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王維教我們怎樣游山看景

文/丁啟陣

丁啟陣書王維詩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

1

開元二十九年(741), 王維曾隱居於終南山。 這首詩是這一時期所寫。

從詩題看, 王維的隱居, 不同于一般落魄文人, 他是住在別墅裡的, 大概比較闊氣。 這當然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 他本人二十一歲就高中進士第, 走上仕途。 中間雖然經歷過一些曲折, 有過起落。 但是, 作此詩前三年, 河西節度使幕判官任滿回京的王維, 繼續做監察禦史。 開元二十八年, 升為殿中侍御史, 負責糾察朝廷重大典禮活動中的供奉儀式之類。 殿中侍御史只是從七品下, 品級不高。 但因為接近權力中心, 權力不小。 當年冬天, 奉派主持嶺南的官員遴選。 次年春天返回京城, 辭官隱居終南山。

從詩歌內容看, 這個詩題並不合適。 它沒有一句是描寫別業(別墅)的。

大概正是這個原因, 《河岳英靈集》、《文苑英華》、《唐文萃》都作《入山寄城中故人》, 而《國秀集》作《初至山中》。 相比之下, 《入山寄城中故人》和《初至山中》, 都更能反映詩的內容。 按照這兩個詩題, 可知王維這詩作於入終南山隱居之初。

2

“偶然值林叟”句中的“林”字, 底本、《全唐詩》均注雲:“一作鄰。 ”這有點令人作難。 因為, 兩者都說得過去。 林叟, 可以說是林中的老人, 稍加聯想, 可以是退歸林泉的隱士, 長沮、桀溺一類的人物;鄰叟, 除了也可以是隱士以外, 還可以是杜甫成都草堂時期的胡斯山人(胡斯融), “肯與鄰翁相對飲”的鄰翁, 也是個有文化有趣味的人。 當然, 無論是林翁還是鄰翁, 都可以是鄉野之人, 《渭川田家》中“倚杖候荊扉”的“野老”。 王維對鄉村老人顯然懷有敬意,

願意跟他們交談。

這首詩還有如下版本的差異:“勝事空自知”中的“空”字《國秀集》作“祗(只)”;“偶然值林叟”中的“值”字《國秀集》作“見”;“談笑無還期”中的“無還期”《國秀集》、《瀛奎律髓》作“滯還期”, 《唐文粹》作“無回期”。 不過, 這些版本差異, 都以通行寫法為優。

3

這首詩的好處, 前人揭示者甚多。 請看:

胡仔引蘇庠《後湖集》:此詩造意之妙, 至與造化相表裡, 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 知其蟬蛻塵埃之中, 浮游萬物之表也。

方回:右丞此詩有一唱三歎不可窮之妙。 (《瀛奎律髓匯評》)

馮班:第三聯奇句警人。

王夫之:清靡為時調之冠……。

張謙宜:一氣貫注中不動聲色, 所向愜然, 最是難事。

查慎行:五六自然, 有無窮景味。

紀昀:此詩之妙, 由絢爛至極, 歸於平淡,

然不可以躐等求也。 又曰:此種皆熔煉值之至, 渣滓俱融;涵養之熟……。

施補華:五律有清空一氣, 不可以煉句煉字求者, 最為高格。 如太白“牛渚西江夜”……摩詰探問“中年年頗好道”……諸首, 所謂“羚羊掛角, 無跡可求”。

俞陛雲:行至水窮, 若已到盡頭, 而又看雲起, 見妙景之無窮。

前人贊評, 各有道理。 我的意見是, 作為跟陶淵明一脈相承的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少了點兒儒家氣息和白描手法, 多了點禪宗意味和畫家的畫龍點睛筆法——王維詩往往有名句, 就是這個原因。

4

這首詩, 其實可以當一篇遊記來閱讀。

……便往山中, 憩感興寺, 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 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崗, 輞水淪漪, 與月上下。 寒山遠火, 明滅林外;深巷寒犬, 吠聲如豹;村墟夜舂,

複與疏鐘相間。 此時獨坐, 童僕靜默, 多思囊昔攜手賦詩, 步仄徑、臨清流也。

這節文字摘自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 這是寫給好朋友裴迪的一封信, 王維的意思, 原本是想要邀請裴迪同遊的, 因為當時裴迪正忙於溫習經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王維不忍心打擾。 於是, 事後寫信, 跟裴迪分享自己一次獨遊的見聞與感受。 這封書信, 完全可以視作《終南別業》詩的散文、夜遊版。 夜遊版, 有月色、遠火、犬聲, 但沒有日遊版的“雲起”。

從“興來每獨往”這句詩看, 王維實際上是挺享受獨遊的。 但是, 緊接著的一句是“勝事空自知”, 又說明他看到美景還是忍不住要告訴他人。 細微處, 見出中年王維的可愛, 尚修煉到“萬事不關心”的境界。

從詩歌的內容看, 《終南別業》其實不妨取名為《終南獨遊記》。

王維這一次獨游,最得意的地方,應該是感受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妙處。

《終南別業》其實不妨取名為《終南獨遊記》。

王維這一次獨游,最得意的地方,應該是感受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妙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