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以名創優品為例,談談實體零售的運營之道

拜互聯網等新技術所賜, 零售行業遭到史無前例的衝擊, 實體零售變得萎靡不振, 而名創優品, 確構建出一幅壯闊的藍圖, 一個在“從0到1”, 商業模式的構建用去半年時間, 從“1”到全球1100餘家門店, 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做的紅紅火火, 賺得盆滿缽滿, 它的模式和路途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探究竟。

名創優品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也許你每次逛大型商場之後都會進入兜一圈拿了大大小小的物件, 你發現店鋪中的商品是如此的高性價比, 品質過硬, 價格合理, 仔細想想, 利潤好像比網店還要少, 忍不住就要買買買, 儲物盒、家居用品、文具、化妝卸妝小物件等, 不到半個小時, 你的購物籃中就有了N多件待付款商品。

注意名創優品, 是在2015年底-2016年期間, 因為前期只是在某些大型購物商圈看到, 而後期看到它的頻率就越來越高了。 基本能逛到的商場, 都會有它的身影,

由此可見它的擴張之快。 為宏觀的研究名創的模式, 特意在大眾點評網站上, 收集到了名創優品的店鋪資訊及點評資訊, 多方位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在閱讀以下內容之前, 閱讀者可以先瞭解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借鑒SPA模式, 該怎樣革新電商零售的商業模式?》

有關名創優品的具體分析內容如下:

一.店鋪擴張

從全球來看, 短短三年時間, MINISO名創優品全球開店1800家, 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球開店6000家, 創造營收600億的目標。

國內的店鋪分佈情況, 從大眾點評上做了統計, 基本是從1-2線開始擴張, 慢慢向3-4線延展, 經濟發達地區較為密集。 店鋪在不同的街道等有出現頭部和尾部同開兩家店鋪的情況, 也是考慮到顧客在步行街的頭部入店,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沒有購買, 那麼到尾部的時候想要折回又有路途的成本, 因此非常人性的設置一街兩店的情況。 在上海市南京東路也有兩家店的情況, 主要原因是因為人流方向問題。 也是處處突顯著以人為本的理念。

1.目標使用者

目標使用者定位於18-28歲年輕人, 就像CEO葉國富自己說的那樣:一定要鎖定年輕人, 28歲以上的人, 一般很難做出改變, 不是名創優品的目標消費者。

2.買手

與SPA模式類似, 名創優品緊密圍繞人們的日常需求進行產品採購。 200餘名買手全天候跟蹤全球最新消費動態,

從日本、韓國、瑞典、丹麥、新加坡、瑞士、美國、法國等國家捕捉設計項目。 產品涵蓋生活百貨、創意家居、健康美容、飾品系列、文體禮品、季節性產品、精品包飾、數碼配件、食品系列和紡織品系列十大門類。 由自己的設計團隊監製, 在世界範圍內選擇原料, 不管優化供應商組合, 嚴格把控生產過程和商品品質, 通過大規模採購控制成本。

2.商品定位

有關商品, 商品中心每週召開選樣會, 葉國富、三宅順也、Ada等相關人員列席, 對買手的提案進行評審, 首要的問題是:“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市場?”初步選定待開發的新產品後, 第二個問題是:“有沒有好的供應鏈配合?”這個時候, 買手開始搜索並聯繫供應商資源, 制定具體的產品開發方案。 隨後,需要解決第三個問題:“到底能不能在市場上成為’爆款’?”

通常情況下,新產品先小批量試產,投放到若干店鋪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銷,根據試銷結果決定是否大規模推向市場。試銷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產品,開會決定是否淘汰,或者進一步優化完善。

3.商品價格

“10元黃金價位”背後:讓對手無法競爭的商業模式

名創優品在中國市場大部分商品的售價為10元人民幣。從櫥窗廣告到貨架價簽,加粗加大寫的“10元”幾乎無處不在,這一特徵,與簡潔有序的店鋪環境、時尚精緻的產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顧客心中留下奇妙的反差。品質與價格的落差構成了名創優品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使之超越了傳統的“1美元店”、“10元店”、“百元店”,獲得快速增長的動能。

