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洞房和貂蟬的傳說(民間故事)

傳說東漢末年, 米脂縣的桃樹連續三年不開花, 就在大家驚異之際。 本縣艾蒿灣一戶人家生了個女娃、娃一落炕, 濃郁的香氣就彌漫開來, 連幾十裡外的放羊人也聞到了香氣, 父母因此給娃取名為香豔。 香豔家隔壁住著一戶李姓人家, 這姓李的受奸臣排擠、看透了官場是非, 隱居於此。 他們兩口子, 一個通曉詩文棋畫, 一個精於琴歌樂舞、吟詩作畫, 一方面是為了抒發情懷, 一方面是以書香陶冶兒子李春。 香豔姑娘自學會走路以後, 就經常與李春在一起玩耍, 所謂青梅竹馬。 老李膝下無女, 又愛香豔姑娘的慧性靈蘊,

就當親女兒一般看待, 於是香豔有機會與李春一起學習文化。

女大十八變, 轉眼間、香豔已是十五歲的大姑娘, 琴棋書畫樣樣皆能。 李春也是一位年近十八的後生, 長的濃眉大眼, 不但能出口成章、揮毫作畫, 而且耕農射獵樣樣精熟。 香豔和李春的父母更是情投意合, 因緣際會、兩家人開始籌措兩個孩子的婚事, 並選定了良辰吉日, 聯結這一雙美滿的婚姻。 就在這個時候, 事情突然發生變化, 一群兵丁湧進了艾蒿灣, 不由分說, 將香豔搶走。 香豔被一班兵抬在轎子裡, 日夜兼程, 向洛陽趕去。

就這樣, 香豔被抬到了王允面前, 王允一見, 暗自欣喜。 背地裡給抬轎的兵役一一作了酬謝, 對米脂的那駐軍頭目也加官一級。

當著香豔姑娘的面卻大聲呵斥抬轎兵役們:良家民女, 你們豈能如此搶奪!一邊說著, 一邊親自松了香豔身上的繩索。 對兵丁們繼續道:讓她在我這兒息養數日, 另派兵役送她回家。 你們快快回去, 告訴她家裡人放心, 我會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來對待她的。 王允的那幫同僚, 聽說王允後院來了個絕代美女, 便死皮賴臉設法要見一見香豔。 不知那個官員在看香豔的時候, 將那官帽之上的裝飾“貂蟬”掉在了地上。 人走之後, 香豔看到地上掉這麼個玩意, 不知是何物, 因為好看、就隨意別在胸前。 宮女們見香豔別這麼個玩意, 她們與官僚來往多了, 一瞅便是貂蟬, 一時興起, 也許是揶喻那些官僚, 便改叫香豔為貂蟬, 一傳十, 十傳百的,
就有了貂蟬、失卻了香豔的本名!可敬的是, 貂蟬不管王允如何待奉, 一心思慕著遙遠塞上的家鄉父老和愛人李春。

王允見貂蟬頑情難易, 不免十分奧喪, 放她回府更是萬分的不情願。 正在苦惱熬煎之時, 有一日, 呂布來與貂蟬攀鄉党——那呂布是綏德人, 一見貂蟬, 只看他“啊”地喊了一聲, 就兩眼發瓷, 居然說不出話來。

王允將這一切看在眼裡, 一個改寫歷史的計畫就此誕生了。 這就是王允利用貂蟬美色, 使董卓、呂布反目成仇, 互相殘殺的故事。 大功告成之後, 王允根本沒有放貂蟬回家團圓的意思!貂蟬意識到這一點以後, 便趁朝野上下忙亂之際, 抽身逃走, 幾經周折返回了米脂的艾蒿灣村。 傳說這是神靈庇佑貂蟬和李春的愛情,

否則一個弱女子如何能千里還鄉?

村裡人對貂蟬偷跑回艾蒿灣的事情守口如瓶, 並在艾蒿灣村對面的山腰隱蔽處, 打了兩眼探洞, 與附近眾山相通, 讓李春、貂蟬成親之後住入洞裡, 在山洞周圍栽滿了各種樹木, 為的是遮擋洞口。 山洞由鄉親們挖掘好後, 貂蟬與李春就成婚入洞, 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 貂蟬與李春迫於形勢, 成婚入洞, 後人追慕他們的這一段奇異愛情, 就把男女成婚的房子稱作“洞房”。 把結婚的當晚, 情人步入婚房叫作“入洞房”。

雖然這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 甚至無從考證, 但是其目的是好的、變相的支持了自由戀愛, 以及人間真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