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海南省瓊海市委政法委員會“大研討大行動”活動成效顯著

2017年6月20日到8月20日, 按照《中共瓊海市委關於印發〈開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美好新海南”大研討大行動活動方案〉的通知》(瓊海黨發[2017]12號)要求, 海南省瓊海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 經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劉堅同志批示, 由政法委牽頭組織政法各單位召開了專題座談會, 圍繞5項專題內容進行深入研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全市政法工作實際,深化法治瓊海、平安瓊海、和諧瓊海建設,通過開展大研討大行動為建設美好新海南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努力創造法治海南、平安海南的瓊海篇章。

政法綜治資訊化、智慧化建設按部就班

瓊海市政法委嚴格按照中央綜治辦“一個網路(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一套系統(9+X)、一套標準(國家標準)”的建設要求, 確保與中央、省平臺統一、相容對接。 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方面, 市綜治中心與市公安局對接, 將重點部位和區域的監控點接入市綜治中心平臺。 截至目前, 接入由綜治部門自建的監控點11個;整合接入公安監控資源共計1439個。 在綜治視聯網建設方面, 2016年, 市綜治辦投入100萬元財政資金, 在全市13鎮(區)、5個農場居、5個村(社區、連隊)共計23個點完成視頻聯網建設。 市、鎮(區)、村(社區、連隊)三級綜治中心可直接與中央和省綜治辦對接,

並實現視頻指揮調度、日常巡查、視頻培訓和會議等功能。

2016年8月, 瓊海市被中央綜治辦、國家發改委確定為海南省首批也是唯一的“全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示範城市”。 考慮到當地治安防控的實際, 該市投入財政資金1.35億元, 分兩年半建設完成。 截至目前, 該市已投入4300萬元完成建設一期項目95%任務量, 新建了254個治安監控點, 146個三維融合監控點;新建了10個路口的高清電子員警, 20個違停抓拍監控, 11處卡口測速抓拍監控;新建了20個人員卡口系統, 50套移動布控取證系統, 以及市公安局集中存儲擴容、應用平臺建設、聯網平臺建設擴容、二類視頻接入平臺建設。

瓊海市法院系統投入使用案款管理系統,

通過網路將執行、財務、銀行等部門的案款管理工作聯繫起來, 使案款資訊在各部門間互通;完成訴訟服務平臺建設, 與海南省法院現有審判系統進行對接, 實現案件進度查詢、司法諮詢、便民資訊查詢、訴訟法規查詢、開庭資訊查詢等;啟動科技法庭全面覆蓋工程, 實現庭審輔助服務、高清晰影像存儲及互聯網移動設備直播點播一條龍服務的科技資訊化庭審。 全面建設執行指揮中心, 通過利用執行指揮中心完成執行現場與領導的相互銜接, 使領導第一時間瞭解現場情況, 便於做出決策;積極推動協同辦公平臺, 滿足各院各部門使用的公文管理、簽報管理、會議管理、督查督辦管理和移動辦公等公共辦公應用平臺。
市檢察院接入使用涉案財物管理系統, 實現集查封扣押登記、移交入庫、在庫(出庫)管理、調用歸還、查詢分析等功能一體化;接入使用律師預約系統, 建立電話諮詢、觸控式螢幕查詢和案管崗位統一接待與網上預約查詢、閱卷、會見、取證相結合的多元化律師接待工作機制;接入使用廉政風險防控系統, 自動排查辦案過程中的風險, 即時監控、自動預警;接入使用案件資訊公開系統, 推動案件資訊公開化。 瓊海市公安局在“瓊海情報資訊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基礎上, 橫向擴展建設“海南瓊海sis情報分析系統”, 逐步將目前半人工多維化採集模式向智慧建模、自媒體採集方向轉變, 解決涉案嫌疑人員手機資訊、各類外部豐富的資源無法有效收集的難題;投入210萬元基本建設完成了圖像偵查實驗室,
解決傳統視頻偵查低效率的“人工+人海”方式。 瓊海市司法局接入使用社區矯正GPS手機定位系統。 通過採用GPS定位技術, 實現司法局及司法所對社區矯正人員的全天候監控管理, 並具備規範化電子檔案、通訊、定位監控等功能, 檢查社矯物件的所在位置和一段時間的活動區域, 有效防止矯正人員離開轄區, 脫管、漏管。 目前, 該市接受手機定位監督管理的矯正物件138人(緩刑1年以上含1年, 年齡60周歲以下的對象)。 社矯對象手機定位率達到87%。