從生產上來說,名創優品撕掉了最後的一層紙,即零售終端價格的虛高,一是管道的陳舊與沉重,二是品牌商對價格的貪婪控制,把這兩個打掉,價格的空間就突然出現了。競爭的要點也許真的不線上上或線下,而是工廠到店鋪的距離。

二.商業模式的優勢

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與ODM和SPA非常相似,同樣是找代工廠加工,但代工廠的標準都較高,

1.商品直采:一間名創優品店約有3000種商品,絕大部分從800多家中國工廠中直接訂制採購,因此能夠保證價格上的優勢。這些工廠幾乎全部為外銷企業,80%在珠三角和長三角;

2.設計管控:名創優品控制了商品的設計核心力,除了食品外,全部使用MINISO(名創優品)的品牌,由此掌握了商品的定價權;

3.快速流轉:一般百貨店的商品流轉時間為三到四個月,名創優品可以做到21天,葉國富投鉅資開發了供應鏈管理體系,對所有商品的動銷速度進行大資料管理,提高資金和銷售的效率;

4.帶資加盟:實行投資加盟,由投資人租下並裝修店鋪,名創優品進行統一的配貨銷售管理,投資人參與營業額分成,由此大大提高了開店的速度;

5.全球思維:全球輸出日本設計,無縫對接全球採購戰略,目前中國市場在售產品中有20%國外採購,與此同時店鋪佈局也逐步走向國際化,從東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開始輻射全球。

6.粉絲運營:

三.顧客-流動的口碑

名創優品的店鋪原因承擔高昂的租金開支,將店鋪開在寸土寸金的購物中心,並沒有花一分錢去做品牌廣告,而且用戶在購物時,免費贈送漂亮的購物袋。對於消費者來說,無印良品的亮點是充滿設計感的產品,單價格常常令人望而生畏,這正是名創優品差異化策略的著眼點。用1/5甚至更低的價格銷售不輸于無印良品的商品。 下圖為名創優品用戶對名創的總體評價:

1.過硬的產品

低價只是表像,品質才是核心。名創優品十大商品品類、4800餘款商品中,定價10元的產品大約占50%。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基於全球1400家店鋪、200度多名買手和資料化管理平臺,名創優品對後臺海量消費資料進行掃描分析,不斷加深對目標顧客消費偏好的瞭解,提升商品開發的精准度,同時向800余家供應商下達海量訂單,通過“以量制價,買斷供應”,攤薄生產成本,是的優質低價成為可能,最後通過“規模經濟效應”獲得持續發展。

2.舒適的環境

從評價中可以感受到,用戶的滿意度極其高。店鋪內購物流程順暢,店內環境舒適,服務態度良好,打造令顧客流連忘返的購物環境,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店鋪環境分為兩個層面:1.店鋪裝修 ,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家店鋪的底色,屬於大框架。2.商品陳列,通過內容的陳列、版面的佈局等一系列小環境,形成對店鋪整體環境的充實。名創優品建立了一系列標準化的制度,指導全球1400餘家店鋪的統一裝修和商品陳列。目前已經升級到第四代,具有三大特徵:白色基調、開闊空間和太空箱

3.貼心的服務

名創優品有一套“顧客表情指數理論”,顧客結帳後從收銀台到店門口的幾步之內,面部表情說明了這次購物的一切——顧客開開心心的結帳離開,表明這是一次滿意的購物,如果面無表情或悶悶不樂,那麼一定有某個環節出了差錯。 為了營造輕鬆舒適的環境,名創優品不設導購,但是卻要求店員在必要的時候出現在顧客面前,解答一切關於產品的問題。不設防損員,沒有令人不自在的掃視的目光,卻可以將損耗控制在0.5%以內。名創的收銀員必須在最後一名排隊的顧客失去耐心前完成結帳。

