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精准發力 深度融合“六型”基層檢察院建設成效顯著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央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設“六型”基層檢察院, 是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遵循司法發展規律, 為加強基層院建設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濰坊市濰城區人民檢察院以“六型”基層院為目標, 不斷更新司法理念, 改進工作作風, 提高辦案品質和效果, 以扎實的工作成效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濰城區人民檢察院是如何取得優異成績的?帶著疑問, 本社記者採訪了濰坊市濰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重國。

建設“忠誠型”基層檢察院

記者:“四講四有”“四個合格”是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尺規,

近年來, 貴院一直將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 教育和引導幹警嚴守党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對党忠誠。 請問, 貴院在建設“忠誠型”基層檢察院中採取了哪些措施?

王重國:我院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 主動對標“四講四有”“四個合格”, 提高政治站位, 著力鍛造“擔當”品格, 圍繞三個方面抓好“忠誠型”檢察院建設。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 組織幹警學習《檢察紀律必讀》等上級頒佈的辦案紀律, 學習檢察人員違法違紀被查處的案例《警示與鏡戒》, 引導幹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時刻牢記“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

牢記檢察工作的神聖職責, 努力提高公正執法、廉潔辦案的自覺性, 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是強化內部監督。 強化紀檢監察監督職能, 建立了“一案三卡”“一案一考評”的全程動態監控體系, 為每名幹警建立了執法檔案, 規範執法行為, 促進執法公正, 使辦案品質穩步提高, 實現了“確保案件不出問題, 確保隊伍不出問題”的目標。 截至目前, 無一名幹警因辦案違紀而受到紀律處分。

三是嚴格落實規範化管理責任機制。 召開專題黨組會, 傳達貫徹學習全市檢察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精神, 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 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措施。 要求全體檢察幹警務必要加強作風建設, 認真履行“一崗雙責”,

繼續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 密切聯繫群眾, 虛心接受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不斷強化對檢察權的制約和監督。

加強“公信型”檢察院建設

記者:在檢察機關辦案環節中, 案件處理雖然結束了, 但有的案件當事人卻總是持將信將疑的態度, 這是什麼原因?

王重國:過程不夠公開, 工作缺乏透明, 許多矛盾糾紛和群眾上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引發的, 資訊溝通不暢容易出問題, 該讓群眾知曉的就給群眾一個明白,因此, 我院以“濰城檢察”新媒體平臺為媒介, 重點圍繞打造“手機裡的檢察院”, 全面加強“公信型”檢察院建設。

在新媒體工作中, 我院的獨特優勢是建立了一支大局意識強、業務素質高、戰鬥力強的聯絡員團隊,

實現了“以點帶面”。 以聯絡員團隊為“點”, 部署工作任務、組織各項活動、進行工作培訓均以該班底為基礎, 最終實現推動檢察工作全“面”發展。 一是依託“濰城檢察”微信聯絡員隊伍, 開展各類培訓活動, 內容涵蓋資訊寫作、多媒體製作、攝影技巧等方面, 提升幹警的綜合素質;二是依託聯絡員團隊, 開展“我學我做我先行”活動、模擬法庭進高校、“天價魚事件”解析報告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強化法治宣傳, 進一步擴大“濰城檢察”社會影響力。 三是實現編發微刊與提升業務素質雙向促進。 在業務範圍內編發微刊文章、解答網友法律諮詢, 促使聯絡員主動提升業務能力, 深入挖掘業務範圍內某一領域的法條法規, 自覺加強業務學習,
加速成長為“業界精英”, 最終實現編發微刊與業務研究雙向促進。

檢察工作更加透明了, 隊伍素質更加提高了, 老百姓對檢察機關的信任度提升了, 檢察公信力不斷加強。 通過“濰城檢察”新媒體平臺, 一名被人毆打的大學生向檢察機關求助, 在得到快速處理結果後, 該名大學生髮出“人民的檢察院, 辛苦了!”的感歎。

堅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

記者: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對於這個話題, 濰城區人民檢察院一直堅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 曾多次獲得市級“學習型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請問貴院採取了哪些舉措, 讓學習成為檢察工作提質增效的“加速度”?

