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顛覆,後視鏡使用全攻略!

後視鏡和安全帶一樣, 是汽車當中最有用同時卻最容易被忽視的工具, 如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空氣的特點是什麼?在的時候, 你習以為常, 但一旦沒有的時候, 就致命。

令人惋惜的是, 很多司機並不會正確使用這兩個重要的保命工具,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去用。 駕駛不系安全帶, 從不掃後視鏡, 甚至根本不知道內後視鏡有何用處。

大部分司機諸多基礎知識的缺乏以及安全意識的缺失, 是導致如今交通問題的根源所在。

1、後視鏡的作用

安全帶的作用, 是把我們牢牢固定在座位上, 當遭遇特殊情況(撞擊、側翻)時,

能避免被甩出, 從而得到有效保護。

後視鏡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顧名思義, 所謂的“後視鏡”, 就是起到“後視”的效果。

以下文字非常重要, 請仔細思考。

夢飛時常說過, 做任何事情, 你一定要知道做它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 不知道緣由, 只是單純模仿, 無異於“東施效顰”, 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後視鏡的操作尤其如此, 很多車友就是聽教練說, 要隔一定的時間, 按照順序去掃三個後視鏡, 但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只是機械地模仿, 很多時候可能改掃的時候沒掃到, 不該掃的時候注意力又被牽扯, 非常危險。

這時候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必須使用後視鏡?

使用後視鏡的目的有三:

a、逢自身變化要保障後方安全

比如的拐彎、掉頭、倒車、變道、起步……

b、怕被後車追尾

什麼時候會被後車追尾呢?

速度差變化, 特別是劇烈變化的時刻, 你能刹住, 但不能保證別人能刹住。 所以自己降速的同時, 也必須掃後視鏡, 看看後車是否能刹住, 如果刹不住, 就得想辦法逃離。

c、怕被後車別車

所謂的“別車”, 就是在不具備變道條件的情況下, 強行加塞變道。

當車道變窄或者數量變少(修路、有障礙物)時, 最容易遭遇別車。

大家請想想, 使用後視鏡的目的, 是不是都可以歸類進這三種情況之中。 明確了目的之後, 明天夢飛將會為你規範所有的操作細節。

2、後視鏡的調整

後視鏡應該如何調整, 問的車友也比較多, 目前有兩種常見的後視鏡調整方法:

a、常規法

內後視鏡要達到最大視野。

左後視鏡調整標準

右後視鏡調整標準

b、顛覆式

所謂顛覆式的調整方法, 就是在常規方法的基礎上,

把外後視鏡再往外調整, 目的是增加視野範圍, 減小盲區。

調整到什麼程度呢?

調整到自己的車屁股剛好消失在後視鏡當中。

後視鏡調法,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因人而異, 有的人能適應在後視鏡中看不到車屁股, 而有的人不習慣, 比如夢飛就習慣於常規法, 看不到車屁股讓我沒有安全感。

所以, 關於如何調整後視鏡, 看你自己的習慣, 在常規法和顛覆式中間的任何一個值都是可以的, 看你自己的喜好。

3、後視鏡盲區

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概念, 後視鏡是存在盲區的, 顛覆式調法, 夢飛沒有試過, 大家可以去試試。 常規法一定是存在後視鏡盲區的。

對於後視鏡盲區, 你必須掌握以下要點:

a、定性知道後視鏡盲區的存在

b、定量知道自己車輛後視鏡盲區的範圍

c、逢自身變化(變道、拐彎……)時,注意自己的後視鏡盲區

d、不要行駛在他人的後視鏡盲區範圍之內

關於後視鏡盲區有個重點,就是如何避免盲區。國際推行的方法是,變道時,扭頭看盲區,現在也被寫進了駕考的科目三當中。

但夢飛對這個做法持保留意見,個人愚見,在各個交通參與體都不具備安全意識,交通混雜的市內,這樣很容易追尾前車,或者新手很容易抖動方向盤,其實更加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任何做法,都需要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外之所以推崇這樣的做法,是因為各個交通參與者都各行其道,具備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同一套規則。

