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定位更開放

時代週報記者 王心昊 發自廣州

2017年3月5日, 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 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這一規劃的提出, 不僅意味著粵港澳合作新篇章的開啟, 也代表著世界級大灣區即將強勢崛起。

上溯至明清乃至更早以前的宋元時期, 珠三角灣區就是一個城市, 廣州、深圳、香港、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都是同一座城市, 這個城市就叫廣州府。 經歷了一番歷史變遷之後, 形成了現在“9+2”的格局。

2016年, “9+2”格局的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總量已達到1.36萬億美元, 超過美國三藩市灣區, 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三藩市灣區的2 .26倍、2 .19倍和2 .93倍。 按照這一增速繼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向全球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邁進。

交通上互聯互通

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等跨珠江通道的完成,

以及“一小時城軌交通圈”的建設, 珠江三角洲經濟版圖與空間結構正在重構, “大灣區”在交通上實現互聯互通, 最大可能地促進彼此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暢通流轉。

對此, 一直關注大灣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告訴媒體, 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將徹底打通珠三角東部“深莞惠”與西部“珠江中”兩大經濟圈, 並使以廣州、香港、澳門為幾何支撐的“大灣區”核心區融入“1小時生活圈”, 大灣區將形成連接深港、廣佛和珠澳三大經濟圈的閉合快速路網, 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入, 珠三角區域一體化將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相似,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港闊水深的優良海港,

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排名世界第三的深圳港、排名世界第五的香港港和排名世界第七的廣州港等世界級港口, 並據此形成發達的海港經濟區, 也具備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 為產業、資本、人才集聚提供了保障。

在港口方面, 預計2017年全年深圳港口集裝箱輸送量2550萬標箱, 廣州2050萬標箱, 香港大約2000萬標箱, 三個地區的港口輸送量也是不分伯仲。 而當下三地, 尤其是廣深兩地港口所覆蓋的腹地均有重疊, 如何合理區分腹地範圍, 協調三方之間的角力, 將會對灣區內物流行業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未來香港將逐漸成為一個純中轉的港口, 但和新加坡所承擔的職能類似,

香港這個國際中轉港口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香港的金融、法制環境的完善, 使得國際物流貨船更願意選擇在香港中轉。

廣州與深圳的定位均是腹地貨物進出口港口。 在過去的資料當中, 包括珠江西岸的製造業重鎮和中山等地的企業經常選擇深圳港出口貨物。 廣州南沙港興起後, 佛山、中山等地的物流已經開始轉向南沙港出口。

今後, 香港將向國際中轉港轉型, 深圳則為珠江口東岸和江西南部的腹地貨物進出口海港, 廣州為珠江口西岸、粵北、湖南、廣西中北部、貴州的腹地貨物進出口海港。 三個港口各有分工, 覆蓋不同的地區。

金融定位各具特色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能成功的關鍵, 在於廣深港三城在分工和定位上。

“粵港澳大灣區應當以更加開放的經濟新體系進行定位, 包括珠三角內部9市的對內開放與粵港澳之間的對外開放。 最終通過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 形成各種資源在大灣區範圍的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 形成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區域。 ”丁力說道。

從廣州府到今日的粵港澳大灣區, 珠三角城市群從合到分, 再走向合, 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互通互認, 更在於另一方面是促進合理分工協作, 避免內耗和重複建設, 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的代表參與到世界級城市的競爭當中。

2016年, 香港的經濟總量是2.25萬億元, 廣州1.961萬億元,深圳1.945萬億元。

毫無疑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奠定,未來在灣區建設中也必然成為灣區的金融核心區。而作為南中國內地證券業、股份制銀行和對接香港的金融中心,深圳在過去近40年的發展中已經確立自身的地位。在區域性金融中心已經確立的情況下,相比之下,廣州更應該避免重複建設帶來的無序競爭,差異化發展特色金融業,成為一個區域金融服務城市。

目前,在首都疏導功能和“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國新央企基金投資運營中心和央企財務管理中心將落地廣州南沙,包括“中國高鐵走出去基地”和華電集團的金融板塊都已經落地廣州。

不僅如此,中國銀河南方總部和中證報價南方運營中心,將在廣州建設全國私募股權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在丁力看來,南沙在廣州在金融突圍中將扮演關鍵角色:“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南沙,不僅要集散有形商品,還應主動參與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配置,成為世界性生產活動綜合資源配置中心之一。”

與此同時,丁力也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當前南沙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是社會交易成本較高,建議在公共服務對接的基礎上,全方位引入香港自由競爭的經濟體制,必要時可以在南沙實行與香港對接的法律制度、財務制度與商務制度,最大限度地改變與國際慣例存在明顯落差的營商環境。

此外,針對南沙融資成本較高,可以考慮與香港合作建立境外人民幣回流地,類似滬港通與深港通制度。

廣州在金融上的突圍路徑已經逐漸清晰,廣深之間金融業年均增值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粵港澳灣區實質是一個世界級特大城市雛形的構想,這種融合,絕不是三百年廣州府的簡單相加。通過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無序競爭,才能使各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各司其職,共同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珠三角城市群。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廣州1.961萬億元,深圳1.945萬億元。

毫無疑問,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奠定,未來在灣區建設中也必然成為灣區的金融核心區。而作為南中國內地證券業、股份制銀行和對接香港的金融中心,深圳在過去近40年的發展中已經確立自身的地位。在區域性金融中心已經確立的情況下,相比之下,廣州更應該避免重複建設帶來的無序競爭,差異化發展特色金融業,成為一個區域金融服務城市。

目前,在首都疏導功能和“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國新央企基金投資運營中心和央企財務管理中心將落地廣州南沙,包括“中國高鐵走出去基地”和華電集團的金融板塊都已經落地廣州。

不僅如此,中國銀河南方總部和中證報價南方運營中心,將在廣州建設全國私募股權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在丁力看來,南沙在廣州在金融突圍中將扮演關鍵角色:“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南沙,不僅要集散有形商品,還應主動參與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配置,成為世界性生產活動綜合資源配置中心之一。”

與此同時,丁力也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當前南沙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是社會交易成本較高,建議在公共服務對接的基礎上,全方位引入香港自由競爭的經濟體制,必要時可以在南沙實行與香港對接的法律制度、財務制度與商務制度,最大限度地改變與國際慣例存在明顯落差的營商環境。

此外,針對南沙融資成本較高,可以考慮與香港合作建立境外人民幣回流地,類似滬港通與深港通制度。

廣州在金融上的突圍路徑已經逐漸清晰,廣深之間金融業年均增值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粵港澳灣區實質是一個世界級特大城市雛形的構想,這種融合,絕不是三百年廣州府的簡單相加。通過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無序競爭,才能使各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各司其職,共同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珠三角城市群。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