王重國:我認為, 學習、反思是一種良性迴圈, 只有堅持學習, 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只有堅持反思,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堅持反思之後再學習,才能邁向更高的目標。在“學習型”檢察院建設過程中,我院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堅持按需施教,提升學習培訓的針對性。為準確摸清幹警學習需求,我院制定《關於建立“城檢學堂”學習培訓機制實施方案》之前,在全院範圍內徵集培訓需求,通過座談調研、徵求意見、個別談話等形式,全面摸清幹警培訓需求及業務短板,做到按需培訓、定向學習。在此基礎上,我院結合司法辦案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畫,確定學習重點,指派具有相關業務特長的幹警予以施教,努力實現“缺什麼、補什麼,不會什麼、教什麼”。

二是開展案例研討活動,促進實務探索。為及時總結、提煉、推廣業務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幹警們以“板橋學社”為平臺,定期組織召開“頭腦風暴”“案例研討”等,形成高品質的論文,編印論文集予以交流學習。同時,業務部門定期挑選代表性類案,邀請檢察幹警或公安、法院相關辦案人開展研討,以解決法律監督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難點問題為重點,督促幹警更深入理解和應用法律。業務部門全年組織案例研討活動不少於12次。

三是貼近實戰,明確學習培訓目的。為提高公訴幹警的業務水準和綜合素質,提高出庭公訴水準,邀請兄弟院公訴幹警開展模擬法庭論辯賽,通過現場答辯、以案析理、實戰評比等方式,使幹警在實戰中找不足、在評比中找差距、在點評中找問題,促使幹警查缺補漏,全面提升業務素質。目前,共組織論辯活動12次。

加強“創新型”

基層檢察院建設

記者: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貴院將“創新型”基層檢察院建設作為帶動提升“六型”基層檢察院建設的重要內容,請問貴院重點打造了哪些創新專案?

王重國:年初,我院黨組緊緊圍繞全院整體工作爭先創優的目標,結合工作實際,既突出現有成果的深化和提高,更加鼓勵原創和首創,重點培育“城檢學堂”特色性工作,打造“濰城檢察”品牌。同時,實施“一室一品”工程,督促各科室各自挖掘新的閃光點,進而推動形成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

今年我們重點打造的“城檢學堂”,以增強法律監督能力和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為目標,緊緊圍繞檢察工作主題,大力開展讀書學習、業務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人才培養工作等,全方位提升幹警業務素質,培養專家型、職業型檢察官。具體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硬體,高標準推進場所建設。按照授課的實際需要,建設高標準“城檢學堂”,設立專門的教室,可容40名幹警同時上課;建設圖書室,進一步豐富藏書,為幹警加強學習、提升自我提供場所。

二是立足本院,業務骨幹輪流授課。成立由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各部門負責人以及辦案經驗豐富、有業務專長的幹警組成的講師團,結合業務專長,給全體檢察人員或部門檢察人員授課,業務科室全年授課18次以上,其他科室授課6次以上。

三是引進外援,提供高品質專題講座。堅持“請進名師”與“走進名校”相結合,與濰坊學院法學院開展檢校共建合作,積極邀請專家教授為我院幹警作專題講座;根據法學院學生的需求問題,選派幹警講授檢察實務。全年組織授課活動13次,同時選派骨幹講師團成員赴外地高校進行培訓。召開“檢校共建”座談會,我院同濰坊學院法學院就“檢校共建”的目標規劃、具體內容、合作形式達成共識。

記者:科技日益更新,在促進現代科技與檢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方面,請問貴院採取了哪些措施全面打造“智慧檢務”?

王重國:電子檢務工程是檢察機關的一項戰略性基礎工程,濰城區院黨組高度重視,將其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業務需求為導向,高標準研發和引進出庭一體化平臺系統、數位化智慧語音審訊筆錄系統、智慧語音會議系統三大系統平臺,構建資料驅動檢察工作的新模式,進一步提高辦案辦公效率。

一是出庭一體化平臺系統,提升出庭支援公訴效果。庭審前,公訴人將電子卷宗導入該系統,根據需要對示證的原始證據調整後即完成庭前準備工作。庭審時,公訴人只需攜帶專用筆記型電腦出庭,改變了傳統攜帶紙質案件卷宗出庭的模式。庭審示證環節,公訴人通過該系統將證據一一展示在大螢幕上,讓庭審參與人從“聽”證據變成“看”證據,實現了“證據展示在法庭”,既提高了庭審效率,又節約了司法成本。

二是數位化智慧語音審訊筆錄系統,提升辦案效率。該系統利用專業麥克風等硬體設備,通過語音辨識和關鍵要素提取等技術,即時將語音轉寫成文字,快速形成訊(詢)問筆錄。通過使用該系統,辦案人極大地縮短了筆錄製作時間,提高了訊(詢)問品質。

三是智慧語音會議系統,提升智慧辦公水準。該系統應用了基於會議場景下的新型語音轉寫技術,能自動區分發言人角色,實現即時轉寫成文字,普通話轉寫準確率95%以上。通過該系統不僅能輔助會議記錄人員進行會議紀要的整理與校正,同時可存儲會議錄音,方便檢索,輔助快速排版,大幅度提升會議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升了智慧辦公水準。

“五個過硬”加強隊伍建設

記者:隊伍建設也是檢察院的一項重要工作,濰城區人民檢察院能夠取得以上成績,一定擁有一支過硬的檢察隊伍,在隊伍建設方面有什麼好的做法?