四,高評價-城市等級無差別

根據國家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我們對大眾點評上的名創優品店鋪進行城市層級劃分,一二線店鋪數量較多,三四線的覆蓋率和密集度較低,而用戶對評價商品購物的體驗評價非常好,說明平價百貨還是有較多的產業機會。名創優品將店鋪分為A+、A、B、C四級。上海南京東路“1號店”屬於A+,此類店鋪,中國市場約有100家,比如北京王府井店面積僅131平方米,月營業額大約260萬元人民幣,坪效高達2萬元。它的擴展版圖,從北上廣深到中國二三線城市,再到中國香港、新加坡、迪拜,於零售行業的蕭條氛圍中實現了全球市場的逆勢增長。

五.使用者感知-產品、環境、服務

名創優品對外宣稱為日本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它 ” 簡約、自然、富質感 “” 回歸自然,還原產品本質 ” 尊重消費者 “” 優質、創意、低價 “,雖然名創優品的商品,被大多數一二線消費者詬病其仿照高端品牌,從外包裝到內部構造和設計,都是翻版,但用戶仍然招架不住其低價的誘惑,仍然選擇了購買,口中表示了不滿,但是手卻已經拿了大大小小的商品放置在購物籃中。在所有的評價中,便宜的占比是最高的,透視出消費者精明的消費觀,這些年輕人關注網購和線下大牌,很清楚一件商品的成本大致是多少錢,在各大平臺的售價是多少。

商品品類豐富,上新週期縮短到7天,要求每週必須有新產品推出。為了便於管理,從創立之初期,單品數量就控制在3000件左右,每一款產品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都要經歷開發、測試、成長、成熟和衰退的歷程。

六.供應鏈革命

最近10年,中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供應端,大規模製造業的繁榮,促進了物質的進步,從“不愁銷路”的匱乏時代進入“競爭激烈”的過剩時代;在需求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洞穿資訊屏障,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消費者眼界豁然開朗,面對狂轟濫炸的產品,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並且衍生出更高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供應商和管道商仍然停留在過去,試圖維持“高倍率”的商業模式,顯然已跟不上市場的腳步。

名創優品的做法與此截然不同。一方面,商品中心的買手以年輕女性為主,基本為一線消費者。更容易從消費者的角度開發商品。這屬於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大資料平臺為定量分析消費者需求創造了可能。哪一家門店銷量多少、什麼樣的產品賣的好,第二天馬上就有資料回饋,最起碼開始用科學手段去剖析消費者需求。更精准的傷心開發,意味著更少的偏差、更少的投資失誤,以及更高效的盈利水準。

傳統的供應鏈關係,如下圖:

而名創優品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和倉儲物流系統,從而實現從工廠直達店鋪

倉儲對於零售企業的重要性,體現在物流的順暢度和承載力,用一句話概括“貨物入庫,怎麼儘快上架、儘快下架,下來之後要立刻能出貨,要是不能,就塞住了”物流承載太多,現金流、資訊流,都在這裡。

出貨時,結合計調資料和沒加店鋪的訂貨需求,一件貨一件貨的分揀,上到客車貨箱。配送時,按照發貨單,這個店卸多少件,下個店卸多少件。店鋪密集的地區,採用專車配送,一輛車負責配送幾家店,店鋪分散的地區,為了降低成本,甚至需要利用社會化物流,拼車配送。

店鋪高效周轉,喲求高頻率的配送。名創平均兩天配送一次,生意好的店鋪,設置需要每日配貨。因為商品暢銷,店鋪外倉很小,平均庫存只有兩天,或者不設外倉,完全依靠供應鏈運轉。配送中心加上在途貨物可以支撐店鋪15天的銷售,具備日配多次的能力。

七.借用互聯網工具-資訊化系統

名創優品很早就籌建了價值3000萬元的IT資訊系統,它由店鋪訂單系統、供應商登錄系統、企業OA系統等十餘個系統構成,資訊化正是一台理想的加速,直接決定了系統能否快速成單,每個部門能不能快速運轉,能不能快速開店。

系統建設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隨著各項系統的導入,資訊化的優勢逐漸會呈現出來,合作方與內部員工切身感受到便利性,內外阻力慢慢消失了。在系統支援下,倉儲物流得以快速提升,新開一個分倉,一般標準是三個月。但是有了強大的系統之後,名創優品可以壓縮到20天。

