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合群就意味著消失

專注情感勵志, 點上方關注我

過度社交是指, 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 總是想從別的眼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為了不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籤,

而刻意或硬著頭皮參加一些沒什麼實際價值的社交活動, 而且非常頻繁。

過度社交的直接後果就是:自己的可支配時間、金錢、生命被浪費, 尤其是時間。

原本可以用於休息、健身、閱讀、思考、培養興趣、提升自我、談戀愛、接私活、創業等等的時間, 如果過度社交, 這些時間就會被擠壓, 甚至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掉。

比如閱讀, 比如你束之高閣的吉他和創業計畫。

01

“不要參加你認為的無謂的聚會。 ”

這是我剛進大學時, 我已經畢業很久的直系學長給我的唯一一條忠告。

接著他給我講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大概三年前, 大學畢業第八個年頭的學長接到一個高中同學畢業十周年的同學聚會邀請。 當時接到邀請的學長異常興奮,

全程參與其中, 從組織策劃、尋人、行程安排、主持、後期服務等工作幾乎都有它的身影。

歷時大半個月的籌備終於讓這次同學會近乎完美的召開。 十年沒見的老同學再次相見, 幾多唏噓、分外親切, 大家似乎找回了當年高中時期班級的一種歸屬感。 曾經的好友相擁而泣、曾經的“敵人”也冰釋前嫌, 把酒言歡……一切都那麼令人感動。

從那以後, 同學聚會這個項目就一直持續了下來。 由班長發起, 從每年, 到每個節日, 每個月, 最後發展到每週一聚。 由於學長在第一次聚會中展現出的熱情和非同一般的辦事效率, 導致了每一次聚會必然是第一個被想起的物件, 甚至可以說到了沒他不行的地步。

02

度過最初的揣度人心的時期之後,

大家重新熟悉起來, 談論的話題也縮小為各家之間的家長里短。 今天誰誰誰的孩子又考過了幾級, 昨天在哪裡一起喝酒的誰今天又是如何如何……

婆媳的不和、工作的不順、婚姻的不幸……一些混的不太好的同學更是熱衷於聚會, 渴望能有混的好的同學看在往日情分上“抬一手”。

一開始, 作為發起者之一的學長還十分耐心的開解他們, 認真的為這些曾經的同學出謀劃策。

日子久了, 學長發現, 他們仍然每天抱怨個不休, 也仍然是那幾個老生常談的煩惱。

於是學長開始明白:他們只是想要一個能聽他們抱怨的人, 一個情感垃圾桶和一條可以抱住的“大腿”。

“每次聚會, 都讓我在這些沒有營養的事情上耗費了大量精力。

”學長說:“後來我想了, 這麼多年我都自己摸爬滾打過來了, 我沒有依靠他們。 那我為什麼要執著於做一個熱心人, 蹉跎於這無用的社交呢?”

學長告訴我, 從那以後他推掉了所有的同學聚會。

不再去聚會之後, 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忙於工作和自己的興趣。

之後的兩年, 他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在工作之余, 他重新撿起了荒廢多年的吉他, 和幾個與他志同道合的“中年人”組了個樂隊, 線下之餘就去一些音樂節、livehouse或者乾脆接頭演出, 兩年下來居然也積累下了一點名氣。

“最近聽說我的那些同學們仍然如往常一般。 一邊聚會一邊聊著一些生活的雞毛蒜皮、家長里短。 和以前一樣, 沒什麼變化。 ”

“與其過度社交, 不如抽身而退,

靜下心來, 利用獨處時光做些更積極的事。 ”

“一群人的狂歡只會在喧囂後帶來更深的寂寥。 ”學長最後拍拍我的肩膀, 這樣對我說道。

03

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 合群就意味著消失。

合群就意味著會失去作為自己的特質。

人都是怕寂寞的, 正如張藝謀說的那樣:其實每人都有孤獨感, 喧囂中的人,內心可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內心都渴望被安撫、理解。

然而大多數所逃離的孤獨而嚮往的合群,其實都是在浪費生命。

當你以為自己不再孤單,當你以為自己從此不再一人前行,你會覺得很舒服。

可是你卻不曾想過,當你陷入低谷,當你人生失意,陪著你的不可能是你認為合群的這些人,幫助你的也不可能是這群和你觥籌交錯的人。

所以享受孤獨。適度脫離群體,學會和自己相處。

馬克斯威爾·瑪律茲在《你的潛能》一書中講到: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因為孤獨而感到難受。

孤獨是可貴的,在這樣沒有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裡,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這段時光怎樣度過,是一種莫大的『自由』。

在每天非常有限的自由的時空中,如果可以做到『自律』,有計劃、有節制、自我激勵,也就可以帶來『效率』,成就那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成就了你自己。

正是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但凡那些才華橫溢、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會享受和利用孤獨的人,他們在孤獨的時候積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獨的時候爆發和綻放;

但凡那些害怕孤獨,成天在飯桌、酒桌、夜店、歌廳裡尋找存在感的人,一定都會淹沒於芸芸眾生。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是時候離開群體,獨自上路了。

注情感勵志,點上方關注我

喧囂中的人,內心可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內心都渴望被安撫、理解。

然而大多數所逃離的孤獨而嚮往的合群,其實都是在浪費生命。

當你以為自己不再孤單,當你以為自己從此不再一人前行,你會覺得很舒服。

可是你卻不曾想過,當你陷入低谷,當你人生失意,陪著你的不可能是你認為合群的這些人,幫助你的也不可能是這群和你觥籌交錯的人。

所以享受孤獨。適度脫離群體,學會和自己相處。

馬克斯威爾·瑪律茲在《你的潛能》一書中講到: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因為孤獨而感到難受。

孤獨是可貴的,在這樣沒有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裡,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這段時光怎樣度過,是一種莫大的『自由』。

在每天非常有限的自由的時空中,如果可以做到『自律』,有計劃、有節制、自我激勵,也就可以帶來『效率』,成就那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成就了你自己。

正是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但凡那些才華橫溢、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會享受和利用孤獨的人,他們在孤獨的時候積蓄能量,才能在不孤獨的時候爆發和綻放;

但凡那些害怕孤獨,成天在飯桌、酒桌、夜店、歌廳裡尋找存在感的人,一定都會淹沒於芸芸眾生。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是時候離開群體,獨自上路了。

注情感勵志,點上方關注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