瓊海市司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自2015年1月海南省司法體制改革啟動以來, 瓊海市法院、檢察院積極落實試點方案, 通過法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檢察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法官職務套改工作等具體措施,全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市法院現有法官員額28名,尚空缺6名;市檢察院現有入額檢察官18名,空缺12名。

得益於司法體制改革,該市司法辦案效率明顯提高,辦案品質呈現出質的飛躍。2016年,瓊海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4131件,結案3989件,同比分別上升25.41%和25.05%,結案率96.59%。人均辦案147件,同比上升34.86%。2016年,瓊海市檢察院共受理審查逮捕案件419件,辦結413件,辦理的審查逮捕案件平均用時6.01天,較改革前平均用時6.03天減少了0.33%;受理審查起訴案件497件,辦結440件,無一撤回起訴、無罪案件。

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

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形成

一是打造瓊海社會面防控圈、環博鼇檢查站防護圈,推動海島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科學布警,嚴密控制,逐級發現、攔截各類重點人員,實現“外圈保內圈、內圈保核心圈”。

二是健全視頻監控聯網,推動海島型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利用“雪亮工程”試點契機,由市綜治辦牽頭,市公安局配合實施,進一步完善前端監控點位元及視頻專網設施,與移動無線前端監控相結合,整合學校、社區等社會監控資源,提升全市視頻監控網路覆蓋率及聯網率,確保2020年12月,重點場所的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100%,聯網率100%;一般商鋪、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覆蓋率達到90%,聯網率80%,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三是完善“配置最優設備,配備最優人才,整合最完善系統”的合成作戰中心建設,推動海島型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持“資源分享、手段集成,多警參與、合成聯動,情報引領、打防管控”,突出職能和技術優勢,建立常態化的優勢互補、同步運轉、協調高效的跨警種、跨部門情報共用交流、研判預警機制和流程,尤其針對苗頭性預警性情報資訊、重點管控人員、突發重大警情、突出治安問題,實行多警協同、多偵上案、同步行動、整體作戰、合力攻堅。

完善網格化建設和機關建設

瓊海市緊密結合中央綜治辦關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訊系統建設“9+X”的具體要求,在綜治資訊化平臺基礎上,拓展研發網格化資訊平臺。目前已開發完成輔助分析系統、風險評估系統、移動辦公系統、考核評估系統、GIS地圖相關功能。通過GIS地理資訊系統將嘉積、潭門、博鼇3鎮約20平方公里範圍納入進來。

其中嘉積鎮建設79個終端,配備56名網格員,為網格員配備了100部綜治E通,建立了手持移動終端,確保資訊快速收集。經過網格員入戶採集資訊,市綜治資訊系統(網格化)已錄入實有人口資料106730條,其中戶籍人口76891人,流動人口29839人,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982人,吸毒人員1807人,社會組織5060個。

在機關建設方面,一是建立完善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5月31日,市委常委會聽取了市委政法委《關於貫徹落實肖傑常委在該市調研政法綜治工作及座談會講話精神的情況報告》的彙報。市公安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政法各部門貫徹落實市委決定或者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做出指示、批示精神的情況,均同時抄報市委政法委。

二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政法護航”重大任務和重點專案。每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前夕,由市委政法委、市綜治委協調政法各單位、綜治有關成員單位、各鎮(區)抽調幹部組成安保人員,市公安局負責安排在重要崗位進行布警,以點線防控保證核心區和沿途安全。在重點專案推進過程中,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市政法綜治各部門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結合開展“綜治幹部下基層、服務管理創平安”活動,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抽調政法各單位能力突出的幹部組成工作組,做好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積極參與調解處置征地拆遷中出現的矛盾糾紛,通過健全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

三是構建多元化解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法綜治協調、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大調解格局,建立並完善多方位、多層次、多管道、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的調解機制。2016年,該市共排查各類矛盾1226起,調處1226宗,通過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1197宗,調處成功率97.6%。

