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告訴強大無比的唐帝國到底有多少軍隊!

有請老大哥唐帝國出場!

新羅、百濟、突厥、吐蕃、倭人、靺鞨、渤海、契丹、南詔、黨項、高麗、室韋、交趾、泥婆羅:爸爸!

唐:哎!

其實唐朝軍隊不多的, 百萬大軍肯定沒戲的。

所謂百萬大軍之類, 都是古代戰亂年間, 譬如戰國七雄、五胡十六國之類的戰爭中, 裹挾大量百姓湊數而產生的, 能夠作戰的可能還不足十分之一, 譬如苻堅的七十萬大軍, 估計集結都沒集結完畢呢仗就打輸了。 【注意, 淝水之戰苻堅真的有那麼多人......非常嚇人, 當然這麼多人輸了就沒法翻身了......】

所以說, 動輒幾十萬幾百萬, 那是嚇人的數字, 實際上唐代鼎盛的太宗、高宗、玄宗朝,

兵力都不怎麼“嚇人”。

初唐時期, 唐朝採取府兵制, 全國分佈574-800個折衝府, 有名可考的627個。 這個數位是變化的, 也就是說最少的記錄是574個, 最多的記錄是800個。 折衝府分三等, 兵力各自為1200人、1000人、800人。 所以說, 初唐全國的府兵大約80萬人左右,

其中關內道大約26萬人, 為府兵主力。

盛唐時, 均田制瓦解, 府兵失去經濟基礎, 外加武則天當政後大力整治軍頭, 對初唐武將的地位打擊嚴重, 府兵衛士甚至淪為貴族的役使, 老百姓不再以作府兵衛士為榮。 於是募兵制隨即產生, 募兵的主要對象便是原府兵中戰鬥力最高的關內、隴右猛男,

以及突厥回紇等少數民族。 根據募兵的駐防地點, 天寶元年九節度區形成:

一、河西節度使, 治涼州, 主要責任為割斷吐蕃與突厥、鐵勒聯繫。 下轄赤水等八個軍、張掖等三個守捉。 全軍73000人, 戰馬19400匹。

其中, 蕃兵為:

1、赤水軍, 主要有回紇、契苾、思結、渾四個鐵勒部落組成, 兵33000人, 馬13000匹。

2、豆盧軍, 最先為內附沙州的吐谷渾降人組成, 後來兵力不斷補充逐漸成為漢人部隊, 兵力4300人, 馬600匹。

3、莫離軍, 最先為內附瓜州的吐谷渾降人組成, 後來也逐漸變成漢人部隊, 兵力5000人, 馬400匹。

其餘兵力為漢軍。 可見河西節度使的超過一半的兵力是依靠城傍蕃兵組成的。

二:隴右節度使, 治鄯州, 主要責任日吐蕃牛牛。 下轄臨洮等十個軍、綏和等三個守捉,

全軍75000人, 戰馬10000匹。 基本全部由漢軍組成。

三:范陽節度使, 治幽州, 主要責任防備契丹和庫莫奚。 下轄經略等九個軍, 全軍91400人, 戰馬6500匹。

范陽節度使轄下的兵力也多是城傍蕃兵, 但不同於河西的是。 河西的蕃兵基本是以部落為單位加入唐軍, 部落首領擔任唐將。 而范陽的蕃兵多數是已經部落離散的突厥人和昭武九姓胡人, 所以是以個體加入唐軍的。

四:平盧節度使, 治營州, 主要責任防備室韋和靺鞨。 下轄兩個軍, 34000兵, 5300馬。

與范陽情況類似, 兵力主要是蕃兵。

五:劍南節度使, 治成都, 主要為防備吐蕃及安撫雲南蠻獠, 統六個軍及十個州的地方軍, 全軍30900人, 馬2000匹。 兵力主要是漢軍。

六:朔方節度使, 治靈州, 職責為日翻後突厥。

統三個軍及三受降城駐軍、兵力64700人, 馬24300匹。 朔方後來大力發揚招攬鐵勒部落設都督府的方法, 擴充兵力, 所以兵制和其他節度區不大相同。 兵力一半是恨後突厥入骨的鐵勒各部如僕固、渾、阿跌、多濫葛等部, 一半是漢軍。