王重國:打鐵還須自身硬。我院嚴格按照“五個過硬”的要求,採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檢察隊伍。

大力加強思想教育建設。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在領會精神實質、把握科學內涵上下功夫,增強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檢察文化的凝聚作用,提煉“崇法尚德、求真篤行”八字院訓,要求幹警堅守執法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在班子內大興學習之風,發揮班子帶頭示範作用,引導全院形成學本領、幹事業、謀發展的良好氛圍。我院黨組被濰坊市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協調小組認定為“濰坊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

全面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多元化教育培訓機制,制定學習培訓實施方案,採取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疑案剖析、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62次,促進了幹警業務素質的提高,先後湧現出市級十佳辦案能手、業務標兵7名,近年來,在省級理論調研論文評比中獲獎6人,在市院業務比賽中獲獎12人。

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始終把強化自身監督放在與強化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及上級院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指示要求,研究制定《關於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嚴格規範檢察幹警的紀律作風行為。抓好紀律作風教育整頓,開展了“守紀律、正檢風、做表率”等系列專項治理活動,集中治理“庸懶散”問題,幹警隊伍作風紀律明顯改善。2014年,我院被省院評為“無違法違紀無責任事故”檢察院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連續八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獲得市區表彰28次,檢察幹警受到表彰達60人次,樹起了濰城檢察人治檢興檢的良好形象。

記者手記

在濰坊市濰城區人民檢察院採訪中,我們充分瞭解了他們在“六型”基層檢察院建設中的經驗做法。

“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一串串閃光的榮譽和堅實的足印,王重國檢察長深感任重道遠。現在,他瞄準“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的新目標,決心帶領全院幹警努力開拓,不懈奮進……

只有堅持反思,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堅持反思之後再學習,才能邁向更高的目標。在“學習型”檢察院建設過程中,我院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堅持按需施教,提升學習培訓的針對性。為準確摸清幹警學習需求,我院制定《關於建立“城檢學堂”學習培訓機制實施方案》之前,在全院範圍內徵集培訓需求,通過座談調研、徵求意見、個別談話等形式,全面摸清幹警培訓需求及業務短板,做到按需培訓、定向學習。在此基礎上,我院結合司法辦案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畫,確定學習重點,指派具有相關業務特長的幹警予以施教,努力實現“缺什麼、補什麼,不會什麼、教什麼”。

二是開展案例研討活動,促進實務探索。為及時總結、提煉、推廣業務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幹警們以“板橋學社”為平臺,定期組織召開“頭腦風暴”“案例研討”等,形成高品質的論文,編印論文集予以交流學習。同時,業務部門定期挑選代表性類案,邀請檢察幹警或公安、法院相關辦案人開展研討,以解決法律監督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和難點問題為重點,督促幹警更深入理解和應用法律。業務部門全年組織案例研討活動不少於12次。

三是貼近實戰,明確學習培訓目的。為提高公訴幹警的業務水準和綜合素質,提高出庭公訴水準,邀請兄弟院公訴幹警開展模擬法庭論辯賽,通過現場答辯、以案析理、實戰評比等方式,使幹警在實戰中找不足、在評比中找差距、在點評中找問題,促使幹警查缺補漏,全面提升業務素質。目前,共組織論辯活動12次。

加強“創新型”

基層檢察院建設

記者: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今年貴院將“創新型”基層檢察院建設作為帶動提升“六型”基層檢察院建設的重要內容,請問貴院重點打造了哪些創新專案?

王重國:年初,我院黨組緊緊圍繞全院整體工作爭先創優的目標,結合工作實際,既突出現有成果的深化和提高,更加鼓勵原創和首創,重點培育“城檢學堂”特色性工作,打造“濰城檢察”品牌。同時,實施“一室一品”工程,督促各科室各自挖掘新的閃光點,進而推動形成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

今年我們重點打造的“城檢學堂”,以增強法律監督能力和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為目標,緊緊圍繞檢察工作主題,大力開展讀書學習、業務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人才培養工作等,全方位提升幹警業務素質,培養專家型、職業型檢察官。具體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硬體,高標準推進場所建設。按照授課的實際需要,建設高標準“城檢學堂”,設立專門的教室,可容40名幹警同時上課;建設圖書室,進一步豐富藏書,為幹警加強學習、提升自我提供場所。

