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臍帶護理(臍茸、臍瘺、臍炎)大全

新生兒臍帶的直徑約1釐米左右, 剪斷後對新生兒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傷口, 如護理不當, 將成為病原菌侵入機體的重要途徑,

引起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敗血症等疾病, 因此必須做好新生兒臍部的護理。

臍帶護理三大原則

第一, 要保持乾燥。 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乾燥, 尤其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 應先以乾淨小棉棒擦拭乾淨, 再進行臍帶護理。

第二, 要避免摩擦。 紙尿褲大小要適當,

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 這樣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 導致破皮發紅, 甚至出血。

第三, 要避免悶熱。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 否則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新生兒臍帶不脫落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

寶寶的臍帶會慢慢變黑、變硬, 1~2周脫落。 假如臍帶2周後仍未脫落, 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 只要沒有感染跡象, 如沒有紅腫或化膿, 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 就不用擔心。

臍帶脫落前後的護理方法

在臍帶未脫落以前, 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 以免排尿後濕到臍部創面。 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 如果出現滲血, 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 若無滲血, 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臍帶根部, 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洗澡後把寶寶身上的水分都擦乾, 就開始消毒。

消毒的方法

(1)將藥用酒精滴數滴在棉花棒上。

(2)沿著肚臍溝溝來消毒。

(3)容易忽略的上緣, 也要消毒。

保持新生兒肚臍乾爽的方法

寶寶的臍帶脫落前或剛脫落臍窩還沒乾燥時, 一定要保證臍帶和臍窩的乾燥, 因為即將脫落的臍帶是一種壞死組織, 很輕易感染上細菌。 所以, 臍帶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濕, 要馬上用幹棉球或乾淨柔軟的紗布擦乾, 然後用酒精棉簽消毒。 臍帶脫落之前, 不能讓寶寶泡在浴盆裡洗澡。 可以先洗上半身, 擦乾後再洗下半身。

廣告去逛逛

用紗布來保護寶寶的肚臍

(從右上開始往下, 接著左上開始往下)

1、用裁切好的紗布包圍住肚臍。

2、重疊數層紗布包圍住肚臍。

3、將紗布從右側縱向折疊。

4、另一邊的紗布也縱向折疊。

5、將紗布的上下方都折疊起來。

6、貼上膠布固定。 每次要貼在不同的位置上。

臍帶自然脫落後, 臍窩會有些潮濕, 並有少許米湯樣液體滲出,

這是由於臍帶脫落的表面還沒有完全長好, 肉芽組織裡的液體滲出所致, 用75%的酒精輕輕擦乾淨即可。 一般一天1~2次即可, 2~3天后臍窩就會乾燥。 用幹紗布輕輕擦拭臍帶殘端, 也能加速肚臍的癒合。 假如肚臍的滲出液像膿液或有惡臭味, 說明臍部可能出現了感染, 要帶寶寶去醫院。

新寶寶肚臍哪些問題需就醫

1.臍疝。

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 哭時增大, 安靜時恢復, 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的邊緣。 小的臍疝在1歲以後會自愈, 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 大的臍疝需2~4歲後進行手術治療。

2.臍濕疹。

因過敏因素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 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

3.臍茸。

臍帶脫落後,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

4.臍瘺。

臍帶脫落後,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並帶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5.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後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症,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3.臍茸。

臍帶脫落後,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

4.臍瘺。

臍帶脫落後,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並帶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5.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後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症,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