物流背後是現金流,更是資訊流,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離不開資訊技術的支援和多部門的協作。把正確的商品放到正確的地點銷售給正確的人。計調部門相當於一個數位化供需管理中心,純粹是用資料管控商品流。流程的本質是一個商品流、現金流和資訊流的閉環:採購——供應商生產交付——倉儲配貨發貨——協力廠商物流運輸——店鋪收貨,資料流程與商品流的統一,成為物流高效運轉的保障。

名創優品將資料分析引入供應鏈管理,作為物流系統運轉的“指揮棒”和“校正儀”,通過資料監控、盤點、分析等手段,確保商品與資料的一致。資料可以反映很多問題,比如通過店鋪的銷售資料,可以看到商圈的消費水準及消費者青睞什麼商品,由此制定經營策略,把適合找個商圈的產品配送到門店,產生更多的銷售機會。通過抓取終端的銷售資料,計調部門進行採購評估,分析整合資料後向供應商下達生產指令,供應商交付產品至指定的倉庫,結合後臺銷售資料和前臺店鋪需求,計調部門向物流中心下達詳細的商品配送訂單。接到訂單後,配貨組使用電子射槍分揀貨物,將每一家店鋪所需的商品裝入對應的包裝箱內。入協力廠商運營公司的車隊,基於店鋪位置、商圈距離等資料,設定最優配送路線。

結語:

正如我們所見,名創優品的模式能夠如此成功,同樣離不開類似優衣庫和Zara這樣的SPA模式的高效運轉,同時,資訊系統也承擔著中樞神經的作用,未來電子商務平臺即將消失,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新物流消滅或減少庫存,提升流轉率,減少囤貨量。實體零售業擁抱互聯網,得到改造,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隨後,需要解決第三個問題:“到底能不能在市場上成為’爆款’?”

通常情況下,新產品先小批量試產,投放到若干店鋪進行為期一周的試銷,根據試銷結果決定是否大規模推向市場。試銷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產品,開會決定是否淘汰,或者進一步優化完善。

3.商品價格

“10元黃金價位”背後:讓對手無法競爭的商業模式

名創優品在中國市場大部分商品的售價為10元人民幣。從櫥窗廣告到貨架價簽,加粗加大寫的“10元”幾乎無處不在,這一特徵,與簡潔有序的店鋪環境、時尚精緻的產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顧客心中留下奇妙的反差。品質與價格的落差構成了名創優品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使之超越了傳統的“1美元店”、“10元店”、“百元店”,獲得快速增長的動能。

從生產上來說,名創優品撕掉了最後的一層紙,即零售終端價格的虛高,一是管道的陳舊與沉重,二是品牌商對價格的貪婪控制,把這兩個打掉,價格的空間就突然出現了。競爭的要點也許真的不線上上或線下,而是工廠到店鋪的距離。

二.商業模式的優勢

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與ODM和SPA非常相似,同樣是找代工廠加工,但代工廠的標準都較高,

1.商品直采:一間名創優品店約有3000種商品,絕大部分從800多家中國工廠中直接訂制採購,因此能夠保證價格上的優勢。這些工廠幾乎全部為外銷企業,80%在珠三角和長三角;

2.設計管控:名創優品控制了商品的設計核心力,除了食品外,全部使用MINISO(名創優品)的品牌,由此掌握了商品的定價權;

3.快速流轉:一般百貨店的商品流轉時間為三到四個月,名創優品可以做到21天,葉國富投鉅資開發了供應鏈管理體系,對所有商品的動銷速度進行大資料管理,提高資金和銷售的效率;

4.帶資加盟:實行投資加盟,由投資人租下並裝修店鋪,名創優品進行統一的配貨銷售管理,投資人參與營業額分成,由此大大提高了開店的速度;

5.全球思維:全球輸出日本設計,無縫對接全球採購戰略,目前中國市場在售產品中有20%國外採購,與此同時店鋪佈局也逐步走向國際化,從東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開始輻射全球。

6.粉絲運營:

