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中國這十個城市名改得「歷史感欠缺」?

長安改成了西安, 臨安改成了杭州、廬州改成了合肥、金陵改成了南京、晉陽改成了太原、常山改成了石家莊、豫章改成了南昌、曆城改成了濟南、奉天改成了瀋陽、金城改成了蘭州。

1、長安

這個問題, 知乎上有很多人已經說過了。 那就是:長安這個地名一直存在, 從來沒有消失過, 就是今天依然有長安, 就是今天西安市長安區。

長安作為一個行政區劃, 從漢代第一次設置, 就一直是縣——長安縣。 秦漢以至魏晉, 長安縣轄區包括了長安城在內。 從北周開始, 分割長安縣, 又設立了萬年縣(金朝改為咸寧縣), 兩縣各自管轄一半的長安城。

從此, 兩縣共管長安城的形式以至延續到清朝滅亡。 民國時期, 咸甯縣劃歸長安縣, 2002年, 長安縣改為長安區。

那現在的西安是怎麼回事呢?西安是地級市, 也就是二級區劃, 在秦朝時, 這地方的二級政區叫做“內史”, 從漢朝開始一直到宋朝, 則都叫做京兆。 元朝建立後, 這地方二級政區叫做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 二級政區改為西安府。 ——這就是今天西安的來歷。

你看, 以前的長安, 現在依然叫長安, 現在的西安, 歷史上本來就和長安是兩碼事。

2、杭州

杭州說, 我冤死了。

題主你居然覺得臨安比杭州好聽?

杭州這個名字, 最早出現在隋代, 隋文帝撤銷郡, 全部改成州, 這地方原來的錢唐郡就被改成了杭州。 從此之後就一直用了下來。

至於臨安, 那是南宋小朝廷跑到南方來, 把杭州作為了臨時首都, 於是把杭州改為了臨安府。 ——這個臨安府的“臨”字, 就是臨時的意思。 終南宋一百六十年, 臨安都一直被稱作“行在”, 意思就是臨時性的辦公地點。

所以, 題主你覺得臨安這個名字比杭州好聽?

3、合肥

題主你知道孫十萬大戰合肥、張文遠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嗎?

合肥縣自從東漢設立以來, 直到今天基本沒有消失過, 一直存在。

那廬州又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 和西安一樣, 這是個管轄著好幾個縣的二級政區, 其實就是原來的廬江郡,

——如果玩過光榮的《三國志》, 應該對東吳的這個廬江郡有印象。 隋文帝時, 撤郡設州, 原來的廬江郡就變成了廬州, 一直到宋朝。 到元朝時為廬州路, 明清時為廬州府。 而合肥則一直是廬州的治所所在地。 後來清朝設安徽省,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曾將省會移駐合肥。

但民國建立之後, 撤銷了廬州府這個二級政區, 合肥縣改為安徽省直轄, 民國三十四年, 又正式將安徽省會移駐此地。 解放後合肥改為市, 就是今天的合肥市。

所以, 從來就沒有廬州改為合肥的事情。 人家一直就叫合肥。

4、南京

南京這個名字, 確實是後起。 但講真, 金陵這個名字雖然古老, 但它從來不是政區名啊。 南京這地方, 無論叫建業, 建康、江寧等等, 都比“金陵”來得正式啊。

“南京”這個名字雖然後起, 而且相當長時間裡也不是正式的區劃名, 但說到“歷史感”, 誰敢說“南京”的名字沒有歷史感?

5、太原

題主沒讀過詩經吧?“周逐獫狁, 至於太原”。 這是周朝的詩。 ——當然, 這裡說的這個太原未必指的就是今天太原這地方, 但這起碼說明, “太原”這個詞作為地名,其源頭是多麼的古老。

而今天太原地區被稱作“太原”,確切可知的,是《尚書·禹貢》“ 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什麼?題主你說“太原”這個稱呼沒有歷史感?

當然,這裡的太原指的還是地理意義上的地名,而非政區名。太原建城,最早確實是叫晉陽。但從戰國時,秦國就在這裡設立了太原郡。從此之後,太原都是作為這裡的二級區劃名使用。到現在,這地方就叫太原市了。

既然這地方現在叫太原,那最早建城時的晉陽哪去了呢?答案是:被燒了。北宋初年,趙光義滅北漢,因為晉陽城有龍氣,所以就一把火燒了它,燒過後又引來汾河水淹,把一座春秋時就建成的古城徹底毀滅。既然晉陽城都沒了,那晉陽這個名字當然就沒有了。

6、石家莊

石家莊和常山有關係嗎?

當然有,常山是漢代設立的郡,二級政區,管轄著好大一片區域,其中就包括現在石家莊這地方。——但僅此而已。

漢代時常山郡的郡治在元氏縣,和今天的石家莊也隔老遠呢(直到曹魏時,常山郡的郡治才搬到真定)。當時石家莊附近這塊地方是屬於真定縣的。

——然而,真定這個地名也沒有丟啊,今天還還有啊。不過是因為避諱改了一個字而叫“正定”罷了。

至於石家莊,那是因為近代以來,由於京漢、正太兩條鐵路交點而形成的一座新城市。那不過和常山也好,還是和正定也好,都沒關係的。當然,由於鐵路交通帶來的工商業高速發展,而使得這個小村子逆襲,吞併了原來的真定等幾個縣成為省會大城市,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至於為什麼叫“石家莊”?因為兩條鐵路的交點就在一個叫石家莊的村子旁邊啊。這座新城市就是從石家莊這個小村子發展起來的啊。為什麼不能叫這名?

