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雜談(糾正大家的一些錯誤的看法)

呂布

在演義中, 呂布出場就非常威武不凡。 董賊當時氣焰張天, “廢立廢立”喊得驚天動地。 丁原跳出來罵他, 董賊臉上掛不住了,

準備開刀時, 李儒眼尖, 瞅見丁原身後一人“身長九尺, 威風凜凜, 手執方天畫戟, 怒目而視。 ”殺氣極重, 李儒趕忙打圓場:“喝醉酒了, 哈哈哈”。 我估計當時如果李儒不出, 董賊已經身手異處了。

然後就是第二天, 董賊西涼鐵騎浩浩蕩蕩去和呂布交手, 劈裡啪啦地被呂布打得滿地找牙, 董賊欺軟怕硬見風使舵, 立刻叫李肅出馬。 赤兔和金珠寶貝奉上, 呂布立刻轉了臉色, 喀嚓斬了丁原, 然後到了董賊手下, 又拜董賊為義父, “此所謂三姓家奴也”——張飛發明這句話委實漂亮得很, 也刻薄得過了份——從此便作為董賊的部下將領了。

然後是呂布最出彩的時候了。 十八路人馬殺來了, 華雄被殺, 董賊率兵到虎牢, 呂布跳了出來, 先斬方悅, 又斬穆順,

敗武安國——奇怪, 這幾個人在華雄耀武揚威時幹嘛不去拼啊——最後把遼東猛虎公孫瓚追得無處藏身。 所謂:“溫侯呂布世無比, 雄才四海誇英偉。 護軀銀鎧砌龍鱗, 束髮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 錯落錦袍飛鳳起。 龍駒跳踏起天風, 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 ”果然天下無雙。 然後就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 竊以為, 呂布先挑了四個人, 這三個人撿現成便宜再不勝是說不過去了。 不過後來嶽飛傳裡有個雙槍陸文龍也是被所有猛將車輪戰也未敗, 算得厲害。 呂布就略微差一點點了, 鬥到後來好歹是過了百合, 虛晃一戟就閃了。 這也是呂布僅有的兩次單打失敗之一。

然後, 呂布就跌入了溫柔陷阱, 做了一次借刀殺人用的刀。

整個事件沒什麼好說的, 我只請大家注意一句話:“布曰:‘誓當殺此老賊, 以雪吾恥!’允急掩其口曰:‘將軍勿言, 恐累及老夫。 ’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間, 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這句話可以說是肺腑之言, 也可以從中看出呂布人性化的一面。 雖然李肅對他那麼花言巧語, 董賊也始終對他籠絡有加, 他始終還是不甘心在董賊手下當一個殺人工具。 他的天下不是一個將領的天下, 他有巨大的野心。 所以可以說, 即使沒有貂蟬, 他也會殺了董賊。 一切只是早晚而已。

然後李郭破關, 呂布沒有獨自逃跑, 而是招呼王允一起走, 並且“苦勸”。 這一點可以看出他還不是所謂“豺狼之性”。 多少有點義氣。

然後呂布陷入了流浪生涯。

一會兒幫這個一會兒幫那個, 但主要在河北作戰。 尤其與黑山賊作戰時把號稱無敵的張燕打得落花流水。 可是袁紹等始終對他疑心重重, 逼得他只好不斷跳槽。 某次跳槽還發生這種事:“紹令眾追之, 皆畏布, 莫敢逼近者。 ”

由此可見他的驍勇實在已成了一種KB的威懾力, 他是戰神, 是魔鬼。 在那個時代而言, 已經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然後, 發生了呂布生平最重要的事, 他遇到了陳宮。

由陳宮策劃, 呂布攻佔了兗州, 控制幾乎山東全境, 然後全軍東出濮陽與曹操會戰。 有幾個經典戰例, 反正曹操正面交戰屢敗, 而用計則呂布相形見絀了。 須知曹操軍乃青州軍, 天下著名的鐵軍, 卻在與呂布作戰中屢敗, 可見呂布西涼騎的驍勇和呂布本人對軍隊的重大影響。

