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寶寶的繪畫能力要準備什麼?父母必知的孩子繪畫能力發展歷程

培養寶寶的繪畫能力要準備什麼?顏料、紙張、漿糊, 加上一雙小手, 不花力氣就大功告成!這麼簡單, 不試試真的很對不起自己!趕緊帶家裡的寶寶一起來玩繪畫遊戲吧。

讓孩子自己動手, 留下童年的點點滴滴, 從小就陪孩子玩繪畫, 能自然地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及審美觀, 就算寶寶沒有與生俱來的繪圖能力, 也能成為“人工”的藝術寶寶。

父母必須瞭解的幼兒繪畫能力發展歷程

有媽媽這樣說:

寶寶的‘大作’看起來都像胡亂塗鴉一通, 究竟哪些是具有價值性的呢?

教您一些判定的方法, 就幼兒各年齡的繪畫能力發展重點及特徵作說明, 讓您該扔的扔, 該留的留, 絕不錯丟一件。

專家指出:從無意義的塗鴉畫到有主題、有意義的內容, 我們可以得知, 幼兒繪畫的發展是有順序性及有層次性的。

1.形式階段——兩歲以前

兩歲以前這階段又稱為塗鴉期或錯畫期,

寶寶的繪畫只是無意識的手臂反復運動的結果, 是無意義、無內容的畫線時期, 以純運動感覺活動為興趣中心。 寶寶可透過塗鴉來獲得筋肉活動的滿足, 可奠定日後寫字及畫畫的基礎。

這個階段, 父母如何引導?

不妨跟孩子玩一玩手指畫, 帶領孩子用小手、小腳、甚至是樹葉, 廚房的剩菜頭等蘸上顏料, 在紙上做一些畫。 當然孩子對筆感興趣, 把筆交到他的手裡, 讓他隨意塗鴉就好, 千萬不要手把手教孩子畫出個一二三或橫折豎來。

2.形狀階段——兩歲~兩歲半

兩歲~兩歲半是寶寶的象徵期或命名期, 其特徵為:幼兒會針對其所描繪出來的圖案加以象徵性地說明、解釋或命名。 在此階段當中, 孩子可通過手臂運動獲得快感, 並可通過畫的過程及解說的機會, 增進對事物的觀察力與想像力的發揮, 以及練習語言表達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 父母可以多欣賞他的塗鴉作品, 更多的則是去聽孩子如何去描述他的作品。 要看到, 孩子有著豐富的想像力, 也要看到孩子在盡力將他的想像內容呈現出來,

視覺化。

千萬不要做的就是, 打斷孩子, 或打擊孩子:“這個怎麼是鴨子呢, 鴨子的頭呢, 鴨蹼呢?”這無疑是在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和繪畫熱情。

3.圖形階段——兩歲半~四歲

兩歲半~4歲為前圖示期, 幼兒能畫出略像實物的形象, 但只能畫出部分的圖案來代表全形體的全部,

且其所使用的色彩也與原事物的色彩無關, 題材多以人物畫居多。 其價值在於可幫助孩子瞭解人、事、物, 並滿足其好問及好奇心。 專家建議, 媽咪可在此時期讓幼兒學習觀察形體的特徵與具體的構造及關聯。 讓自己的寶寶對繪畫產生熱愛。

這個階段孩子的作品, 父母能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他會用一個頭加手腳的形式來表示人, 這是典型的蝌蚪人畫法(比如小貝就將愛女小七的塗鴉作品紋在了手上)。 父母在欣賞孩子作品時, 要多帶一些童真和童趣, 你會發現孩子的作品很有趣, 很形象, 並且帶有他的視角和對世界的感知。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並且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讓他多去觀察、去感受,並鼓勵他將它們畫出來。

小小藝術家,大都有父母在一旁認真傾聽、鼓勵和支持,加油!

記得將孩子的畫作收集起來吧!多年後回看你仍會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讓他多去觀察、去感受,並鼓勵他將它們畫出來。

小小藝術家,大都有父母在一旁認真傾聽、鼓勵和支持,加油!

記得將孩子的畫作收集起來吧!多年後回看你仍會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