二是立足本院,業務骨幹輪流授課。成立由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各部門負責人以及辦案經驗豐富、有業務專長的幹警組成的講師團,結合業務專長,給全體檢察人員或部門檢察人員授課,業務科室全年授課18次以上,其他科室授課6次以上。

三是引進外援,提供高品質專題講座。堅持“請進名師”與“走進名校”相結合,與濰坊學院法學院開展檢校共建合作,積極邀請專家教授為我院幹警作專題講座;根據法學院學生的需求問題,選派幹警講授檢察實務。全年組織授課活動13次,同時選派骨幹講師團成員赴外地高校進行培訓。召開“檢校共建”座談會,我院同濰坊學院法學院就“檢校共建”的目標規劃、具體內容、合作形式達成共識。

記者:科技日益更新,在促進現代科技與檢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方面,請問貴院採取了哪些措施全面打造“智慧檢務”?

王重國:電子檢務工程是檢察機關的一項戰略性基礎工程,濰城區院黨組高度重視,將其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業務需求為導向,高標準研發和引進出庭一體化平臺系統、數位化智慧語音審訊筆錄系統、智慧語音會議系統三大系統平臺,構建資料驅動檢察工作的新模式,進一步提高辦案辦公效率。

一是出庭一體化平臺系統,提升出庭支援公訴效果。庭審前,公訴人將電子卷宗導入該系統,根據需要對示證的原始證據調整後即完成庭前準備工作。庭審時,公訴人只需攜帶專用筆記型電腦出庭,改變了傳統攜帶紙質案件卷宗出庭的模式。庭審示證環節,公訴人通過該系統將證據一一展示在大螢幕上,讓庭審參與人從“聽”證據變成“看”證據,實現了“證據展示在法庭”,既提高了庭審效率,又節約了司法成本。

二是數位化智慧語音審訊筆錄系統,提升辦案效率。該系統利用專業麥克風等硬體設備,通過語音辨識和關鍵要素提取等技術,即時將語音轉寫成文字,快速形成訊(詢)問筆錄。通過使用該系統,辦案人極大地縮短了筆錄製作時間,提高了訊(詢)問品質。

三是智慧語音會議系統,提升智慧辦公水準。該系統應用了基於會議場景下的新型語音轉寫技術,能自動區分發言人角色,實現即時轉寫成文字,普通話轉寫準確率95%以上。通過該系統不僅能輔助會議記錄人員進行會議紀要的整理與校正,同時可存儲會議錄音,方便檢索,輔助快速排版,大幅度提升會議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升了智慧辦公水準。

“五個過硬”加強隊伍建設

記者:隊伍建設也是檢察院的一項重要工作,濰城區人民檢察院能夠取得以上成績,一定擁有一支過硬的檢察隊伍,在隊伍建設方面有什麼好的做法?

王重國:打鐵還須自身硬。我院嚴格按照“五個過硬”的要求,採取有力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檢察隊伍。

大力加強思想教育建設。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在領會精神實質、把握科學內涵上下功夫,增強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檢察文化的凝聚作用,提煉“崇法尚德、求真篤行”八字院訓,要求幹警堅守執法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在班子內大興學習之風,發揮班子帶頭示範作用,引導全院形成學本領、幹事業、謀發展的良好氛圍。我院黨組被濰坊市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協調小組認定為“濰坊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

全面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多元化教育培訓機制,制定學習培訓實施方案,採取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疑案剖析、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62次,促進了幹警業務素質的提高,先後湧現出市級十佳辦案能手、業務標兵7名,近年來,在省級理論調研論文評比中獲獎6人,在市院業務比賽中獲獎12人。

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始終把強化自身監督放在與強化法律監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及上級院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指示要求,研究制定《關於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嚴格規範檢察幹警的紀律作風行為。抓好紀律作風教育整頓,開展了“守紀律、正檢風、做表率”等系列專項治理活動,集中治理“庸懶散”問題,幹警隊伍作風紀律明顯改善。2014年,我院被省院評為“無違法違紀無責任事故”檢察院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連續八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獲得市區表彰28次,檢察幹警受到表彰達60人次,樹起了濰城檢察人治檢興檢的良好形象。

記者手記

在濰坊市濰城區人民檢察院採訪中,我們充分瞭解了他們在“六型”基層檢察院建設中的經驗做法。

“而今邁步從頭越”。面對一串串閃光的榮譽和堅實的足印,王重國檢察長深感任重道遠。現在,他瞄準“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的新目標,決心帶領全院幹警努力開拓,不懈奮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