可是在對付計策方面, 呂布則一塌糊塗。 他的驍勇使他的信心過於膨脹, 甚至迷信于自己的勇猛, 於是就陷入了麻煩之中。 一直到後來被迫撤出兗州投奔徐州。

呂布在徐州過得也不算快樂。 雖然後來奔襲徐州奪了州牧, 可是劉備為肘腋之禍根, 袁術又常來糾纏。 逼得呂布還上演了三國裡極精彩的一幕——“轅門射戟”。 這一箭可以說震住了所有人。 說實話, 張飛動不動要和呂布鬥三百回合, 我倒懷疑他骨子裡對呂布卻是根深蒂固的恐懼。 就好象中國人越恐韓越嘴裡說不怕韓國一樣。 而關羽從來對誰都沒有心理恐懼症。 但從這一箭開始, 所有在場的人都會對呂布產生恐懼——這一箭也足見呂布的傲慢。 我相信,雖然經過這一箭袁術、劉備罷兵,但是雙方都已開始將矛頭不自覺地對準呂布,因為他們發現呂布的潛在威脅實在很驚人。

(一)張角

在《三國演義》裡,談到張角,直接冠名為“賊”。就因為他搞了一次農民起義。

張角提出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挺押韻的。

在歷代農民起義口號裡,最好聽的有三個。除了張角這個,還有陳勝的“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很有煽動力。還有李自成的“開著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很生動地表現出了民以食為天的基本需求。

扯遠了。

那張角起兵,人馬是很多的。體現在我打《三國志》遊戲時,那些賊兵數量真的很驚人。但士氣和帶兵將領實在不好。

張角搞黃巾軍,利用的是宗教麻醉方式。所謂的“邪 教”是也。應該予以取締的,這點不說了。

我想說的,其實很簡單。

看見張角手下的人嚷著口號,瘋狂地與朝廷鬥爭,我只是想到了周星馳版《鹿鼎記》的陳近南:“讀過書明事理的人,都在清朝當官,留下來的都是很蠢的人。所以要用宗教的方式麻醉他們。所謂反清複明和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二)十常侍

十常侍是比較好聽的名字,學名叫“宦官”,直接點叫“太監”,難聽點,袁紹說的,叫“閹豎”。

其實也怪可憐的。說實話,招誰惹誰了?一刀揮去,就進了宮了,忒可憐。

《史記》上說,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太監趙高,因為老子犯罪,老母去當了奴婢,他和幾個兄弟進了宮。本來一介犯人之後,是很卑賤的,可是他“善律例,有氣力”,居然一直爬到郎中令的高位,很生了得。

又跑題了。

我經常奇怪,宦官為什麼在漢朝佔據很重要的地位?難道正常人的政治能力不如宦官?這麼說簡直是長他人志氣。

我琢磨了半天才大致如是推論:一、漢朝皇帝大多足不出戶,這風氣一直延伸到晉。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還說那肉羹的蠢話,日常接觸的除了妃子就是太監,那太監對皇帝的影響力自然巨大。二、漢朝動輒就有個大將軍啊、大司馬啊、皇太后啊什麼的主持朝政,皇帝大多數時候是被架空的,而且受人監視。你看曹操和司馬昭就知道了。如此狀態下也惟有相信太監了。

話說到這裡,想到《三國演義》中一個一直無法明白的地方:十常侍在屢次周旋賄賂後終於沒被大將軍何進殺死,可是在外路諸侯進京時,眼看危急,他們居然不去求何進而選擇把他誘入宮中殺了,導致他們全體被袁紹曹操殺掉。他們那樣深思熟慮的一群人物,為何會因為一時之氣而殺了何進,進而導致殺身之禍呢?

