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題:保險能否抵禦通化膨脹?

因為保險產品是長期資產, 往往伴隨幾十年或者一輩子, 所以客戶經常會問兩個問題:

1.保險公司要是倒閉了怎麼辦?

2.那麼多年過去了, 這點兒錢早就不值錢了, 有什麼用?

第一個問題很多人會回答, 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不能倒閉, 我裡我再強調一遍, 這麼回答是錯誤的, 保險法也沒有這麼規定, 標準答案是什麼?這就要說說《保險公司和銀行誰的信用高?》

《保險公司和銀行誰的信用高?》

這幾天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就是天津萬科的一個樓盤在爆炸中受損嚴重, 房子都不適合住人了, 但是銀行貸款還得還。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則新聞, 2014年3月21日東方早報 第A28版刊登了題為《銀行, 請別垂涎馬航保險理賠》的文章, 裡面有這樣一段文字

一位元保險業人士轉了個“超現實”帖子:某銀行行長朋友給其電話說, 馬航飛機上有一位元銀行客戶, 目前還有700多萬元貸款沒還。 行長問, 能否查到客戶是否買過保險、保額多少。 如果沒買保險, 銀行會儘快向法院申請凍結他名下的房產、存款。

據說, 排查馬航失聯客戶的不止一家銀行。 作為債權人, 銀行不是慈善機構, 也不是公共事件的買單人, 有權向法院申請凍結債務人名下房產、存款。

其實每次發生這種集體災難事故的時候, 兩類金融機構都是最忙的, 一類是銀行, 忙著排查債務,

一類是保險公司, 忙著理賠。

這裡面沒有誰對誰錯, 二者的商業模式就是這樣。 今天的主題是討論保險公司和銀行, 誰的信用等級更高。

大多數人都認為銀行的信用等級高, 大多數人都認為錢放在銀行是最安全的, 甚至很多人認為保險公司和銀行根本就沒法比, 很多人還認為“保險是騙人的”

那到底是怎樣的呢?保險公司的信用高於銀行, 保險產品的安全性僅次於國債。

為什麼這麼說?我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第一, 法律層面。 保險公司的信用是有法律背書的。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第二款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 不得解散。

什麼意思?舉個例子, 我開個公司, 有一天我覺得我的錢賺夠了,

或者我累了, 不想幹了, 我可以把公司解散了。 但如果我開的是保險公司, 而且是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 那我就沒有這麼自由了。 只有三種情況下, 公司可以解散

第一是分立, 就是一個公司拆成兩個或者更多的公司, 這種情況下業務還是要經營的, 保險客戶的利益不受影響

第二是合併, 就是與另外一個公司合併為一個公司, 這種情況下業務還是要經營的, 保險客戶的利益不受影響

第三是依法撤銷, 什麼意思, 就是國家不讓這家保險公司幹了, 有人說了,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保險客戶的利益就無法保證了?

當然不是了, 我們再看保險法的另外一條, 92條第一款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 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 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指, 國家不讓保險公司幹了, 你的保險業務還得接著幹, 誰來幹呢?你要把你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 轉讓給另外一家同樣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公司;第二層意思, 如果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接手你的業務, 國家幫你指定一家公司接手。

看到了吧, 有了這兩條, 就可以證明保險公司的信用是由國家法律背書的。 需要注意的是, 這裡面的保險公司指壽險公司,

不包括財產險公司。

說到這裡, 我再說兩句題外話, 咱保險業務人員要做得專業一些。 我經常聽到有保險業務人員跟客戶說, 什麼保險公司不會倒閉啦, 國家規定, 法律規定的, 這樣的說法太蒼白了。 你乾脆就把這兩條背下來, 能花多少力氣。 法律原文一背, 你在客戶面前的專業形象馬上起來了。

