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前,AMG GT的身體裡有條龍 後來,龍被馴服了

毫無疑問, AMG GT是一部兇猛的賽道機器。 但一定有人會問, 如果不上賽道, 是不是還有必要開一輛AMG GT。 其實, 正如每一款“生於賽道, 馳於公路”的AMG車型一樣, AMG GT從不會在賽道上作繭自縛, 相反, 憑藉先進的技術、細緻的設計和精良的調校, AMG GT能夠將4.0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迸發出的強大力量“裝進籠子裡”, 呈現給駕駛者的總是一部看上去無比拉風、開起來得心應手的精緻跑車。

去賽道?不忙, 路上更精彩

其實, 除了專用於賽車的GT3和GT4之外, “馳於公路”才是AMG GT的歸宿。 對自己的產品有著無比信心的賓士, 放心地把一輛輛AMG GT交給了剛剛走出利普施塔特機場的我們。 目的地是70公里之外的Blister Berg賽道。

筆者分得了一輛AMG GT C 50周年特別版, 按照車隊主管的說法, 這輛車也會是他的選擇。 這是僅次於AMG GT R (是的, 就是那款擁有專屬綠色塗裝的車子)的AMG GT第三級別車型。 一通拍照之後, 接通點火開關, 期待之中的轟鳴聲會讓人腎上腺素猛增,

更是提醒駕駛者:當心你的腳下, 這輛車可不好對付。 是的, AMG GT C 50周年特別版的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至557馬力, 峰值扭矩680牛·米, 百公里加速時間只有3.7秒。 只需輕點油門, 車子便回應以有力的抬頭和起步, 剛剛上手的我們, 還是小心為妙。

這段路程只有很短的一段高速公路, 絕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德國的鄉間公路上穿行, 好在道路雖然狹窄多彎, 但路面極平整, 車輛也不多, 很是適合AMG GT這樣的跑車“撒歡兒”。

動力自不待言, 畢竟有AMG的名號在, 更多是要注意別超速。 彎道卻是考驗車子操控性的地方。 AMG運動型懸掛和雙叉臂結構, 為AMG GT提供了優異的橫向動態和高速行駛穩定性。 AMG GT在彎道內並不難控制, 這得益於機械式後軸差速鎖帶來的額外的牽引力和更高的過彎速度。 當然, 要馴服這樣一隻“猛獸”, 還需要出色制動性能, AMG GT全系配備了內部通風、帶凹槽且全面打孔的大尺寸制動盤, 前制動盤擁有6活塞固定式卡鉗, 後軸為單活塞浮動式制動卡鉗。 有了這些裝備的庇護,

雖然路面並不寬敞, 但AMG GT很快就能幫助駕駛者建立起充分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 AMG GT 車身的靈活性和底盤的通過性都超出了其外觀帶給人的直觀印象, 這得益於較短的車身以及儘量貼近四角的車輪佈局, 這一點, 在進入村莊時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想放鬆?其實, TA能很舒服

人們往往覺得在這樣的跑車上當乘客是一種痛苦的經歷, 但實際上, 所謂的痛苦, 並不是車子本身導致的, 而是你身邊的同伴在瘋狂地駕駛罷了。

像AMG GT, 其實TA擁有賓士一整套的多媒體系統和完整的人機交互介面, 同時提供非常豐富的實用功能、USB介面、藍牙連接等功能一應俱全, 甚至支援部分手機的無線充電, 所以, 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聽聽音樂、看看風景, 同樣是享受, 再加上跑車天生的半躺坐姿, 在副駕駛的位子上休息, 也是一種輕鬆的體驗。

再者,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還可以仔細體會AMG GT內飾之豪華。作為賓士大家庭的一員,AMG GT絕不會為了提升性能而令內飾縮水。AMG GT的內飾採用了許多高級的材質,在細節處理上更是精益求精,呈現出足夠奢華的車內氛圍。同時,駕駛者還可以通過AMG動態操控選擇駕駛模式,根據個人需求設定操控特性。依筆者的經驗,在德國的鄉間道路上,“舒適”模式已經足以應付各種駕駛需求,而略為柔和的油門回應和放寬的懸架行程,對副駕駛位置上的同伴來說,算得上是一份小關心。