其實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盲區,就是靠稍微地加減速,後視鏡盲區的範圍其實很小,只有稍微和後車產生一點點速度差(靠小幅度加減速),後車就能有效駛出盲區範圍之內。

這個方法是夢飛獨創的,靠稍加或者減速,把原本在後視鏡盲區範圍內的車輛甩出來,只是多一次掃外後視鏡的操作而已,方便、簡單而且更加安全。

4、內外後視鏡區分

內後視鏡是平面鏡,正確反映了與後車的真實距離,而兩側的外後視鏡是凸面鏡,之所以不用平面鏡而選擇凸面鏡,目的是增加視野的範圍,但相應的有個特點,就是外後視鏡裡看到的物體要比實際小。

所以,之前有位車友問,為什麼內後視鏡裡看到的車輛要比外後視鏡裡的更近?

但實際情況應該這樣論述:內後視鏡裡的車輛大小、遠近是正常的,而外後視鏡裡的偏小。

5、內外後視鏡使用規範

大部分司機使用後視鏡是不規範的,請記住以下措辭,使用後視鏡時,我們最常用的三個字叫:“掃”、“看”、“瞟”。

很多車友喜歡用“看”後視鏡,後視鏡不是用來“看”的,所謂“看”,指的是目光在後視鏡上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而在前進中,如果視線長時間離開前方,很容易追尾。

所以,請記住,在慢速倒車的時候,才勉強能用“看後視鏡”字。

夢飛,後視鏡不是用“看”,那用什麼呢?

從看完這篇文章開始,請注意,以後咱們在討論後視鏡的時候,一定分內外,因為內外後視鏡,無論是鏡面、用途、還是使用規則都是不同的,必須分開考慮。

內後視鏡用“瞟”,所謂的“瞟”是指,基本上頭不動,眼睛向右上方抬一下,迅速瞟一眼內後視鏡,然後目光回到前面。

外後視鏡用“掃”,所謂的“掃”是指,微微晃動頭部,我們以“掃”右後視鏡為例,有需要的時候,微微向右晃動頭部,眼隨頭動,迅速掃一眼右後視鏡,然後視線回到前方。

所以,請記住夢飛給出的規範,內後視鏡用“瞟”,外後視鏡用“掃”。

很多車友就會說了,這麼快,怎麼看得清。

請記住,如果沒有觀察清楚後方的情況,也千萬不能增加在後視鏡上的停留時間,怎麼操作呢?可以增加頻率,掃一次沒掃清楚,就再掃一次,但每次都應該迅速視線回到前方,否則容易追尾。

6、後視鏡使用規則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必須掃後視鏡,其實歸納起來就是兩種:

a、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別人

b、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a、逢自身變化的時候

比如,變道、拐彎、掉頭……這些自身變化有個特點就是一定會離開自己原本的車道,而行駛到其它車道上去。

原本其它車道的交通參與者,人家已經形成了默契和節奏,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平衡態”。你的加入,勢必會使得局面發生改變,所以,在此之前,你必須評估進入的時機是否恰當。

如何評估?靠後視鏡。

這是第一種情況,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別人。

b、逢道路變化

在後視鏡的使用中,道路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因為道路變化除了會引起“速度差”的變化,還會引起道路本身的改變,比如,道路由寬變窄、道路數量由多變少。

這種變化,最容易引起一些有爭搶心的司機做出魯莽的舉動。

舉個例子:

修路是典型的道路變化,同時是道路數量由多變少的情形,這時候,如果你是那輛大紅色的車,在快接近道路變化那個點的時候(修路圍欄),就一定要掃相應側的外後視鏡(這個例子中是右外後視鏡),因為會有車輛快速插上,搶行。

再舉個例子:

這個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吧, 因為夢飛強調過多次,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動態的道路變化(道路數量由多變少),如果你在超車的最後時刻,不掃一眼相應側的外後視鏡,就會很容易遭遇別車。

這是第二種情況,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c、逢速度差變化的時刻

如果你非得讓夢飛用幾個字來概括跑高速的秘笈,我會用五個字——“速度差”和“方位”。

但凡是“速度差”變化的時刻,都是非常重要的。

“速度差”變化最嚴重的後果是,你能保證自己刹住,但卻無法保證後車能刹住。所以,在自己減速特別是劇烈減速的同時,一定要通過後視鏡這個工具來觀察後車的情形,如果它刹不住,就一定要想辦法逃!

