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手抓大項目,一手抓產業鏈:大亞灣打造世界級產業基地

時代週報記者 陳澤秀 發自惠州

站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的觀景平臺上, 一幅氣勢恢宏的景象映入眼簾:藍天白雲之下是一排排龐大的儲罐、密不可數的各式管道、一座座高聳的生產裝置、井然有序分列的庫區……

經過近三年的施工, 10月2日, 位於大亞灣石化區的中國海油惠州煉化二期專案有限公司是瑞士科萊恩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環氧乙烷衍生物工廠, 其生產原料同樣來自於中海殼牌。 該公司運營經理張寧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此前公司主要為化工產品和化妝品生產基礎材料助劑和表面活性劑,

但這一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 利潤率基本維持在20%左右。 公司通過調研發現, 藥品生產領域的發展空間更大, 且回報更高, 毛利預計將達到50%。

“相比於化妝品原材料, 藥品對原材料的純度和生產工藝穩定性的要求都更高。 ”張寧波說。 據悉, 科萊恩已經於2016年先後獲得了原料藥生產許可證和藥用輔料生產許可證, 成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獲得醫藥產品生產資質的化工企業。 目前該公司正在進行原料藥註冊相關工作, 實現了從化工產品向高端醫藥產品的轉型升級。

大亞灣區委常委、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輝表示, 石化區已經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等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下一步要繼續加強招商引資,

引入更多優質企業, 把產業鏈健強和補齊, 進一步推進石化園區的發展, 加快建成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控減補”環保綜合施策

石化行業是環境高風險行業,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大亞灣石化區自2013年9月起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 2014年又建成啟用了全國首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創新試點—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惠州基地, 建有應急回應指揮中心、消防特勤中隊、危化品應急救援專業隊等。

黃輝介紹, 今年石化區不僅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綠色園區, 也入選國家迴圈化改造試點園區。 而這主要得益於“控減補”綜合施策。

黃輝解釋, “控”是控制源頭, 抬高園區的准入門檻。 大亞灣對入園專案設置了15個評價指標體系,

其中安全和環保實行“一票否決”, 另外13個指標分數再高也不行。 “減”是指通過提高技術、嚴格執法等手段減少園區內已有企業的污染排放, 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 一律立案查處、一律頂格處罰、一律公開曝光、一律責任追究;“補”是補生態。 大亞灣共投資1.5億元在環石化區週邊建設了長約15公里、面積233.2萬平方米的防護林綠化隔離帶, 把石化區與周邊區域隔離開來, 減輕石化區對周邊區域的環境影響。

今年1-8月大亞灣區空氣品質保持良好, 空氣優良率98.8%, 同比上升2.2%。 惠州市環保局發佈的報告也顯示, 今年前8個月, 空氣品質最好的均是大亞灣區。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 除轉載外,

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 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