好了, 回到今天的主題, 保險公司和銀行誰的信用等級高?再給您舉幾個例子,

自上世紀20年代末大蕭條至本輪國際金融危機, 美國總共出現過三次銀行倒閉潮, 其中第一次是1929年大蕭條時期, 1930~1933年, 美國銀行倒閉三分之一多, 銀行數量由危機前25000家驟減到危機後不足15000家, 促成了1934年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成立。 第二次是上世紀80年代的儲貸危機, 由於大量發放住房按揭貸款以及經營環境的變化,1980~1995年,共有2943家機構倒閉。第三次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從2007~2011年8月,共有402家銀行倒閉。同樣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中AIG美國國際集團也曾瀕臨倒閉,但是美聯儲緊急輸血,沒有讓它倒閉。而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的倒閉,美聯儲坐視不理。為什麼?因為AIG美國國際集團是有保險業務的。

這是美國,中國有沒有銀行倒閉,你去網上看看海南發展銀行。

再舉個例子,我們國家剛剛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破產,每個儲戶最高保50萬元存款。這個50萬的兜底是誰在兜底,正是保險公司。

說到這裡我們總結一下,保險公司的信用是高於銀行的。如果要給金融產品的信用等級排個隊,那排名第一的是國債,第二是人壽保險,第三才是銀行產品。

第二個問題就不那麼好回答了,你有答案嗎?要是有,你可以把答案告訴我,要是沒有,聽聽我的想法。

通常我是這麼分析這個問題的

首先,通貨膨脹不是必然的,通貨緊縮不是不可能。簡單的理解,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漲,通化緊縮就是物價下跌,正常的經濟活動中,物價的漲跌都是不確定的,無論短期還是長期,不存在上漲的概率大,下跌的概率小的問題。

說到這裡有人不服氣了,你說上漲下跌都有可能,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都是長期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呢?

這就小孩兒沒娘,說起來話長了。

瞭解經濟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大蕭條,自那次危機開始,凱恩斯主義開始盛行。凱恩斯是西方經濟學史上一個大神級的人物,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去瞭解一個這個人,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怎麼理解凱恩斯主義呢?

在1929年大蕭條之前啊,各國政府奉行的是收支平衡的財政政策,也就是說,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正好平衡,沒有盈餘也沒有赤字,這是最好的。但是發生了1929年大蕭條,大家發現,按照收支平衡的方法無法迅速的挽救經濟。因為經濟低迷導致財政收入減少,如果為了追求收支平衡就要減少財政支出,政府就無法拿出更多的錢刺激經濟,經濟就會更加低迷。所以凱恩斯就提出了政府要增加赤字,也就是花明天的錢,借債刺激經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發行的貨幣超過了商品的總量,物價必然上漲,通貨膨脹就產生了。

自那以後,世界各國普通採用凱恩斯主義,所以過去了100來年,通脹就成了一種長期趨勢。但凱恩斯主義的敝端也越積越深,究竟有什麼弊端,各種說法很多,你可以到網上去查閱。舉個例子,按照凱恩斯主義,高通脹和高失業率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但上個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凱恩斯主義受到了廣泛的質疑;還有,凱恩斯主義讓政府有理由更廣泛更深入的干預經濟,但我們都知道,市場才是最有效率的,政府干預一定會扭曲資源配置;再有,凱恩斯主義是讓政府借債發展經濟,沒有經濟學知識的人也明白,借錢過日子是不可能持續的,借新債還老債,你總有一天借不到新的錢,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出現過破產的情況。

所以凱恩斯主義只是漫長歷史長河的一個產物,有它的產生,自然有它的消亡,伴隨凱恩斯主義的長期通脹趨勢,自然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

這是從理論上來闡述為什麼通脹不是必然的,那從實際經驗來看呢?即使在凱恩斯主義盛行的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也並非是全球處處通脹。你不要以為我會從地球的某個角落裡舉出某個例子,說這個地方沒有通脹,還有通縮。不是,我舉的例子會非常有代表性。