分析不足之處以利再戰

該市政法各單位資訊化系統建設主要有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內容。從縱向方面看,政法各基層單位基本是接入使用省級統一開發資訊化平臺,較少甚至沒有結合本地實際,在基礎上自主擴展二次研發,極大約束了基層單位資訊化創新意識,未能將基層政法工作的創新點有效轉化應用到資訊化方面;從橫向方面看,政法各單位資訊壁壘亟須打破,實現資源分享。目前政法各單位的資訊平臺建設“各自為政、單兵作戰”,各單位平臺模組擴展性相互之間未能建立起連結。

司法體制改革成果有待進一步深化鞏固。一是職務序列、職務管理改革需要儘快實施。入額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評定和晉升工作有些滯後。法官(檢察官)助理和書記員單獨職務管理需要儘快定級實施;二是基層法官、檢察官缺口大,辦案力量不足。市法院現有法官員額28名,空缺6名,市檢察院現有入額檢察官18名,空缺12名,案多人少問題較為突出;三是政法委機關、司法系統尚未納入司法體制改革的範疇,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尚未推進,從而未能有效形成溝通、聯動、協作的“大政法”工作格局。

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治安基礎弱導致基層公安屯兵用警多,執勤成本高;二是科技支撐少導致科技含量低,管控辦法雜;三是業務規範低導致臨時措施多,規範操作少;四是平戰相脫離導致專業人才少,顧此易失彼。這些問題導致不僅在警衛安保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基層公安也不得不高強度屯兵用警,以人海戰術、疲勞戰法追求絕對萬無一失。

網格化管理與政法專業治理有待進一步契合。一是網格化平臺應用模組沒有發揮出最大效果。目前平臺各功能模組已經開發完成,由於單位部門之間部分資料資訊尚未聯通共用,比如公安的戶籍資訊,應用起來還不夠,不能充分拓展和發揮資訊平臺作用;二是網格員工資待遇偏低。該市嘉積城區網格員是以公益性崗位招聘進入,實際拿到工資總體在2100—2200元之間,與其承擔的大量工作不匹配,嚴重影響網格員隊伍穩定;三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把大量屬於自身部門職責的行政工作“下放”到社區,無形中增加了網格員的工作負擔,嚴重影響了網格員在政法綜治資訊方面的採集、更新進度;四是社區警務人員、司法人員與網格員協同作戰機制尚未完善,未能形成互補。

“大政法”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思想認識有所偏差,導致統籌駕馭全域能力有所不足。《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後,有的將政法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概念混淆,把加強党對政法工作領導和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片面區分開來,認識上存在偏差,片面把政法委理解為一般的辦事機構、協調機構,忽視了政法委管理監督的職能,從而對政法委的建設重視不夠,沒有從上級要求和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對政法各單位給予必要的支援。

二是協管職能切實履行較難。《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轉發〈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加強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工作的通知〉的通知》([1995]28號)指出:“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協助同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考察、管理政法部門的領導幹部。”這充分體現上級對加強政法委建設的重視。雖然在檔中得到明確,但是落實起來比較困難。目前政法各部門幹部的提拔、任職等,政法委更多只是知曉或者後期對擬提拔幹部進行“程式談話”,未能做到有效協助考察管理,不利於政法委發揮其職能。

三是執法監督方向有所偏差。截至今年7月份,信訪案件達到23宗,全部是個案。隨著個案反映越來越多,當事人寄望于政法委監督解決個案問題,政法委變成一個申訴機構,精力全部放在接訪上。另外,執法監督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政法委擁有司法資格證的法律人才很少,難以適應執法監督工作的需要,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面對未來豪情滿懷

面對未來,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劉堅豪情滿懷,他表示要從以下幾方面再造輝煌。(一)發揮資訊化建設的能動性。建議允許基層政法各單位在省級資訊平臺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和亮點,二次研發資訊系統,進一步提升基層單位的創新意識;技術本身並不可怕,要爭當“破壁者”。在做好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儘快打破政法各單位的資訊壁壘,實現資訊共用。