三.顧客-流動的口碑

名創優品的店鋪原因承擔高昂的租金開支,將店鋪開在寸土寸金的購物中心,並沒有花一分錢去做品牌廣告,而且用戶在購物時,免費贈送漂亮的購物袋。對於消費者來說,無印良品的亮點是充滿設計感的產品,單價格常常令人望而生畏,這正是名創優品差異化策略的著眼點。用1/5甚至更低的價格銷售不輸于無印良品的商品。 下圖為名創優品用戶對名創的總體評價:

1.過硬的產品

低價只是表像,品質才是核心。名創優品十大商品品類、4800餘款商品中,定價10元的產品大約占50%。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基於全球1400家店鋪、200度多名買手和資料化管理平臺,名創優品對後臺海量消費資料進行掃描分析,不斷加深對目標顧客消費偏好的瞭解,提升商品開發的精准度,同時向800余家供應商下達海量訂單,通過“以量制價,買斷供應”,攤薄生產成本,是的優質低價成為可能,最後通過“規模經濟效應”獲得持續發展。

2.舒適的環境

從評價中可以感受到,用戶的滿意度極其高。店鋪內購物流程順暢,店內環境舒適,服務態度良好,打造令顧客流連忘返的購物環境,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店鋪環境分為兩個層面:1.店鋪裝修 ,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家店鋪的底色,屬於大框架。2.商品陳列,通過內容的陳列、版面的佈局等一系列小環境,形成對店鋪整體環境的充實。名創優品建立了一系列標準化的制度,指導全球1400餘家店鋪的統一裝修和商品陳列。目前已經升級到第四代,具有三大特徵:白色基調、開闊空間和太空箱

3.貼心的服務

名創優品有一套“顧客表情指數理論”,顧客結帳後從收銀台到店門口的幾步之內,面部表情說明了這次購物的一切——顧客開開心心的結帳離開,表明這是一次滿意的購物,如果面無表情或悶悶不樂,那麼一定有某個環節出了差錯。 為了營造輕鬆舒適的環境,名創優品不設導購,但是卻要求店員在必要的時候出現在顧客面前,解答一切關於產品的問題。不設防損員,沒有令人不自在的掃視的目光,卻可以將損耗控制在0.5%以內。名創的收銀員必須在最後一名排隊的顧客失去耐心前完成結帳。

四,高評價-城市等級無差別

根據國家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我們對大眾點評上的名創優品店鋪進行城市層級劃分,一二線店鋪數量較多,三四線的覆蓋率和密集度較低,而用戶對評價商品購物的體驗評價非常好,說明平價百貨還是有較多的產業機會。名創優品將店鋪分為A+、A、B、C四級。上海南京東路“1號店”屬於A+,此類店鋪,中國市場約有100家,比如北京王府井店面積僅131平方米,月營業額大約260萬元人民幣,坪效高達2萬元。它的擴展版圖,從北上廣深到中國二三線城市,再到中國香港、新加坡、迪拜,於零售行業的蕭條氛圍中實現了全球市場的逆勢增長。

五.使用者感知-產品、環境、服務

名創優品對外宣稱為日本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它 ” 簡約、自然、富質感 “” 回歸自然,還原產品本質 ” 尊重消費者 “” 優質、創意、低價 “,雖然名創優品的商品,被大多數一二線消費者詬病其仿照高端品牌,從外包裝到內部構造和設計,都是翻版,但用戶仍然招架不住其低價的誘惑,仍然選擇了購買,口中表示了不滿,但是手卻已經拿了大大小小的商品放置在購物籃中。在所有的評價中,便宜的占比是最高的,透視出消費者精明的消費觀,這些年輕人關注網購和線下大牌,很清楚一件商品的成本大致是多少錢,在各大平臺的售價是多少。

商品品類豐富,上新週期縮短到7天,要求每週必須有新產品推出。為了便於管理,從創立之初期,單品數量就控制在3000件左右,每一款產品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都要經歷開發、測試、成長、成熟和衰退的歷程。

六.供應鏈革命

最近10年,中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供應端,大規模製造業的繁榮,促進了物質的進步,從“不愁銷路”的匱乏時代進入“競爭激烈”的過剩時代;在需求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洞穿資訊屏障,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消費者眼界豁然開朗,面對狂轟濫炸的產品,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並且衍生出更高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供應商和管道商仍然停留在過去,試圖維持“高倍率”的商業模式,顯然已跟不上市場的腳步。