雖然中國人習慣把宦官說得陰陽怪氣,人家還是有血性的

(三)督郵

《三國演義》第二回裡,有個督郵到劉備縣城視察,開口要賄賂,見劉不給便派人誣陷他。結果被張飛暴打一頓,可憐得很。

我剛看三國時一直以為他姓督,心想這麼難聽的姓,打死了也好。後來才知道督郵是一個官名,芝麻綠豆大的官而已,誰不好碰去碰劉備?

翻正史: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低頭一琢磨,了然於胸了。所謂梟雄,年輕時也終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即使到老了韜光隱晦那麼多年,終究還是忍不住去伐吳,然後在白帝城托了孤。

老羅把這事轉嫁在張飛頭上,倒是高明得很。

一方面,讓劉備在張飛毆打督郵時英雄救美,表現了他忠厚。另一方面又刻畫了張飛性如烈火的個性。相得益彰。

一部三國,就是在如是的轉嫁中,美化了玄德,醜化了其他很多人。看三國當做如是觀。

回頭談一下督郵:其實是一個挺典型的吏,為了小錢,做一些厚顏無恥的事。官場本如此,倒楣的是他遇上了玄德。

秦漢官制裡,官、吏其實不是一個概念。秦把國家分成中央與地方,官乃是國家幹部。而吏,則是地方所雇傭的職員,不屬於國家範疇。收入微薄,權力卻不小。在那時,吏是可以用錢買的,不需國家批文。一直到後來,陳群搞了九品中正,國家的人才選拔才步入正軌,督郵此類人——象徵著一大批人——才宣告結束。

其實他也不冤枉。出了一回名,襯托了重點人物。督郵的名氣,肯定比韓猛、史渙之類的大多了��

(四)華雄

華雄這個人名氣是很大的,比之什麼閻宇、田會之類。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偉大的死跑龍套的,襯托了三國中無與倫比的大將關羽,為後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看三國,先是看了連環畫,大致掌握了其中規律:越是拽的人越死得慘。當時董賊聽說諸侯要彈劾他,正要派人去扁,呂布說:“兒視關外諸侯如草薦!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我一看這架勢心想估計呂布死定了。因為牛皮吹得越大者下場越慘,此羅氏規律也。我正琢磨誰砍得了呂布,只見一人身長九尺跳了出來。

關於身高咱們談一下。三國一尺大約是現在23公分。曹操七尺,161公分。劉備七尺五,173公分。諸葛亮和張飛趙雲都是八尺,184公分。滿九尺的我印象裡只有這幾個:關羽,呂布,王雙(就是二出祁山時開始打敗王平後來被魏反骨砍死的黑臉),鄂煥(就是雲南一個用戟的猛男),兀突骨(藤甲兵老大),還有就是華雄。可見他還是一個很勇武高大的人物。

出場很酷。先斬了鮑忠,又對付了孫堅。注意,似乎為了不搶關羽的風頭,沒安排孫華倆人單挑。然後把什麼俞涉、潘鳳一股腦砍了。當時袁紹那個熊樣:“可惜我上將顏良、文醜不在……”色厲內荏。於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關羽出場了。然後就是溫酒斬華雄了。華雄至此結束。

分析一下華雄此人,個性實在不鮮明,與顏良、文醜沒啥分別,那種沒什麼頭腦的猛將。其戰績彪炳,卻也只是關羽的一塊鋪路石。我只是對他的幾句話感興趣。一、他毛遂自薦時說:“殺雞焉用牛刀?”(牛刀指呂布)這麼說來他還是比較謙遜,自承不如呂布。比之于張飛,本領不如呂布卻每日裡要把呂布殺了,似乎好那麼一點點。二、他在對孫堅首戰不利之下,並未一味燥進,而是聽李肅的話夜襲,一舉端了孫堅。這是非常成功的戰例。說明他不剛愎自用,不象關羽。

翻一下史書,歷史上,關張沒有參加討董之戰,所以華雄乃是孫堅斬的。但是華雄畢竟在和孫堅之戰(即陽人之戰,參看《三國志·吳書》)打得孫堅只有十多騎逃跑,算是很厲害了。