而且,石家莊這個村子的名稱,明朝嘉靖年間就有記載了,人家也也有四百多年歷史、富有“歷史感”的地名呢。

7、南昌

豫章是漢代的郡,是二級政區,漢代豫章郡幾乎包括了今天整個江西省。那這麼大的豫章郡,它的郡治在哪裡呢?——南昌縣。

所以,豫章的名字和南昌的名字是同時出現的好不好,你說誰比誰更有“歷史感”?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豫章和南昌兩個名字數次互相取代,但說實話,倒是用“南昌”的時間更長一些。

題主你倒是說說,“南昌”這個兩千多年的古地名,怎麼就不成樣子了?

8、濟南

這個和西安一樣。題主你說曆城,曆城這地方現在仍然還在啊。濟南市曆城區你不知道嗎?

至於濟南這個名字,那也是漢代出現的,兩千多年了。若論“歷史感”,未必就比“曆城”差吧?

9、瀋陽

這個我真是無力吐槽了。

瀋陽的名字,最早是元朝時出現的,在這裡設立了一個瀋陽路。——再往前追溯,唐朝時,這裡就叫“沈州”了。——此後元朝、明朝都沿襲了“瀋陽”的名稱。而“奉天”呢?那是清朝順治年間才改的名,因為這裡是他們滿人起家的地方,所以“奉天承運”嘛,就把瀋陽改叫奉天了。

所以,題主你是說700多年歷史的“瀋陽”不如300多年歷史的“奉天”有歷史感?

10、蘭州

蘭州這個名字的確晚出,最早是金城,這不假。

但“蘭州”即使比“金城”晚,可也用了一千多年了,隋文帝時就改金城郡為蘭州了。相反,“金城”這個名字從那時起卻再沒有使用,也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

所以,“蘭州”這名字怎麼就沒有歷史感了?

“太原”這個詞作為地名,其源頭是多麼的古老。

而今天太原地區被稱作“太原”,確切可知的,是《尚書·禹貢》“ 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什麼?題主你說“太原”這個稱呼沒有歷史感?

當然,這裡的太原指的還是地理意義上的地名,而非政區名。太原建城,最早確實是叫晉陽。但從戰國時,秦國就在這裡設立了太原郡。從此之後,太原都是作為這裡的二級區劃名使用。到現在,這地方就叫太原市了。

既然這地方現在叫太原,那最早建城時的晉陽哪去了呢?答案是:被燒了。北宋初年,趙光義滅北漢,因為晉陽城有龍氣,所以就一把火燒了它,燒過後又引來汾河水淹,把一座春秋時就建成的古城徹底毀滅。既然晉陽城都沒了,那晉陽這個名字當然就沒有了。

6、石家莊

石家莊和常山有關係嗎?

當然有,常山是漢代設立的郡,二級政區,管轄著好大一片區域,其中就包括現在石家莊這地方。——但僅此而已。

漢代時常山郡的郡治在元氏縣,和今天的石家莊也隔老遠呢(直到曹魏時,常山郡的郡治才搬到真定)。當時石家莊附近這塊地方是屬於真定縣的。

——然而,真定這個地名也沒有丟啊,今天還還有啊。不過是因為避諱改了一個字而叫“正定”罷了。

至於石家莊,那是因為近代以來,由於京漢、正太兩條鐵路交點而形成的一座新城市。那不過和常山也好,還是和正定也好,都沒關係的。當然,由於鐵路交通帶來的工商業高速發展,而使得這個小村子逆襲,吞併了原來的真定等幾個縣成為省會大城市,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至於為什麼叫“石家莊”?因為兩條鐵路的交點就在一個叫石家莊的村子旁邊啊。這座新城市就是從石家莊這個小村子發展起來的啊。為什麼不能叫這名?

而且,石家莊這個村子的名稱,明朝嘉靖年間就有記載了,人家也也有四百多年歷史、富有“歷史感”的地名呢。

7、南昌

豫章是漢代的郡,是二級政區,漢代豫章郡幾乎包括了今天整個江西省。那這麼大的豫章郡,它的郡治在哪裡呢?——南昌縣。

所以,豫章的名字和南昌的名字是同時出現的好不好,你說誰比誰更有“歷史感”?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豫章和南昌兩個名字數次互相取代,但說實話,倒是用“南昌”的時間更長一些。

題主你倒是說說,“南昌”這個兩千多年的古地名,怎麼就不成樣子了?

8、濟南

這個和西安一樣。題主你說曆城,曆城這地方現在仍然還在啊。濟南市曆城區你不知道嗎?

至於濟南這個名字,那也是漢代出現的,兩千多年了。若論“歷史感”,未必就比“曆城”差吧?

9、瀋陽

這個我真是無力吐槽了。

瀋陽的名字,最早是元朝時出現的,在這裡設立了一個瀋陽路。——再往前追溯,唐朝時,這裡就叫“沈州”了。——此後元朝、明朝都沿襲了“瀋陽”的名稱。而“奉天”呢?那是清朝順治年間才改的名,因為這裡是他們滿人起家的地方,所以“奉天承運”嘛,就把瀋陽改叫奉天了。

所以,題主你是說700多年歷史的“瀋陽”不如300多年歷史的“奉天”有歷史感?

10、蘭州

蘭州這個名字的確晚出,最早是金城,這不假。

但“蘭州”即使比“金城”晚,可也用了一千多年了,隋文帝時就改金城郡為蘭州了。相反,“金城”這個名字從那時起卻再沒有使用,也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

所以,“蘭州”這名字怎麼就沒有歷史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