(二)做好頂層設計,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一是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完善證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切實保障當事人權利;二是加快推進入額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職務管理改革工作,進一步穩定法檢幹部隊伍;三是加快推進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儘快將政法委機關、司法系統納入司法體制改革並做好頂層設計,形成溝通、聯動、協作的“大政法”工作格局。

(三)打造“國際安全島”。加快探索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新模式。建議:建設複合型安保警衛基地。爭取在博鼇地區建設複合型安保警衛工作基地試點,包含指揮辦公、教育培訓、屯警執勤、裝備存儲等功能。同時依託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創新模組化作戰模式。將主要安保警衛任務分為綜合保障、重點防控、應急機動、沿途安全4大模組。完善入島治安防線,打造海島型 “防護圈”。加快在全島推廣“雪亮工程”,完善城鄉視頻監控覆蓋面,不留死角。

(四)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整體聯動。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整合公共管理服務資源,協調各類社會組織、無職黨員、群眾組織、志願者隊伍、駐區單位、公安資源、服務機構參與到管理網格中來,形成推進合力。聯繫公安,在做好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將賓旅館住宿人員、戶籍人口、候鳥群體、出租屋租住人員人口即時資料納入綜治管理,對網格內治安隱患進行最大化的監控。加快完善社區警務人員、司法人員與網格員協同作戰機制,形成互補。提升網格員待遇,加大財政支援力度,以社會平均工資水準為基準,合理確定網格員工資。探索在網格員隊伍中招聘為政府雇員、擇優錄取為事業單位人員的做法,進一步拓寬網格員的職業發展空間。

(五)樹立正確的“大政法”觀念。一是思想認知上要深化。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印發〈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規定〉的通知》(中辦發[2017]30號)要求,不斷完善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二是積極履行協管職能。建議上級部門細化出臺協管幹部的具體辦法,使基層政法委全方位參與對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推薦、考察、選任、管理和監督,充分保障黨委政法委的提名權、把關權、考察權以及處理建議權,從組織上保證黨委通過政法委對政法部門幹部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三是強化執法監督職能。選調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執法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充實到政法委執法監督部門,切實提高執法監督工作業務水準。把工作重點從個案監督轉移到某種矛盾突出類型上,檢查政法各單位對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推進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工作落實到政法工作的每個環節。

通過法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檢察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法官職務套改工作等具體措施,全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市法院現有法官員額28名,尚空缺6名;市檢察院現有入額檢察官18名,空缺12名。

得益於司法體制改革,該市司法辦案效率明顯提高,辦案品質呈現出質的飛躍。2016年,瓊海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4131件,結案3989件,同比分別上升25.41%和25.05%,結案率96.59%。人均辦案147件,同比上升34.86%。2016年,瓊海市檢察院共受理審查逮捕案件419件,辦結413件,辦理的審查逮捕案件平均用時6.01天,較改革前平均用時6.03天減少了0.33%;受理審查起訴案件497件,辦結440件,無一撤回起訴、無罪案件。

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

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形成

一是打造瓊海社會面防控圈、環博鼇檢查站防護圈,推動海島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科學布警,嚴密控制,逐級發現、攔截各類重點人員,實現“外圈保內圈、內圈保核心圈”。

二是健全視頻監控聯網,推動海島型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利用“雪亮工程”試點契機,由市綜治辦牽頭,市公安局配合實施,進一步完善前端監控點位元及視頻專網設施,與移動無線前端監控相結合,整合學校、社區等社會監控資源,提升全市視頻監控網路覆蓋率及聯網率,確保2020年12月,重點場所的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100%,聯網率100%;一般商鋪、城市社區和農村地區覆蓋率達到90%,聯網率80%,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三是完善“配置最優設備,配備最優人才,整合最完善系統”的合成作戰中心建設,推動海島型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持“資源分享、手段集成,多警參與、合成聯動,情報引領、打防管控”,突出職能和技術優勢,建立常態化的優勢互補、同步運轉、協調高效的跨警種、跨部門情報共用交流、研判預警機制和流程,尤其針對苗頭性預警性情報資訊、重點管控人員、突發重大警情、突出治安問題,實行多警協同、多偵上案、同步行動、整體作戰、合力攻堅。