七:北庭節度使, 治庭州, 職責為監視突騎施汗國, 統三個軍, 全軍20000人、5000馬。

其中, 瀚海軍12000人、4200馬, 主要由回紇人組成。

伊吾軍3000人、300 馬, 主要由西域土著蕃兵組成。

天山軍5000人、500馬, 主要由漢軍組成。

八:河東節度使, 治太原, 職責為日翻後突厥。 統四個軍一個守捉及三個州的地方軍。 全軍55000人、14000馬。

蕃漢參半。

九:安西四鎮節度使, 治龜茲, 職責為保護西域、中亞各國。 統四鎮, 全軍24000人、2100馬。

主要由突厥人和南疆土著小國兵力組成, 唐朝與突騎施交惡後, 唐朝開始招募漢軍入主安西,安西兵力變為蕃漢參半。

除九節度外,還有嶺南五府經略使,下轄兩個軍15400人,主要是鎮壓獠蠻。

以上勉強可以算是唐朝所有的節度使區兵力,又稱鎮兵,合計下多少人呢,不超過49萬……

加上唐玄宗手下吃空餉厲害的拱衛中央的彍騎120000人,唐朝天寶極盛時期的正規軍最多也就六十多萬。但這都是實打實的戰兵,是不計算雜役的。

可能有人會引用這句話,認為還有健兒、團結等:

“是歲天下健兒、團結、彍騎等,總五十七萬四千七百三十三” 。譬如認為怛羅斯之戰唐軍損兵七萬的人就認為,這五十七萬是和四十九萬鎮兵涇渭分明的。

實際上……

沒界限。

兵是消耗品,四十九萬鎮兵是定額,而這五十七萬除了十二萬定額的彍騎拱衛中央外,其餘的四十五萬健兒、團結各有所需。團結就是民兵,在安史之亂前夕,是沒有機會參與正規作戰的。而健兒,是鎮兵的補充、是妥妥的募兵手段而不是什麼有組織有建置的軍隊。

所以,解開這些重疊後,基本能猜出:

唐軍作戰部隊,由十二萬彍騎和四十九萬鎮兵組成。

漢人鎮兵的來源就是所謂健兒。沒有戍邊的叫健兒,去了邊鎮你就是鎮兵了,還健兒個毛。

另外還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蕃兵都是非正規兵力,鎮兵都是漢軍組成的。所以怛羅斯之戰七萬唐軍,出兩萬漢軍、五萬蕃兵云云……其實大夥要吃透了史料就發現了,兩萬安西鎮兵就包含了蕃兵,甚至於可能還包含安西四鎮下轄的南疆小國(如龜茲、於闐)的兵力,至於怛羅斯之戰七萬唐軍的可能,其餘五萬不可能是蕃兵,而是不屬於唐軍建制的葛邏祿人、或許還算進去了拔汗那人。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葛邏祿人既然效忠唐軍,那自然算是城傍了。對不起,城傍首先是正規的唐軍,是內附的遊牧部落,譬如安置到北庭、河西的回紇、幽州、營州的突厥等等。而葛邏祿人一直是半獨立的遊牧勢力,就算他們想傍也得有個城讓他們傍啊,難道讓他們去傍突騎施人的首府碎葉城和弓月城嗎?