日本,推薦你看一篇文章,《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的平民生活》,這篇文章可以在網上找到,日本今天的房價不到30年前的一半。要知道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人也是堅信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但那時候買房的人,這輩子再翻身的概率不高了。還有香港、臺灣也都發生著通貨緊縮,20年前的香港人在深圳買房子,打算退休後來深圳養老,因為深圳的物價便宜,等他們真正退休的時候,卻發現深圳人都到香港去買東西。

所以,通貨膨脹不是必然,上面我們用理論和實踐剖析了這個問題。正好前兩天我和一個人溝通通貨膨脹的問題,我把上面的理論給她簡單說了說,她還是說:我感覺不可能發生通縮,物價還是會持續上漲。

我就問她:半年前你想過股市會跌成這樣嗎?3年前你想過黃金會跌成這樣嗎?5年前你想過房價為下跌嗎?為什麼資產需要配置,就是因為沒有任何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你只能讓資產多元化來幫你實現財富的安全。

好了,說到這裡,這個問題還不算完,假設你把上面的理論給你的客戶講了,你的客戶還是不相信你,他就是擔心通脹,你該怎麼辦呢?

也就是說,把這個問題翻過來講一講,即使真的會持續通脹,物價長期就是會不斷上漲,錢就是會越來越不值錢,做保險資產配置就沒有意義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通脹是所有資產會面臨的問題,不是保險資產專門的問題,你不買保險,就能抗通脹了嗎?80年代的萬元戶換算的今天,身價千萬都不只,可是又有幾個當年的萬元戶今天真的身價千萬?你靠什麼保值?黃金?民國時半斤黃金能在北京買套四合院,今天一斤黃金在北京連個廁所都買不了吧?

所以,怎麼解決問題還是那四個字,資產配置。

如果不做資產配置,把大量財富押在單一資產上,就是押寶,就是賭徒,有幾個賭徒能夠每次都贏錢?

提到資產配置,真是有一大堆的話要說,以後再說吧!

總結:

通脹不是必然的,通縮也是有可能的,不存在通脹的概率大於通縮的問題,

通脹不是保險資產要解決的問題,通脹是所有資產共同面臨的問題,有沒有通脹錢會不會越來越不值錢,和你要不要買保險沒有必然的關係。

由於大量發放住房按揭貸款以及經營環境的變化,1980~1995年,共有2943家機構倒閉。第三次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從2007~2011年8月,共有402家銀行倒閉。同樣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中AIG美國國際集團也曾瀕臨倒閉,但是美聯儲緊急輸血,沒有讓它倒閉。而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的倒閉,美聯儲坐視不理。為什麼?因為AIG美國國際集團是有保險業務的。

這是美國,中國有沒有銀行倒閉,你去網上看看海南發展銀行。

再舉個例子,我們國家剛剛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破產,每個儲戶最高保50萬元存款。這個50萬的兜底是誰在兜底,正是保險公司。

說到這裡我們總結一下,保險公司的信用是高於銀行的。如果要給金融產品的信用等級排個隊,那排名第一的是國債,第二是人壽保險,第三才是銀行產品。

第二個問題就不那麼好回答了,你有答案嗎?要是有,你可以把答案告訴我,要是沒有,聽聽我的想法。

通常我是這麼分析這個問題的

首先,通貨膨脹不是必然的,通貨緊縮不是不可能。簡單的理解,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漲,通化緊縮就是物價下跌,正常的經濟活動中,物價的漲跌都是不確定的,無論短期還是長期,不存在上漲的概率大,下跌的概率小的問題。

說到這裡有人不服氣了,你說上漲下跌都有可能,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都是長期上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呢?

這就小孩兒沒娘,說起來話長了。

瞭解經濟史的人都知道1929年大蕭條,自那次危機開始,凱恩斯主義開始盛行。凱恩斯是西方經濟學史上一個大神級的人物,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去瞭解一個這個人,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怎麼理解凱恩斯主義呢?