這也是第二種情況,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至此,夢飛為你歸納了所有必須使用後視鏡的場景。那麼到底應該如何使用呢?

我們先得從內外後視鏡的作用說起:

內後視鏡的作用:統攬全域的,換句話說,後方車輛的全部概況都能在內後視鏡中體現。後車離我多遠,有沒有一輛瘋狂的車快速插上,會不會來別我,會不會來跟我搶道……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資訊。

外後視鏡的作用:用來確認細節的,當你發現了後方有危險因素的時候,那麼就應該靠相應側的外後視鏡來確認細節。

比如,當你超車的時候,就要評估後面那輛可能搗亂的快車,在你超車的那一刻是否會對你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這決定了你下一步的應對策略,是讓還是加速通過。

細節是靠外後視鏡來把握的。

簡言之,瞟內統領全域,掃外確認細節。

在有了以上鋪墊之後,我們來看看內外後視鏡的使用規則。

1、逢自身變化

請記住,凡動方向,必掃後視鏡,這其實是“八大好習慣”裡的“眼不到手不動”。

那如何去使用後視鏡呢?

逢自身變化,先內後外。

什麼意思?必須提前先“瞟內”,然後再“掃外”。

以右拐彎為例,為什麼在鬧市區,很多車友在右拐彎的時候非常吃力,經常覺得有的電動車是莫名其妙冒出來的。

其實是你操作不規範導致的。

快到路口時,你應該先“瞟內”,對後方有哪些非機動車,以及他們的速度做到心裡有數,其本質原因是評估在右拐彎的過程中,會不會對你產生影響。

在即將到達路口的時候,“掃外”,之前心裡有數的那幾輛非機動車或者電動車,確認他們的位置。如果你發現少了一輛,說明他正在你的後視鏡盲區之內!

你之所以做一個動作覺得吃力或者“突然”,其本質是因為很多前期工作根本沒有做到位!

所以,逢自身變化的時候,提前“瞟內”至關重要!

2、逢道路變化

逢道路變化,也是先內後外。必須提前先“瞟內”,然後才是“掃外”。

理由和自身變化相同,你必須先對後方車輛的總體概況做到心裡有數,到道路變化那個點的時候,才能遇事不慌,一切盡在掌握。

逢道路變化的重點,是道路變化那一側的外後視鏡,因為那是最容易出現危險和問題的地方。

3、逢速度差變化的時候

逢速度差變化,重點瞟內兼顧外

因為速度差變化最大的惡果就是,後車可能刹不住而追尾你!

兼顧外的原因是,為了給自己規劃一條合理的逃生線路,如果後車刹不住了,看看自己是否有機會變道逃跑!

至此,後視鏡的使用規則已經全部分享完畢,夢飛來為你總結一下:

逢自身變化,先內後外;

逢道路變化,先內後外;

逢速度差變化,重要瞟內,兼顧外。

當然,在高速行車時,我們還必須加一條,駕駛時應該時不時“瞟內”,為的是對後方車輛的狀況瞭若指掌。

很多車友會說,三逢裡的“逢盲區變化”難道不需要掃後視鏡嗎?

其實,請仔細想想,逢道路變化,會引起車輛“速度差”的變化,所以算在第三種情況裡。

至此,其實我們可以總結出2.0版本的“三逢四要原則”——“三逢五要原則”:

逢盲區變化

逢道路變化

逢自身變化

要減速

要備刹

要眼神

要精神

要鏡子

這就是夢飛總結出來的後視鏡使用規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b、定量知道自己車輛後視鏡盲區的範圍

c、逢自身變化(變道、拐彎……)時,注意自己的後視鏡盲區

d、不要行駛在他人的後視鏡盲區範圍之內

關於後視鏡盲區有個重點,就是如何避免盲區。國際推行的方法是,變道時,扭頭看盲區,現在也被寫進了駕考的科目三當中。

但夢飛對這個做法持保留意見,個人愚見,在各個交通參與體都不具備安全意識,交通混雜的市內,這樣很容易追尾前車,或者新手很容易抖動方向盤,其實更加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任何做法,都需要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外之所以推崇這樣的做法,是因為各個交通參與者都各行其道,具備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同一套規則。

