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洗澡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說出來令人臉紅心跳

洗澡在現在看來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 人們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洗髮水和沐浴露, 而且洗澡的時間也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安排。 但是在我國古代, 洗澡並不像現在這麼簡單, 對於洗澡的時間和程式都是有特殊要求的。

在古代還沒有洗澡這一說法, 洗澡被稱之為沐浴, 因為古代文字都是象形字發展來的, 沐浴二字按照甲骨文象形字的理解, 沐是一個人端著一個木盆, 浴是一個人坐在木桶裡, 由此可見, 沐是洗頭而浴是洗身的意思。

古代對沐浴是很講究的, 其中有一點就是關乎禮儀, 與祀神祭祖有關。 在古代封建文化思想下, 沐浴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意義, 沐浴並不是簡單的潔淨身體, 更多的是心靈的潔淨虔誠, 為了表示對神靈的敬佩之意, 在祀神祭祖前人們都必須沐浴, 去除身體和心靈的污垢, 這種習慣在當時被視為一種祭祀禮儀。

古代沐浴的過程也是繁瑣複雜的, 並且有明確的規定, 不像現在這麼隨心所欲。 在沐浴之前, 要準備兩條毛巾一細一粗, 細的用來擦拭上身, 粗的則用來擦拭下身, 並且在出浴桶後要站在草席上用熱水再沖洗一遍全身。 如若家中有客人,

必須為客人提供三天洗頭一次, 五天洗澡一次的環境, 否則就是不禮貌、不尊重客人的表現。

沐浴的場所也是很講究的,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公共沐浴場所逐漸發展起來, 在元朝的時候公共浴室最為繁盛。 後來在皇宮和一些寺院還產生了人工浴池,

並且這些浴池還是引用溫泉水, 能在這樣的人工浴池裡洗一次澡那舒適可想而知。

更令人驚歎的是, 在漢代時期出現了“休沐”, 意思就是專程設定的假日以供人們洗澡。 休沐是為官員設置的, 每工作每五天放一天假, 這一天所有官員都要回家洗澡。 洗澡也能放假, 是多麼奢侈的假期啊。

古代的洗滌用品有淘米水、皂莢、艾葉等等, 其中艾葉的使用時間最長。 艾葉具有祛濕止癢、殺菌的效果, 而且民間還出現了端午節用艾葉洗澡的習俗。 到了現在家裡還有很多長輩在端午節要用艾葉洗澡, 古語曰“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 可見艾葉還有不可忽略的醫用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