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國策」中國制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制度保障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 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必將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產生強大的動力,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 開闢新的征程。

歷史性變革和成就築就更加堅定的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 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用事實和成就展現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活力, 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合理性。 歸根到一點, 5年來我們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新的歷史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一個重要的內容和標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成熟和定型。 “新的歷史起點”意味著, 我們要在現有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再出發,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向前發展,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一過程也是我國國家治理走向更加成熟的過程, 集中體現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完善、成熟、定型。

當前, 世界上很多國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給予很高的評價, 但對成功背後的制度因素卻沒有深入分析, 不理解或不認同, 有的人則對中國道路、中國制度質疑、歪曲甚至攻擊。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制度的認識不足, 更是因為他們固守現代性的“西方中心論”模式。 我們自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缺乏主動的探索和研究, 缺乏自覺的認識和自信的底氣。 其實, 近40年持續快速的增長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絕非偶然, 而是有其內在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的成功自有其成功之道, 這個成功之道就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

可以說, 中國改革發展成就的最根本體現就是在制度進步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

當代中國制度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 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漫漫征途中,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難曲折的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終要體現在實踐層面, 落實到制度建設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果和經驗都需要制度規範來保障和鞏固。 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要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前提, 又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

當代中國制度體系是歷史地形成的。 制度自信源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實踐基礎, 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身特色。 獨特的基本國情、獨特的歷史命運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中國自己特有的制度。

這種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突出地表現為兩點:一是天下胸襟, 以海納百川的氣度不斷包容、吸收、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 使自身民族文化不斷有新的活力注入。 二是家國情懷。 追求團結統一, 反對分裂, 有超強的愛國主義和民族凝聚力的傳統基因。 這些歷史文化傳統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中國制度體系。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過程中艱辛探索, 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的發展道路,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 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十分清晰深刻地闡明了中國制度的歷史淵源和實踐基礎。

當代中國制度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從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新的實踐推動中國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鄧小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建設高度關注,他在1992年就提出了構建制度體系的目標:“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

近40年來,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了在這些基本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還有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領導幹部任期制、選人用人制度、黨內監督制度等黨內法規制度。以上這些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協同,形成一整套系統的當代中國制度體系。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特別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表明我們把制度建設提高到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層面。比如,積極探索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立監察委員會,制定和完善國家監察法,構建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推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全面從嚴治党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中國共產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加強對權力監督的制度設計上取得了重大進步,依規治党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成為我國治理體系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色。

當代中國制度體系的優勢已被時間和實踐所證明

當代中國的制度自信不是虛妄的自以為是,而是建立在近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基礎上的,是被時間和實踐檢驗證明了的。從時間檢驗上看,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持續了近40年,而且相對世界經濟而言,中高速的增長還在繼續,中國發展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在世界現代經濟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樣的時間長度足以說明一個事物存在發展的穩定性、規律性和合理性。從發展的結果來看,中國近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準、綜合國力和國家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同時,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相比,中國制度正日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著經濟萎靡、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相互交織等難題,發展舉步維艱、危機四起,新自由主義在實踐中四處碰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遇到空前危機,受到廣泛質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制度體系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構成挑戰,愈來愈引起有識之士和世界人民的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正蓬勃展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了系統全面的概括:“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西方之亂和中國之治無疑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的精闢和正確!

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中國制度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成就,是我們自信的底氣所在,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標誌。制度建設及其完善非一日之功,我們既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推動制度體系的現代化,同時,制度居於社會系統中的上層建築層面,制度建設又必須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決定與反作用的基本規律。當前,黨和國家的宏觀制度向中觀制度和微觀制度的延伸細化也才剛剛開始,各種制度和體制之間的相互協同配套還存在很多不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一系列重大問題攻堅克難。為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淵源、實踐基礎、基本內容、內在邏輯、特點和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步驟等有關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是學術理論界的一項重大課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編審)

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十分清晰深刻地闡明了中國制度的歷史淵源和實踐基礎。

當代中國制度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從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新的實踐推動中國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鄧小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建設高度關注,他在1992年就提出了構建制度體系的目標:“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

近40年來,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了在這些基本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還有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領導幹部任期制、選人用人制度、黨內監督制度等黨內法規制度。以上這些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協同,形成一整套系統的當代中國制度體系。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特別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表明我們把制度建設提高到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層面。比如,積極探索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立監察委員會,制定和完善國家監察法,構建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推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全面從嚴治党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中國共產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加強對權力監督的制度設計上取得了重大進步,依規治党和依法治國相結合成為我國治理體系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特色。

當代中國制度體系的優勢已被時間和實踐所證明

當代中國的制度自信不是虛妄的自以為是,而是建立在近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基礎上的,是被時間和實踐檢驗證明了的。從時間檢驗上看,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持續了近40年,而且相對世界經濟而言,中高速的增長還在繼續,中國發展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在世界現代經濟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樣的時間長度足以說明一個事物存在發展的穩定性、規律性和合理性。從發展的結果來看,中國近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準、綜合國力和國家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同時,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相比,中國制度正日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著經濟萎靡、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相互交織等難題,發展舉步維艱、危機四起,新自由主義在實踐中四處碰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遇到空前危機,受到廣泛質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制度體系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構成挑戰,愈來愈引起有識之士和世界人民的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正蓬勃展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了系統全面的概括:“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係,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西方之亂和中國之治無疑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的精闢和正確!

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中國制度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成就,是我們自信的底氣所在,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標誌。制度建設及其完善非一日之功,我們既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推動制度體系的現代化,同時,制度居於社會系統中的上層建築層面,制度建設又必須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決定與反作用的基本規律。當前,黨和國家的宏觀制度向中觀制度和微觀制度的延伸細化也才剛剛開始,各種制度和體制之間的相互協同配套還存在很多不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一系列重大問題攻堅克難。為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淵源、實踐基礎、基本內容、內在邏輯、特點和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步驟等有關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是學術理論界的一項重大課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編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