其實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盲區,就是靠稍微地加減速,後視鏡盲區的範圍其實很小,只有稍微和後車產生一點點速度差(靠小幅度加減速),後車就能有效駛出盲區範圍之內。

這個方法是夢飛獨創的,靠稍加或者減速,把原本在後視鏡盲區範圍內的車輛甩出來,只是多一次掃外後視鏡的操作而已,方便、簡單而且更加安全。

4、內外後視鏡區分

內後視鏡是平面鏡,正確反映了與後車的真實距離,而兩側的外後視鏡是凸面鏡,之所以不用平面鏡而選擇凸面鏡,目的是增加視野的範圍,但相應的有個特點,就是外後視鏡裡看到的物體要比實際小。

所以,之前有位車友問,為什麼內後視鏡裡看到的車輛要比外後視鏡裡的更近?

但實際情況應該這樣論述:內後視鏡裡的車輛大小、遠近是正常的,而外後視鏡裡的偏小。

5、內外後視鏡使用規範

大部分司機使用後視鏡是不規範的,請記住以下措辭,使用後視鏡時,我們最常用的三個字叫:“掃”、“看”、“瞟”。

很多車友喜歡用“看”後視鏡,後視鏡不是用來“看”的,所謂“看”,指的是目光在後視鏡上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而在前進中,如果視線長時間離開前方,很容易追尾。

所以,請記住,在慢速倒車的時候,才勉強能用“看後視鏡”字。

夢飛,後視鏡不是用“看”,那用什麼呢?

從看完這篇文章開始,請注意,以後咱們在討論後視鏡的時候,一定分內外,因為內外後視鏡,無論是鏡面、用途、還是使用規則都是不同的,必須分開考慮。

內後視鏡用“瞟”,所謂的“瞟”是指,基本上頭不動,眼睛向右上方抬一下,迅速瞟一眼內後視鏡,然後目光回到前面。

外後視鏡用“掃”,所謂的“掃”是指,微微晃動頭部,我們以“掃”右後視鏡為例,有需要的時候,微微向右晃動頭部,眼隨頭動,迅速掃一眼右後視鏡,然後視線回到前方。

所以,請記住夢飛給出的規範,內後視鏡用“瞟”,外後視鏡用“掃”。

很多車友就會說了,這麼快,怎麼看得清。

請記住,如果沒有觀察清楚後方的情況,也千萬不能增加在後視鏡上的停留時間,怎麼操作呢?可以增加頻率,掃一次沒掃清楚,就再掃一次,但每次都應該迅速視線回到前方,否則容易追尾。

6、後視鏡使用規則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必須掃後視鏡,其實歸納起來就是兩種:

a、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別人

b、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a、逢自身變化的時候

比如,變道、拐彎、掉頭……這些自身變化有個特點就是一定會離開自己原本的車道,而行駛到其它車道上去。

原本其它車道的交通參與者,人家已經形成了默契和節奏,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平衡態”。你的加入,勢必會使得局面發生改變,所以,在此之前,你必須評估進入的時機是否恰當。

如何評估?靠後視鏡。

這是第一種情況,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別人。

b、逢道路變化

在後視鏡的使用中,道路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因為道路變化除了會引起“速度差”的變化,還會引起道路本身的改變,比如,道路由寬變窄、道路數量由多變少。

這種變化,最容易引起一些有爭搶心的司機做出魯莽的舉動。

舉個例子:

修路是典型的道路變化,同時是道路數量由多變少的情形,這時候,如果你是那輛大紅色的車,在快接近道路變化那個點的時候(修路圍欄),就一定要掃相應側的外後視鏡(這個例子中是右外後視鏡),因為會有車輛快速插上,搶行。

再舉個例子:

這個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吧, 因為夢飛強調過多次,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動態的道路變化(道路數量由多變少),如果你在超車的最後時刻,不掃一眼相應側的外後視鏡,就會很容易遭遇別車。

這是第二種情況,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c、逢速度差變化的時刻

如果你非得讓夢飛用幾個字來概括跑高速的秘笈,我會用五個字——“速度差”和“方位”。

但凡是“速度差”變化的時刻,都是非常重要的。

“速度差”變化最嚴重的後果是,你能保證自己刹住,但卻無法保證後車能刹住。所以,在自己減速特別是劇烈減速的同時,一定要通過後視鏡這個工具來觀察後車的情形,如果它刹不住,就一定要想辦法逃!

