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等系列重要會議, 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 就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域性問題作出部署。 五年來,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鞏固和發展了主流意識形態, 主旋律更響亮, 正能量更強勁, 陣地意識明顯提升。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 對於全黨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文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堅定文化自信,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 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 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 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習近平同志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 深刻闡述了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體現的是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 文化自信, 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 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不但要有堅定的道路、理論、制度自信, 而且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 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 在每一個歷史時期, 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 中華民族創造的成就是如此輝煌,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也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信。 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 只有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才能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我們走自己的路才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 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昇華, 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 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 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

現在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 文化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愈加凸顯。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 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 是兩個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 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他強調: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國家有力量。 要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必須抓好文化建設。 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黨的十八大以來,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 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成為我們党領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

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 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嚮往人們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昇華的大同世界。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準,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係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在戰略全域的高度,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的思想觀點,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多方面發力,採取多種方法,有力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同志從我們党執政安危的高度進行了深刻闡述。他說,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說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說明了;但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党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他強調,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放到這個大背景下來認識。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複雜的情況。各種敵對勢力一直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他們選中意識形態領域作為一個突破口,目的就是要同我們爭奪陣地、爭奪人心、爭奪群眾,把人們思想搞亂,然後渾水摸魚、亂中取勝,最終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國政權安全面臨的現實危險。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否則就要犯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高度重視理論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党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全黨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十八大以來党的理論創新成果,不斷領悟,不斷參透,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真正做到對馬克思主義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他要求黨校、幹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要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共產主義,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黨的性質、講黨的宗旨、講党的傳統、講黨的作風。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不斷開闢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增強陣地意識,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習近平同志嚴厲批評一個時期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政治敏感性、責任感不強,黨的意識淡漠等突出問題,強調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幹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黨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黨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這是大原則,決不能動搖。

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託。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強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高度重視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敢抓敢管、敢於亮劍。黨校是我們黨對領導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黨校姓黨,必須引導和促使學員努力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哲學社會科學要旗幟鮮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他特別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戰線的同志要當戰士、不當紳士,不做“騎牆派”和“看風派”,不能搞愛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戰鬥的姿態、戰士的擔當,積極投身宣傳思想領域鬥爭一線。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在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習近平同志多次講,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管好用好互聯網,是新形勢下掌控新聞輿論陣地的關鍵。掌控網路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要高度重視網路鬥爭,把党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各級黨委和黨員幹部要把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守土盡責的重要使命,堅決打贏網路意識形態鬥爭,切實維護以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僅靠宣傳思想部門是不夠的。各級黨委都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和水準。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要選好配強領導班子,確保宣傳思想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裡。要注重同思想界、理論界、知識界等方面建立良好溝通關係,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要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巡視工作安排,加強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準

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習近平同志強調: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我國是一個有著十三億多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他指出: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的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宣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宣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宣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以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於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習近平同志對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他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要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發揮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積極傳播主流價值。他強調: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少年兒童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廣大青年要不斷養成高尚品格,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用高品質高水準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他特別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認真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並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要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他特別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突出道德價值的作用,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道德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同志精闢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他強調:要理直氣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先人傳承下來的文化和道德規範,要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們道德水準,提升人們道德境界。要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要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為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開展道德模範宣傳學習活動,把道德模範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億萬群眾的生動實踐。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同志對這些領域的工作,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提出明確要求。

文藝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習近平同志深刻分析了文藝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的重要作用,精闢闡述了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確提出了文藝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為文藝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他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要堅持把中國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創作同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我們這個蓬勃發展的國家相匹配的優秀作品,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實踐,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強調要加快建設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要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專案建設,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加強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和管理。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等,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要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他特別強調,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感興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客觀看待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我們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設,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視公共外交,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這些豐富論述,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建設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戰略思考和科學把握,為推進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準,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係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在戰略全域的高度,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的思想觀點,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多方面發力,採取多種方法,有力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同志從我們党執政安危的高度進行了深刻闡述。他說,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說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說明了;但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党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他強調,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放到這個大背景下來認識。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複雜的情況。各種敵對勢力一直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他們選中意識形態領域作為一個突破口,目的就是要同我們爭奪陣地、爭奪人心、爭奪群眾,把人們思想搞亂,然後渾水摸魚、亂中取勝,最終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國政權安全面臨的現實危險。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否則就要犯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高度重視理論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党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全黨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十八大以來党的理論創新成果,不斷領悟,不斷參透,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真正做到對馬克思主義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他要求黨校、幹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都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必修課,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要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馬克思主義、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共產主義,旗幟鮮明、大張旗鼓講黨的性質、講黨的宗旨、講党的傳統、講黨的作風。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不斷開闢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增強陣地意識,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習近平同志嚴厲批評一個時期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政治敏感性、責任感不強,黨的意識淡漠等突出問題,強調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幹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黨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黨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這是大原則,決不能動搖。

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託。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強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高度重視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敢抓敢管、敢於亮劍。黨校是我們黨對領導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黨校姓黨,必須引導和促使學員努力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哲學社會科學要旗幟鮮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他特別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戰線的同志要當戰士、不當紳士,不做“騎牆派”和“看風派”,不能搞愛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戰鬥的姿態、戰士的擔當,積極投身宣傳思想領域鬥爭一線。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在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習近平同志多次講,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管好用好互聯網,是新形勢下掌控新聞輿論陣地的關鍵。掌控網路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要高度重視網路鬥爭,把党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各級黨委和黨員幹部要把維護網路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守土盡責的重要使命,堅決打贏網路意識形態鬥爭,切實維護以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僅靠宣傳思想部門是不夠的。各級黨委都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和水準。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要選好配強領導班子,確保宣傳思想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裡。要注重同思想界、理論界、知識界等方面建立良好溝通關係,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要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巡視工作安排,加強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準

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習近平同志強調: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我國是一個有著十三億多人口、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他指出: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的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宣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宣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宣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以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於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習近平同志對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他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要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發揮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積極傳播主流價值。他強調: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少年兒童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廣大青年要不斷養成高尚品格,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用高品質高水準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他特別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認真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並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要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他特別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突出道德價值的作用,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道德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同志精闢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他強調:要理直氣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先人傳承下來的文化和道德規範,要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們道德水準,提升人們道德境界。要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要發揮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為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開展道德模範宣傳學習活動,把道德模範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億萬群眾的生動實踐。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同志對這些領域的工作,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提出明確要求。

文藝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習近平同志深刻分析了文藝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的重要作用,精闢闡述了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方向,明確提出了文藝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歷史使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為文藝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他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要堅持把中國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偉大實踐必將給文化創新創造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創作同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我們這個蓬勃發展的國家相匹配的優秀作品,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實踐,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強調要加快建設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要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專案建設,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加強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和管理。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等,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要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他特別強調,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經過長期努力,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感興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客觀看待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我們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設,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視公共外交,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這些豐富論述,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建設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戰略思考和科學把握,為推進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