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大同這所學校民國時被譽為“小清華”“北開”,建築保存完好

民國時期山西教育事業一度十分興盛, 其遺跡現在大多以校舍形式存在。 在大同城區和礦區之間, 隱藏著一處保存完好民國學校建築群, 更是獲得過“小清華”和“北開”美譽。

大同民國老校園八柱校門

民國6年, 即1921年, 大同教育界的第一大事是閻錫山撥款15000元興建的山西省立第三中學建設完成, 校園擁有當時山西省為數極少的最好的校舍(遺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旺旺角)。

校園按清華大學(另一說是南開)的規制建設的, 有教室、實驗室、國書館、宿舍、禮堂等, 建築風格亦中亦洋, 各具特色。 該校還大力延聘名師, 時有“小清華”和“北開”之美譽。

該處建築現屬山西大同大學大同師範分校, 2006年6月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直接列入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反拱形牆壁鐵花欄杆

學校早期建築坐北朝南, 校門由八根方形磚柱組合而成, 形成正門和側門, 正門兩柱最高, 側門兩柱次之, 角柱最低。 進入校門後是一字形辦公樓, 長91米, 寬12.6米, 為單層建築, 正面樓外有半出簷的中式廊柱雨棚, 門廊為突出的亭式建築。 辦公樓後20多米處便是富麗堂皇的立志大禮堂, 其平面佈局構圖儼然一頭頭朝北方的巨型臥象。

正門門廊似象尾, 後門及臺階踏步形成象頭, 正視禮堂後部, 象鼻、象牙、象眼栩栩如生。

一字型辦公樓

伊奧尼亞式立志大禮堂

位於象頭中央的“立志”題刻, 是首任校長苑友梅的題詞, 寓意深刻。 禮堂面積760平方米, 有座位1000個, 聲光效果俱佳。 列柱採用羅馬複合柱式, 壁柱和倚柱之間立雕象頭, 形象逼真。

立雕象頭

立志大禮堂後面是12個獨立的教室, 位於校園中央, 南北各四個, 東西各兩個, 形成一個方陣,, 呈口字形相互對應環繞往一個太花壇的四周, 既有聯繫衛互不干擾, 且冬暖夏涼, 室內回音效果好。 每座教室面積均為110平方米, 前後開窗, 頂為四阿頂, 西式門窗套。

四阿頂學堂教室

這座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築,辦公、集會、教學三個分區清晰,建築格局體現了當時的風尚,品質也是上乘。黃炎培在《讀中華民國最近教育統計》中說:“民國初年山西學校、學生數量的增長速而最穩”,近代山西學堂教育發展較早。民國軍閥閻錫山1917年就任山西省省長,次年開始全面實施“用民政治”的思想,力導“啟民德,長民智,立民財”,大力發展山西教育。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四阿頂學堂教室

這座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築,辦公、集會、教學三個分區清晰,建築格局體現了當時的風尚,品質也是上乘。黃炎培在《讀中華民國最近教育統計》中說:“民國初年山西學校、學生數量的增長速而最穩”,近代山西學堂教育發展較早。民國軍閥閻錫山1917年就任山西省省長,次年開始全面實施“用民政治”的思想,力導“啟民德,長民智,立民財”,大力發展山西教育。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