這也是第二種情況,怕別人的行為影響到自己。

至此,夢飛為你歸納了所有必須使用後視鏡的場景。那麼到底應該如何使用呢?

我們先得從內外後視鏡的作用說起:

內後視鏡的作用:統攬全域的,換句話說,後方車輛的全部概況都能在內後視鏡中體現。後車離我多遠,有沒有一輛瘋狂的車快速插上,會不會來別我,會不會來跟我搶道……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資訊。

外後視鏡的作用:用來確認細節的,當你發現了後方有危險因素的時候,那麼就應該靠相應側的外後視鏡來確認細節。

比如,當你超車的時候,就要評估後面那輛可能搗亂的快車,在你超車的那一刻是否會對你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這決定了你下一步的應對策略,是讓還是加速通過。

細節是靠外後視鏡來把握的。

簡言之,瞟內統領全域,掃外確認細節。

在有了以上鋪墊之後,我們來看看內外後視鏡的使用規則。

1、逢自身變化

請記住,凡動方向,必掃後視鏡,這其實是“八大好習慣”裡的“眼不到手不動”。

那如何去使用後視鏡呢?

逢自身變化,先內後外。

什麼意思?必須提前先“瞟內”,然後再“掃外”。

以右拐彎為例,為什麼在鬧市區,很多車友在右拐彎的時候非常吃力,經常覺得有的電動車是莫名其妙冒出來的。

其實是你操作不規範導致的。

快到路口時,你應該先“瞟內”,對後方有哪些非機動車,以及他們的速度做到心裡有數,其本質原因是評估在右拐彎的過程中,會不會對你產生影響。

在即將到達路口的時候,“掃外”,之前心裡有數的那幾輛非機動車或者電動車,確認他們的位置。如果你發現少了一輛,說明他正在你的後視鏡盲區之內!

你之所以做一個動作覺得吃力或者“突然”,其本質是因為很多前期工作根本沒有做到位!

所以,逢自身變化的時候,提前“瞟內”至關重要!

2、逢道路變化

逢道路變化,也是先內後外。必須提前先“瞟內”,然後才是“掃外”。

理由和自身變化相同,你必須先對後方車輛的總體概況做到心裡有數,到道路變化那個點的時候,才能遇事不慌,一切盡在掌握。

逢道路變化的重點,是道路變化那一側的外後視鏡,因為那是最容易出現危險和問題的地方。

3、逢速度差變化的時候

逢速度差變化,重點瞟內兼顧外

因為速度差變化最大的惡果就是,後車可能刹不住而追尾你!

兼顧外的原因是,為了給自己規劃一條合理的逃生線路,如果後車刹不住了,看看自己是否有機會變道逃跑!

至此,後視鏡的使用規則已經全部分享完畢,夢飛來為你總結一下:

逢自身變化,先內後外;

逢道路變化,先內後外;

逢速度差變化,重要瞟內,兼顧外。

當然,在高速行車時,我們還必須加一條,駕駛時應該時不時“瞟內”,為的是對後方車輛的狀況瞭若指掌。

很多車友會說,三逢裡的“逢盲區變化”難道不需要掃後視鏡嗎?

其實,請仔細想想,逢道路變化,會引起車輛“速度差”的變化,所以算在第三種情況裡。

至此,其實我們可以總結出2.0版本的“三逢四要原則”——“三逢五要原則”:

逢盲區變化

逢道路變化

逢自身變化

要減速

要備刹

要眼神

要精神

要鏡子

這就是夢飛總結出來的後視鏡使用規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