完善網格化建設和機關建設

瓊海市緊密結合中央綜治辦關於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訊系統建設“9+X”的具體要求,在綜治資訊化平臺基礎上,拓展研發網格化資訊平臺。目前已開發完成輔助分析系統、風險評估系統、移動辦公系統、考核評估系統、GIS地圖相關功能。通過GIS地理資訊系統將嘉積、潭門、博鼇3鎮約20平方公里範圍納入進來。

其中嘉積鎮建設79個終端,配備56名網格員,為網格員配備了100部綜治E通,建立了手持移動終端,確保資訊快速收集。經過網格員入戶採集資訊,市綜治資訊系統(網格化)已錄入實有人口資料106730條,其中戶籍人口76891人,流動人口29839人,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982人,吸毒人員1807人,社會組織5060個。

在機關建設方面,一是建立完善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5月31日,市委常委會聽取了市委政法委《關於貫徹落實肖傑常委在該市調研政法綜治工作及座談會講話精神的情況報告》的彙報。市公安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政法各部門貫徹落實市委決定或者市委領導班子成員做出指示、批示精神的情況,均同時抄報市委政法委。

二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政法護航”重大任務和重點專案。每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前夕,由市委政法委、市綜治委協調政法各單位、綜治有關成員單位、各鎮(區)抽調幹部組成安保人員,市公安局負責安排在重要崗位進行布警,以點線防控保證核心區和沿途安全。在重點專案推進過程中,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市政法綜治各部門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結合開展“綜治幹部下基層、服務管理創平安”活動,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抽調政法各單位能力突出的幹部組成工作組,做好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積極參與調解處置征地拆遷中出現的矛盾糾紛,通過健全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

三是構建多元化解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法綜治協調、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大調解格局,建立並完善多方位、多層次、多管道、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的調解機制。2016年,該市共排查各類矛盾1226起,調處1226宗,通過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1197宗,調處成功率97.6%。

分析不足之處以利再戰

該市政法各單位資訊化系統建設主要有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內容。從縱向方面看,政法各基層單位基本是接入使用省級統一開發資訊化平臺,較少甚至沒有結合本地實際,在基礎上自主擴展二次研發,極大約束了基層單位資訊化創新意識,未能將基層政法工作的創新點有效轉化應用到資訊化方面;從橫向方面看,政法各單位資訊壁壘亟須打破,實現資源分享。目前政法各單位的資訊平臺建設“各自為政、單兵作戰”,各單位平臺模組擴展性相互之間未能建立起連結。

司法體制改革成果有待進一步深化鞏固。一是職務序列、職務管理改革需要儘快實施。入額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評定和晉升工作有些滯後。法官(檢察官)助理和書記員單獨職務管理需要儘快定級實施;二是基層法官、檢察官缺口大,辦案力量不足。市法院現有法官員額28名,空缺6名,市檢察院現有入額檢察官18名,空缺12名,案多人少問題較為突出;三是政法委機關、司法系統尚未納入司法體制改革的範疇,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尚未推進,從而未能有效形成溝通、聯動、協作的“大政法”工作格局。

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治安基礎弱導致基層公安屯兵用警多,執勤成本高;二是科技支撐少導致科技含量低,管控辦法雜;三是業務規範低導致臨時措施多,規範操作少;四是平戰相脫離導致專業人才少,顧此易失彼。這些問題導致不僅在警衛安保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基層公安也不得不高強度屯兵用警,以人海戰術、疲勞戰法追求絕對萬無一失。

網格化管理與政法專業治理有待進一步契合。一是網格化平臺應用模組沒有發揮出最大效果。目前平臺各功能模組已經開發完成,由於單位部門之間部分資料資訊尚未聯通共用,比如公安的戶籍資訊,應用起來還不夠,不能充分拓展和發揮資訊平臺作用;二是網格員工資待遇偏低。該市嘉積城區網格員是以公益性崗位招聘進入,實際拿到工資總體在2100—2200元之間,與其承擔的大量工作不匹配,嚴重影響網格員隊伍穩定;三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把大量屬於自身部門職責的行政工作“下放”到社區,無形中增加了網格員的工作負擔,嚴重影響了網格員在政法綜治資訊方面的採集、更新進度;四是社區警務人員、司法人員與網格員協同作戰機制尚未完善,未能形成互補。