這樣一個將領,在歷史上算是優秀的,在演義裡也算是厲害的,可是就因為要襯托關羽,只好被犧牲了。但他運氣不錯,死在關羽手下,以至於他名氣也響。比之于同樣與呂布戰十合而傷手的不為人知的武安國,他的運氣很好了。

最終還是印證那句話:想成名,除了自己厲害還得有人捧啊��

(五)董卓

終於要說到這傢伙了,在口誅筆伐他前,先喝口水。

開始知道董賊是小時侯聽說的他和貂蟬的事。後來知道貂蟬當年16歲,董賊57歲(好象當時其他人都老大不小了,曹操38歲、呂布和曹操同年、劉備36歲),心想董賊真是禽獸。以至於去年知道伏明霞結婚時,陡然想到了董賊與貂蟬。

後來看三國,一開始就討厭他。被用兵盲張角攆豬似的滿山亂跑,劉關張救了他後還那麼拽。後來帶兵進京,廢皇帝、殺太后,做的事都不地道,一望即知是個大奸臣。後來還濫殺大臣、姦淫宮女什麼的,怎麼看怎麼不象個政治人物,倒似個流氓。

後來天怒人怨,十八路諸侯嗷嗷叫著殺來了(按:正史該是十三路諸侯,不知道老羅發啥神經多了五路,還捏造了三英呂布事件)。董賊閃,可是輸得不難看,臨了還滅了曹操一下(滎陽之戰)。所以還是不錯的。

但從那次,我發現一個問題。董賊手下的人,除了李儒、賈詡,基本都是白癡,四大心腹李郭樊張都是弱智。而且向心力極弱。

後來就是貂蟬事件。整件事沒啥好說,絲絲入扣的計策。但有句話給我很深印象:李儒勸董賊賜貂蟬于呂布,理由:“貂蟬,一女子耳。呂布,天下猛將也。”董賊:“汝之妻子肯與呂布否?”

當時我差點笑岔了氣,李儒的尷尬就甭提了。

然後他死了,被點了天燈,脂肪層很厚的樣子。

我翻了一下史書,年輕時董賊很孤傲的樣子,射箭和騎術都超一流。尤其是射箭,可能比呂布還好,有點象飛將。後來聚集一群西涼子弟,逐漸成勢,最後帶出了一支很驍勇的鐵騎隊。三國時騎兵最牛,馬超和呂布憑什麼嚇人,就是因為騎兵。這支騎兵隊為以後呂布爭霸中原留下了基礎。後來的事大致和演義上一樣。還是一個很有成就的同志。

說實話,廢皇帝,曹操也做過;專權,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身在亂世,作為政治人物,做一些很陰險的事無可厚非,好歹他不如劉大耳虛偽。那麼,最終使他的評價如此之低的,一方面是他本人的問題——暴虐、兇殘——但是細想,張飛其實也暴虐得很,可是為何寫得那麼好?

輿論總是有其導向。董賊也許沒有傳說中那麼壞,只是他很不幸地作為了叛賊,而又不象曹操般成功,於是他成為了成者王侯敗者賊的最終典型��

六)十八路諸侯討董賊

在小說裡,十八路諸侯討董賊是很浩大一事。給我的感覺是:董賊克扣了很多地方幹部和中央幹部的薪水。王老頭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源讓董賊的秘書曹操去刺殺他,曹操沒成功,就一道煙溜回去家去了。為了洗脫自己通緝犯的惡名索性把事情鬧大。發檄文,召諸侯,十八家地方幹部召集武裝部隊討伐中央。說好聽叫“討逆”,其實就是一次內戰。與美國南北內戰的區別是沒有組成另一個go-vern-ment而已——其實是成立的,韓馥和袁紹擁立了劉虞,不過那老頭沒敢而已……

