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和明朝哪個國力最強?從這四點就知道

1644年, 清軍揮師入關, 李自成的大順軍不是八旗兵的對手, 倉皇潰敗。 崇禎和李自成白忙了十幾年, 原來都在為他人作嫁衣裳。 當年十月, 清廷遷都京師, 正式入主中原, 此後268年中, 來自遼東一隅的女真部族, 成為中原王朝的大主宰。 幾千年來, 這片土地已經歷了不知多少次這樣的改朝換代。

邊疆部族取代中原族群成為天下之主, 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 而清朝取代明朝, 卻赫然成為一個爭論焦點, 迄今尚無定論。 爭議的核心問題, 就是清朝取代明朝, 到底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表面上來看, 清朝入關之前, 無論工農商業、經濟文化發展水準都非常落後, 甚至還有原始奴隸制的明顯跡象, 各方面遠遜于明朝, 他們的管理水準實在值得懷疑。

事實證明, 清朝統治雖有許多弊端, 但整體治理水準還是要明顯高於明朝的。 閑言少敘, 且看事實。 第一點問題, 皇帝與開國功臣之間關係問題。 這是歷史上的老大難了, 明朝皇帝朱元璋在這張試卷的得分為零。 明初的洪武屠戮功臣事件, 無論殺害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 古今罕有。 而清朝無論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 則做得很好, 從未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剷除開國功臣。

清初開國名臣名將除去個別因罪被殺, 絕大部分都善始善終。

第二點問題, 皇帝對待大臣態度。 入關後, 清帝在對待大臣方面, 基本做到以禮相待, 不妄殺不妄罰。 而明朝號稱禮儀之邦, 大臣們面對皇帝雖不用口稱“奴才”, 但卻動不動會受到“廷杖”的處罰。

堂堂朝廷一品大員, 就因為與皇帝意見不合, 就被扒去衣服, 在朝堂上當眾用大棍毆打, 被打死打殘疾者大有人在。 這項野蠻制度持續長達200餘年。

第三點問題, 皇帝對待太監態度。 明朝皇帝有個普遍特點, 視大臣為外人, 常存防範之心。

對太監則視為心腹家人, 信任有加。 大將出征, 隨軍派個太監監軍, 司空見慣。 更為惡劣者, 由於過度寵信太監, 明朝閹禍不斷, 宦官王振、劉瑾、魏忠賢之流誤國害民, 層出不窮。 清朝在關外時沒用過太監, 入關後一直對太監採取高壓管控, 嚴防宦官作亂。 因此清朝沒有像明朝一樣出現閹禍。 慈禧手下雖出過安德海李蓮英等輩, 但也僅限於渾水摸魚發點財, 專權亂政則遠遠談不上。

第四點問題,皇帝設立特務機構。明朝從朱元璋開始,設立錦衣衛,負責監視臣民。後來陸續開設東廠、西廠,法外施刑,視刑部、大理寺如無物,敗壞明朝法度綱紀,防範臣民如防賊。而清朝一開始,就從未設立過類似特務機構。雍正時期雖有所謂“血滴子”之說,但也純屬小說家言。在這方面,清朝皇帝表現出的豁達自信,比明朝皇帝不知要高明多少。

第四點問題,皇帝設立特務機構。明朝從朱元璋開始,設立錦衣衛,負責監視臣民。後來陸續開設東廠、西廠,法外施刑,視刑部、大理寺如無物,敗壞明朝法度綱紀,防範臣民如防賊。而清朝一開始,就從未設立過類似特務機構。雍正時期雖有所謂“血滴子”之說,但也純屬小說家言。在這方面,清朝皇帝表現出的豁達自信,比明朝皇帝不知要高明多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