“大政法”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思想認識有所偏差,導致統籌駕馭全域能力有所不足。《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後,有的將政法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概念混淆,把加強党對政法工作領導和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片面區分開來,認識上存在偏差,片面把政法委理解為一般的辦事機構、協調機構,忽視了政法委管理監督的職能,從而對政法委的建設重視不夠,沒有從上級要求和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對政法各單位給予必要的支援。

二是協管職能切實履行較難。《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轉發〈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加強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工作的通知〉的通知》([1995]28號)指出:“各級黨委政法委員會協助同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考察、管理政法部門的領導幹部。”這充分體現上級對加強政法委建設的重視。雖然在檔中得到明確,但是落實起來比較困難。目前政法各部門幹部的提拔、任職等,政法委更多只是知曉或者後期對擬提拔幹部進行“程式談話”,未能做到有效協助考察管理,不利於政法委發揮其職能。

三是執法監督方向有所偏差。截至今年7月份,信訪案件達到23宗,全部是個案。隨著個案反映越來越多,當事人寄望于政法委監督解決個案問題,政法委變成一個申訴機構,精力全部放在接訪上。另外,執法監督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政法委擁有司法資格證的法律人才很少,難以適應執法監督工作的需要,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面對未來豪情滿懷

面對未來,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劉堅豪情滿懷,他表示要從以下幾方面再造輝煌。(一)發揮資訊化建設的能動性。建議允許基層政法各單位在省級資訊平臺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和亮點,二次研發資訊系統,進一步提升基層單位的創新意識;技術本身並不可怕,要爭當“破壁者”。在做好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儘快打破政法各單位的資訊壁壘,實現資訊共用。

(二)做好頂層設計,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一是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完善證人、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切實保障當事人權利;二是加快推進入額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職務管理改革工作,進一步穩定法檢幹部隊伍;三是加快推進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儘快將政法委機關、司法系統納入司法體制改革並做好頂層設計,形成溝通、聯動、協作的“大政法”工作格局。

(三)打造“國際安全島”。加快探索海島型立體化、資訊化、智慧化治安防控體系新模式。建議:建設複合型安保警衛基地。爭取在博鼇地區建設複合型安保警衛工作基地試點,包含指揮辦公、教育培訓、屯警執勤、裝備存儲等功能。同時依託公安系統警務運行機制改革,創新模組化作戰模式。將主要安保警衛任務分為綜合保障、重點防控、應急機動、沿途安全4大模組。完善入島治安防線,打造海島型 “防護圈”。加快在全島推廣“雪亮工程”,完善城鄉視頻監控覆蓋面,不留死角。

(四)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整體聯動。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整合公共管理服務資源,協調各類社會組織、無職黨員、群眾組織、志願者隊伍、駐區單位、公安資源、服務機構參與到管理網格中來,形成推進合力。聯繫公安,在做好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將賓旅館住宿人員、戶籍人口、候鳥群體、出租屋租住人員人口即時資料納入綜治管理,對網格內治安隱患進行最大化的監控。加快完善社區警務人員、司法人員與網格員協同作戰機制,形成互補。提升網格員待遇,加大財政支援力度,以社會平均工資水準為基準,合理確定網格員工資。探索在網格員隊伍中招聘為政府雇員、擇優錄取為事業單位人員的做法,進一步拓寬網格員的職業發展空間。

(五)樹立正確的“大政法”觀念。一是思想認知上要深化。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印發〈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規定〉的通知》(中辦發[2017]30號)要求,不斷完善政法機關黨組織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二是積極履行協管職能。建議上級部門細化出臺協管幹部的具體辦法,使基層政法委全方位參與對政法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推薦、考察、選任、管理和監督,充分保障黨委政法委的提名權、把關權、考察權以及處理建議權,從組織上保證黨委通過政法委對政法部門幹部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三是強化執法監督職能。選調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執法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充實到政法委執法監督部門,切實提高執法監督工作業務水準。把工作重點從個案監督轉移到某種矛盾突出類型上,檢查政法各單位對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推進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工作落實到政法工作的每個環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