名創優品的做法與此截然不同。一方面,商品中心的買手以年輕女性為主,基本為一線消費者。更容易從消費者的角度開發商品。這屬於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基於互聯網技術的大資料平臺為定量分析消費者需求創造了可能。哪一家門店銷量多少、什麼樣的產品賣的好,第二天馬上就有資料回饋,最起碼開始用科學手段去剖析消費者需求。更精准的傷心開發,意味著更少的偏差、更少的投資失誤,以及更高效的盈利水準。

傳統的供應鏈關係,如下圖:

而名創優品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和倉儲物流系統,從而實現從工廠直達店鋪

倉儲對於零售企業的重要性,體現在物流的順暢度和承載力,用一句話概括“貨物入庫,怎麼儘快上架、儘快下架,下來之後要立刻能出貨,要是不能,就塞住了”物流承載太多,現金流、資訊流,都在這裡。

出貨時,結合計調資料和沒加店鋪的訂貨需求,一件貨一件貨的分揀,上到客車貨箱。配送時,按照發貨單,這個店卸多少件,下個店卸多少件。店鋪密集的地區,採用專車配送,一輛車負責配送幾家店,店鋪分散的地區,為了降低成本,甚至需要利用社會化物流,拼車配送。

店鋪高效周轉,喲求高頻率的配送。名創平均兩天配送一次,生意好的店鋪,設置需要每日配貨。因為商品暢銷,店鋪外倉很小,平均庫存只有兩天,或者不設外倉,完全依靠供應鏈運轉。配送中心加上在途貨物可以支撐店鋪15天的銷售,具備日配多次的能力。

七.借用互聯網工具-資訊化系統

名創優品很早就籌建了價值3000萬元的IT資訊系統,它由店鋪訂單系統、供應商登錄系統、企業OA系統等十餘個系統構成,資訊化正是一台理想的加速,直接決定了系統能否快速成單,每個部門能不能快速運轉,能不能快速開店。

系統建設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隨著各項系統的導入,資訊化的優勢逐漸會呈現出來,合作方與內部員工切身感受到便利性,內外阻力慢慢消失了。在系統支援下,倉儲物流得以快速提升,新開一個分倉,一般標準是三個月。但是有了強大的系統之後,名創優品可以壓縮到20天。

物流背後是現金流,更是資訊流,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離不開資訊技術的支援和多部門的協作。把正確的商品放到正確的地點銷售給正確的人。計調部門相當於一個數位化供需管理中心,純粹是用資料管控商品流。流程的本質是一個商品流、現金流和資訊流的閉環:採購——供應商生產交付——倉儲配貨發貨——協力廠商物流運輸——店鋪收貨,資料流程與商品流的統一,成為物流高效運轉的保障。

名創優品將資料分析引入供應鏈管理,作為物流系統運轉的“指揮棒”和“校正儀”,通過資料監控、盤點、分析等手段,確保商品與資料的一致。資料可以反映很多問題,比如通過店鋪的銷售資料,可以看到商圈的消費水準及消費者青睞什麼商品,由此制定經營策略,把適合找個商圈的產品配送到門店,產生更多的銷售機會。通過抓取終端的銷售資料,計調部門進行採購評估,分析整合資料後向供應商下達生產指令,供應商交付產品至指定的倉庫,結合後臺銷售資料和前臺店鋪需求,計調部門向物流中心下達詳細的商品配送訂單。接到訂單後,配貨組使用電子射槍分揀貨物,將每一家店鋪所需的商品裝入對應的包裝箱內。入協力廠商運營公司的車隊,基於店鋪位置、商圈距離等資料,設定最優配送路線。

結語:

正如我們所見,名創優品的模式能夠如此成功,同樣離不開類似優衣庫和Zara這樣的SPA模式的高效運轉,同時,資訊系統也承擔著中樞神經的作用,未來電子商務平臺即將消失,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新物流消滅或減少庫存,提升流轉率,減少囤貨量。實體零售業擁抱互聯網,得到改造,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