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CIT專題」Serruys教授:改進生物可吸收支架技術能減少併發症嗎?

3月31日, 在第十五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大會上(CIT2017)上, 國際知名介入專家、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Patrick W. Serruys教授對改進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技術能否減少臨床併發症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Serruys教授在發表演講。

一. 冠脈介入治療的第四次技術革命

1977年, Gruentzig教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 標誌著冠心病治療進行介入時代。 20世紀90年代, 裸金屬支架(BMS)應用於臨床, 標誌著冠脈介入治療的第二次技術革命, 進入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時代。

1999年, 第一代藥物洗脫支架(DES)出現, 標誌著冠脈介入治療的第三次技術革命。 但2006年ESC年會報導的BASKET-LATE研究, 使人們認識到晚期支架內血栓(ST)這種與DES相關的可怕併發症。 為降低晚期ST發生率, 研究者對冠脈支架作了眾多改良, 其中BRS的出現標誌著冠脈介入治療的第四次技術革命。

二. 機械性能不足是制約BRS應用的重要因素

Serruys教授指出,

BRS以其卓越的療效、良好的安全性已具有取代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金屬DES的潛力, 成為目前較為流行的血管修復治療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但BRS的應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包括機械性能、支架厚度、降解速度、炎症反應、藥物洗脫速度等因素。

Serruys教授重點提到機械性能不足的問題, 包括抗張強度(tensile strength)低和硬度低、延展性差, 以及由於降解速度過快引起的機械性能不穩定等。 目前正在開展臨床前實驗的三種BRS(Arteriosorb、Manli及Heartsorb)正試圖改變這一現狀。

三. 良好植入BRS面臨更大挑戰

Serruys教授指出, BRS置入面臨著更大挑戰。 與永久性金屬支架相比, BRS本身機械性能受限, 通過性差, 如擴張過度或不足可引起事件增加, 如支架貼壁不良或急性破裂;架絲相對較厚,

穿透性差, 需要更大的力量來置入;同時隨著BRS逐漸降解, 存在晚期結構性不連續和支架崩解的問題。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Serruys教授指出, (1)選擇合適的病變十分重要;(2)置入BRS前要充分進行預擴張;(3)置入支架後要使用非順應性球囊進行高壓後擴張, 確保支架完全膨脹、貼壁;(4)高度建議使用血管內影像評價支架置入情況。

四. 新型BRS有望帶來新的變革

作為一種新型BRS, ArterioSorb支架通過改變BRS聚合物的組成、分子取向、PLLA機械特性及支架平臺設計等來解決機械性能不足的問題。

Serruys教授等人對置入ArterioSorb支架或Absorb支架患者的冠脈造影和OCT融合影像進行分析, 評價了冠脈血流、非牛頓流體及剪切應力等指標, 結果指出ArterioSorb支架的剪切應力更高。

在報告的最後, Serruys教授指出,

ArterioSorb支架增加了抗張強度, 架絲厚度減低到95 μm而沒有減低徑向強度;急性回縮率低(2.7%), 而無機械應力;管腔內架絲突出減低, 可極大地降低湍流及剪切應力;內膜覆蓋更快, 有助於應對晚期結構性不連續及支架崩解問題。 因此, ArterioSorb和Manli等新型BRS可能給冠脈介入治療帶來一場新的變革。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王雪萍┆美編 柴明霞┆製版 潘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