在1929年大蕭條之前啊,各國政府奉行的是收支平衡的財政政策,也就是說,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正好平衡,沒有盈餘也沒有赤字,這是最好的。但是發生了1929年大蕭條,大家發現,按照收支平衡的方法無法迅速的挽救經濟。因為經濟低迷導致財政收入減少,如果為了追求收支平衡就要減少財政支出,政府就無法拿出更多的錢刺激經濟,經濟就會更加低迷。所以凱恩斯就提出了政府要增加赤字,也就是花明天的錢,借債刺激經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發行的貨幣超過了商品的總量,物價必然上漲,通貨膨脹就產生了。

自那以後,世界各國普通採用凱恩斯主義,所以過去了100來年,通脹就成了一種長期趨勢。但凱恩斯主義的敝端也越積越深,究竟有什麼弊端,各種說法很多,你可以到網上去查閱。舉個例子,按照凱恩斯主義,高通脹和高失業率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但上個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凱恩斯主義受到了廣泛的質疑;還有,凱恩斯主義讓政府有理由更廣泛更深入的干預經濟,但我們都知道,市場才是最有效率的,政府干預一定會扭曲資源配置;再有,凱恩斯主義是讓政府借債發展經濟,沒有經濟學知識的人也明白,借錢過日子是不可能持續的,借新債還老債,你總有一天借不到新的錢,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出現過破產的情況。

所以凱恩斯主義只是漫長歷史長河的一個產物,有它的產生,自然有它的消亡,伴隨凱恩斯主義的長期通脹趨勢,自然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

這是從理論上來闡述為什麼通脹不是必然的,那從實際經驗來看呢?即使在凱恩斯主義盛行的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也並非是全球處處通脹。你不要以為我會從地球的某個角落裡舉出某個例子,說這個地方沒有通脹,還有通縮。不是,我舉的例子會非常有代表性。

日本,推薦你看一篇文章,《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的平民生活》,這篇文章可以在網上找到,日本今天的房價不到30年前的一半。要知道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人也是堅信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但那時候買房的人,這輩子再翻身的概率不高了。還有香港、臺灣也都發生著通貨緊縮,20年前的香港人在深圳買房子,打算退休後來深圳養老,因為深圳的物價便宜,等他們真正退休的時候,卻發現深圳人都到香港去買東西。

所以,通貨膨脹不是必然,上面我們用理論和實踐剖析了這個問題。正好前兩天我和一個人溝通通貨膨脹的問題,我把上面的理論給她簡單說了說,她還是說:我感覺不可能發生通縮,物價還是會持續上漲。

我就問她:半年前你想過股市會跌成這樣嗎?3年前你想過黃金會跌成這樣嗎?5年前你想過房價為下跌嗎?為什麼資產需要配置,就是因為沒有任何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你只能讓資產多元化來幫你實現財富的安全。

好了,說到這裡,這個問題還不算完,假設你把上面的理論給你的客戶講了,你的客戶還是不相信你,他就是擔心通脹,你該怎麼辦呢?

也就是說,把這個問題翻過來講一講,即使真的會持續通脹,物價長期就是會不斷上漲,錢就是會越來越不值錢,做保險資產配置就沒有意義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通脹是所有資產會面臨的問題,不是保險資產專門的問題,你不買保險,就能抗通脹了嗎?80年代的萬元戶換算的今天,身價千萬都不只,可是又有幾個當年的萬元戶今天真的身價千萬?你靠什麼保值?黃金?民國時半斤黃金能在北京買套四合院,今天一斤黃金在北京連個廁所都買不了吧?

所以,怎麼解決問題還是那四個字,資產配置。

如果不做資產配置,把大量財富押在單一資產上,就是押寶,就是賭徒,有幾個賭徒能夠每次都贏錢?

提到資產配置,真是有一大堆的話要說,以後再說吧!

總結:

通脹不是必然的,通縮也是有可能的,不存在通脹的概率大於通縮的問題,

通脹不是保險資產要解決的問題,通脹是所有資產共同面臨的問題,有沒有通脹錢會不會越來越不值錢,和你要不要買保險沒有必然的關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