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中國臨床腫瘤大會—結直腸癌免疫治療進展及策略

近年來, 免疫治療引領了腫瘤治療的重大變革。 2017年, 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相繼獲批用於MSI-H或dMMR全瘤種和MSI-H或dMMR轉移性CRC, 開啟了CRC免疫治療的MSI/MMR時代。 今年, 免疫治療在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上都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呢?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CSCO年會上, 百時美施貴寶(BMS)特設 “腫瘤免疫治療之消化道腫瘤專場”, 一網打盡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而陳功教授將帶來《晚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陳功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結直腸科副主任

中國臨床腫瘤學(CSCO)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CRC免疫治療的MSI/MMR時代

腫瘤的DNA複製和修復機制的功能缺失會導致突變的積累。 dMMR(錯配修復基因缺陷)或MSI-H(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腫瘤, 因為DNA修復功能缺陷, 具有較高的腫瘤突變負荷, 能產生較多的新抗原, 進而增加免疫細胞浸潤。 因此,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dMMR/MSI-H型腫瘤存在科學合理性。

2015年ASCO年會上公佈了Keynote-016研究(LBA100),

其結果當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這是人類首次通過特定的基因找到了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特效的一組人群, 可以說, “在精准醫學時代, 開啟了精准免疫治療的征程”。 2017年5月, FDA批准了Pembrolizumab用於確定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dMMR)的成人和兒童晚期或轉移性實體腫瘤患者, 條件是使用目前現有治療手段後進展且無其它滿意治療方案時, 其中用於晚期結直腸癌治療時需在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治療後進展。 2017年7月, 依據Checkmate 142結果, FDA加速批准了Nivolumab用於既往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治療後進展的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dMMR)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成人或12歲及以上兒童。
而NCCN指南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重要更新, 推薦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用於經治MSI-H/dMMR的mCRC患者。

CRC免疫治療的後MSI時代—免疫聯合治療

當下, CRC的免疫治療已經進入後MSI時代, 然而如何進一步提高現有的療效?如何尋找dMMR以外的其他優勢人群?如何變低免疫原性腫瘤為高免疫原性腫瘤(冷腫瘤→熱腫瘤), I-O聯合治療(I-O+)的策略帶來了新的靈感。

1. I-O + I-O:如同其它很多瘤種, 在mCRC的也開展了雙抗體免疫聯合治療, 如CheckMate-142研究, 這是一項多佇列評估Nivolumab±Ipilimumab用於dMMR/MSI-H mCRC的II期研究, 初步的研究結果已經在ASCO大會上公佈, 在剛剛過去的ESMO會議上進一步更新了亞組分析的結果。 Nivolumab+Ipilimumab的療效是否和PD-L1的表達相關?是否和BRAF和KRAS突變相關?是否和Lynch綜合征相關?敬請聽陳功教授為我們解讀。

2. I-O +靶向:目前PD-L1+MEK抑制劑也在mCRC患者中進行了研究探索,

試圖在MSS(微衛星穩定)的 mCRC患者中找到突破。 如2016ASCO報導的Atezolizumab + Cobimetinib。 目前, 一項正在進行的III期隨機研究, 入組既往經治的mCRC患者, 隨機分配接受atezolizumab±cobimetinib或瑞戈非尼治療。

3. I-O +化療:今年的ASCO會議上, II期單臂研究Pembrolizumab聯合mFOLFOX6同樣試圖在MSS晚期CRC中找到突破, 其MSI-H/MSI-L/MSI狀態不確定的患者人數分別為3/18/9, 其療效如何, 敬請聽陳功教授為我們解讀。

在即將召開的CSCO大會上, 百時美施貴寶(BMS)特設有“腫瘤免疫治療之消化道腫瘤專場”, 由徐瑞華教授和徐建明教授擔任本場主席, 論壇內容豐富。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陳功教授將為大家帶來《晚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如您期待瞭解更多免疫治療相關進展和展望, 歡迎前往會議現場聆聽。 具體會議資訊和議題如下: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新進展

時 間:2017 年09 月28日(週四)12:30-14:00

地 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C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