城傍歸根結蒂還是唐軍,而葛邏祿、後突厥、突騎施這樣被唐軍徵調過的半獨立或者獨立政權的武裝,歸根結蒂還真不是唐軍。

至於為什麼阿拉伯人認為殲滅的葛邏祿人是唐軍,很簡單,以前他們殲滅的後突厥闕特勤也被記載為唐軍。而杜環為什麼記載葛邏祿為唐軍,也很簡單,這只是一個混同性的記載,以區別敵我而已。如果真有人覺得百萬大軍云云,估計要弄得唐朝雞飛蛋打了。清朝在三藩之亂後鴉片戰爭以前都沒有百萬的常備軍,明朝軍隊多是因為軍戶的存在,並不是兵都去打仗。

想看歷史軍事和冷知識?想看遊戲攻略動漫推薦?

請關注

我!!!!!!!!!!!!

唐朝開始招募漢軍入主安西,安西兵力變為蕃漢參半。

除九節度外,還有嶺南五府經略使,下轄兩個軍15400人,主要是鎮壓獠蠻。

以上勉強可以算是唐朝所有的節度使區兵力,又稱鎮兵,合計下多少人呢,不超過49萬……

加上唐玄宗手下吃空餉厲害的拱衛中央的彍騎120000人,唐朝天寶極盛時期的正規軍最多也就六十多萬。但這都是實打實的戰兵,是不計算雜役的。

可能有人會引用這句話,認為還有健兒、團結等:

“是歲天下健兒、團結、彍騎等,總五十七萬四千七百三十三” 。譬如認為怛羅斯之戰唐軍損兵七萬的人就認為,這五十七萬是和四十九萬鎮兵涇渭分明的。

實際上……

沒界限。

兵是消耗品,四十九萬鎮兵是定額,而這五十七萬除了十二萬定額的彍騎拱衛中央外,其餘的四十五萬健兒、團結各有所需。團結就是民兵,在安史之亂前夕,是沒有機會參與正規作戰的。而健兒,是鎮兵的補充、是妥妥的募兵手段而不是什麼有組織有建置的軍隊。

所以,解開這些重疊後,基本能猜出:

唐軍作戰部隊,由十二萬彍騎和四十九萬鎮兵組成。

漢人鎮兵的來源就是所謂健兒。沒有戍邊的叫健兒,去了邊鎮你就是鎮兵了,還健兒個毛。

另外還有一種看法,就是認為蕃兵都是非正規兵力,鎮兵都是漢軍組成的。所以怛羅斯之戰七萬唐軍,出兩萬漢軍、五萬蕃兵云云……其實大夥要吃透了史料就發現了,兩萬安西鎮兵就包含了蕃兵,甚至於可能還包含安西四鎮下轄的南疆小國(如龜茲、於闐)的兵力,至於怛羅斯之戰七萬唐軍的可能,其餘五萬不可能是蕃兵,而是不屬於唐軍建制的葛邏祿人、或許還算進去了拔汗那人。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葛邏祿人既然效忠唐軍,那自然算是城傍了。對不起,城傍首先是正規的唐軍,是內附的遊牧部落,譬如安置到北庭、河西的回紇、幽州、營州的突厥等等。而葛邏祿人一直是半獨立的遊牧勢力,就算他們想傍也得有個城讓他們傍啊,難道讓他們去傍突騎施人的首府碎葉城和弓月城嗎?

城傍歸根結蒂還是唐軍,而葛邏祿、後突厥、突騎施這樣被唐軍徵調過的半獨立或者獨立政權的武裝,歸根結蒂還真不是唐軍。

至於為什麼阿拉伯人認為殲滅的葛邏祿人是唐軍,很簡單,以前他們殲滅的後突厥闕特勤也被記載為唐軍。而杜環為什麼記載葛邏祿為唐軍,也很簡單,這只是一個混同性的記載,以區別敵我而已。如果真有人覺得百萬大軍云云,估計要弄得唐朝雞飛蛋打了。清朝在三藩之亂後鴉片戰爭以前都沒有百萬的常備軍,明朝軍隊多是因為軍戶的存在,並不是兵都去打仗。

想看歷史軍事和冷知識?想看遊戲攻略動漫推薦?

請關注

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