攝, 靜靜觀看、虔誠敬仰就好。 當然, 親自前往體驗一次, 更是心生難能可貴的歡喜。 )

師父們用齋結束後,所有的居士、信眾、遊人再依次有序進入五觀堂。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一套傳統的叢林過堂(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

雖然居士信眾們不必像師父們一般嚴格按照儀軌來用齋,但是在齋堂裡,有一些最最基本的禮儀需要遵守。

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過堂時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頭用嘴湊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聲,雙腳不要交叉或翹起。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擺放,筷子橫放在碗前。第一遍行堂時,只要用齋人員不拒絕,行堂人員就會把每種食物都在碗裡裝上一點。

第二遍行堂時,用齋人員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輕放到桌子邊沿,注意不要超過桌子邊沿外,以免行堂人員碰倒。

最近一次去正巧遇上小編最愛的玉米粒,另外還有燒冬瓜、茄子等菜。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蕩洗乾淨碗裡剩餘的食物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吃完飯之後,輕輕將碗疊起,整齊放在桌子外沿,將筷子放在碗右側距離約一寸的桌面上,與桌沿垂直。

食畢,自行起身離開。而師父們如若食畢,則需要僧值師巡走一圈後,至佛前問訊,維那師舉腔,大家齊誦《結齋偈》,然後念佛出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願一切眾生信佛念佛,同生極樂。

在大佛禪院用齋,可謂一次最純粹的體驗。對於初到寺院體驗過堂的同修、居士們、品嘗素齋的遊人們來說,不有所準備的話,難免會不知所措。而從容用齋,專注於品嘗,每一口飯菜裡都有陽光、雨露、土壤和歌聲。讓內心生起歡喜,吃飯也成了一種修行!

只要學會在吃東西時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號,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歡喜健康。那時候,也許你會忽然理解弘一大師所說的“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為喜歡的飲食而貪心,也不為不喜歡的飲食而厭煩。

以上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瞭解自己來改善自己,與正念覺知是分不開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並保持覺知,時時念佛。然而普通人由於觀照力微弱,經常忘失正念,過堂儀軌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緣。

師父們用齋結束後,所有的居士、信眾、遊人再依次有序進入五觀堂。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一套傳統的叢林過堂(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

雖然居士信眾們不必像師父們一般嚴格按照儀軌來用齋,但是在齋堂裡,有一些最最基本的禮儀需要遵守。

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過堂時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頭用嘴湊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聲,雙腳不要交叉或翹起。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擺放,筷子橫放在碗前。第一遍行堂時,只要用齋人員不拒絕,行堂人員就會把每種食物都在碗裡裝上一點。

第二遍行堂時,用齋人員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輕放到桌子邊沿,注意不要超過桌子邊沿外,以免行堂人員碰倒。

最近一次去正巧遇上小編最愛的玉米粒,另外還有燒冬瓜、茄子等菜。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蕩洗乾淨碗裡剩餘的食物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吃完飯之後,輕輕將碗疊起,整齊放在桌子外沿,將筷子放在碗右側距離約一寸的桌面上,與桌沿垂直。

食畢,自行起身離開。而師父們如若食畢,則需要僧值師巡走一圈後,至佛前問訊,維那師舉腔,大家齊誦《結齋偈》,然後念佛出齋堂,次序到大殿回向,普願一切眾生信佛念佛,同生極樂。

在大佛禪院用齋,可謂一次最純粹的體驗。對於初到寺院體驗過堂的同修、居士們、品嘗素齋的遊人們來說,不有所準備的話,難免會不知所措。而從容用齋,專注於品嘗,每一口飯菜裡都有陽光、雨露、土壤和歌聲。讓內心生起歡喜,吃飯也成了一種修行!

只要學會在吃東西時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號,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歡喜健康。那時候,也許你會忽然理解弘一大師所說的“鹹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為喜歡的飲食而貪心,也不為不喜歡的飲食而厭煩。

以上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瞭解自己來改善自己,與正念覺知是分不開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並保持覺知,時時念佛。然而普通人由於觀照力微弱,經常忘失正念,過堂儀軌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