想撒野?小心,TA比你更野

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最好不要嘗試AMG GT的“地板油”。即便是入門的AMG GT車型,也擁有476馬力和630牛·米的強大輸出,百公里加速時間只有4秒。筆者在一處無人的直路上曾小試一把,由於心理準備不足,起步瞬間強大的推力甚至讓筆者熱血上湧、一時眩暈,雙手緊握方向盤的緊張感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剛學車那會兒。好在只要稍鬆開油門,這只“猛獸”自然會乖乖“回籠”,而且整個過程中車輛的橫向穩定性依然無可挑剔,可見AMG GT底盤之扎實。也只有這時,筆者才意識到,不要輕易挑戰這輛車的極限,因為TA的極限遠在一個普通的駕駛者之上。

AMG的所有產品,講究的是“一人一機”,即每輛車的發動機都由一位元工程師全程負責打造,每部發動機上都會有工程師的簽名,可見“發動機”在AMG車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AMG最強大發動機的AMG GT更是如此。

而AMG的妙處就在於,它能夠將這種核心蘊含的強大洶湧的力量,以一種得體、節制的方式傳遞給駕駛者,前中置發動機的設計、後橋限滑差速器、全新打造的運動型懸掛系統、主動式空氣動力學系統與輕質車身架構,種種做法,既是為了充分發揮4.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強悍性能,也是為了將其體內蘊含的“洪荒之力”抑制住,再通過油門、刹車和方向盤傳遞到駕駛者手中。這一手“降龍訣”,恐怕才是AMG工程師們的最強本領。

《法制晚報》汽車週刊官方微信號:auto17818

再者,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還可以仔細體會AMG GT內飾之豪華。作為賓士大家庭的一員,AMG GT絕不會為了提升性能而令內飾縮水。AMG GT的內飾採用了許多高級的材質,在細節處理上更是精益求精,呈現出足夠奢華的車內氛圍。同時,駕駛者還可以通過AMG動態操控選擇駕駛模式,根據個人需求設定操控特性。依筆者的經驗,在德國的鄉間道路上,“舒適”模式已經足以應付各種駕駛需求,而略為柔和的油門回應和放寬的懸架行程,對副駕駛位置上的同伴來說,算得上是一份小關心。

想撒野?小心,TA比你更野

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最好不要嘗試AMG GT的“地板油”。即便是入門的AMG GT車型,也擁有476馬力和630牛·米的強大輸出,百公里加速時間只有4秒。筆者在一處無人的直路上曾小試一把,由於心理準備不足,起步瞬間強大的推力甚至讓筆者熱血上湧、一時眩暈,雙手緊握方向盤的緊張感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剛學車那會兒。好在只要稍鬆開油門,這只“猛獸”自然會乖乖“回籠”,而且整個過程中車輛的橫向穩定性依然無可挑剔,可見AMG GT底盤之扎實。也只有這時,筆者才意識到,不要輕易挑戰這輛車的極限,因為TA的極限遠在一個普通的駕駛者之上。

AMG的所有產品,講究的是“一人一機”,即每輛車的發動機都由一位元工程師全程負責打造,每部發動機上都會有工程師的簽名,可見“發動機”在AMG車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AMG最強大發動機的AMG GT更是如此。

而AMG的妙處就在於,它能夠將這種核心蘊含的強大洶湧的力量,以一種得體、節制的方式傳遞給駕駛者,前中置發動機的設計、後橋限滑差速器、全新打造的運動型懸掛系統、主動式空氣動力學系統與輕質車身架構,種種做法,既是為了充分發揮4.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強悍性能,也是為了將其體內蘊含的“洪荒之力”抑制住,再通過油門、刹車和方向盤傳遞到駕駛者手中。這一手“降龍訣”,恐怕才是AMG工程師們的最強本領。

《法制晚報》汽車週刊官方微信號:auto178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