十八路大軍殺氣騰騰地去打董賊,一上來就兵頓汜水。大家急得團團轉時,關羽出來力挽狂瀾,溫酒斬華雄。說實話,一個已連戰兩陣的人你還挑不了他,實在丟臉。所以關羽斬了華雄不足為奇,唯一特點就是快得嚇人了點。然後大家殺到虎牢關(這裡我要鄙視老羅一下,其實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關……可能老羅嫌只有一座不過癮,於是憑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呂布,呼呼斬了幾個傻瓜,諸侯全傻了,還是三個通緝犯齊上趕跑了呂布。董賊撤出洛陽。諸侯作鳥獸散。

老羅寫這個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給讀者的印象是:所謂的諸侯全是白癡。那麼多人居然先困于華雄後頓于呂布。如果沒有劉關張三人,諸侯攻勢就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後來我翻了一下《三國志》,發現了更多的BUG。首先,討董賊的一共只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羅哪裡又湊了五家——不過他加上了公孫瓚是為了便於三兄弟出場,不過事實上討董賊期間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緝犯,自顧不暇,哪裡有空去和呂布叫板?其次,說是十八路諸侯連營N裡,人馬有N萬,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萬曹軍之勢。可事實上,真正與董賊交手的兩人而已,孫堅、曹操。曹操在滎陽遭到伏擊大敗,而孫堅幾經挫折擊敗了董賊,卻兵頓洛陽。而袁紹他們那幫人“置酒高會”,喝酒看MM呢,壓根沒和董賊交手。

但聯繫一下三國後來的事蹟,我逐漸發現,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的真正意義。

首先,請允許我囉嗦一下,把十八路諸侯報一下: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party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後來他們的下場:袁術在跋扈了一段後死得很慘,韓馥在聯軍解散後立刻被袁紹奪了冀州,豫州刺史那傢伙後來被曹操排擠了,劉岱被曹操收編,王匡好象被袁紹併吞,第六到十一鎮那些人先後被曹操壓制或吞滅,徐州刺史大家知道三讓徐州的事且不談,孫堅死于劉表之手,公孫瓚後來在官渡戰前死于袁紹。馬騰活得長一點。

這些人乃是當時漢王朝的精英中的精英,卻在數年內完全土崩瓦解。在他們的血泊中,站起了曹操、劉備和孫策這樣的新興勢力。

想起曹操那句話“任賢唯舉”,是完全拋卻了門第觀念,他的手下人才之豐富淩駕于任何諸侯之上。可以說,十八路諸侯討董賊,使所有諸侯開始意識到:舊王朝的秩序已經不復存在。亂世真正開始了。於是從十八路諸侯解散後,新一輪勢力的分配立刻拉開了序幕,天下立刻開始了毫無秩序可言的弱肉強食。而在這個時候,對舊時代拒絕最徹底的曹操就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十八路諸侯的討伐象徵了漢王朝實際的崩潰,象徵了亂世的開始,這就是我的結論。

最後談一下此次聯軍對曹操的影響。曹操在聯軍期間寫下了“白骨露於夜,千里無雞鳴”的著名詩句,委婉地表達了對諸侯們的不滿。可以說,那時的曹操多少有點匡扶天下的豪情和報國的壯志。但在諸侯們的推諉不前下,曹操看見了政客的真正虛偽本色。曹操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豎子不足與謀!”

我仔細想那句話,分明可以感覺到其中的憤懣、藐視,更多的是悲傷。或許從那一刻開始,曹操才真正看清了所謂的政客,所謂的天下,也明白了亂世的道路。那個以前特立獨行、執法嚴格的專心的小吏曹操至此結束,這一句無比哀傷的話宣稱了一個奸雄的誕生。他在那一刹那告別了以前所有的雄心和理想,剩下的是對亂世的征服之心。這就是我的看法��

(七)王允

王老頭出場是很忽然的,不象一些重要人物出場前都有伏筆。王老頭一出場就給我白癡的印象:平白無故編個生日讓大家去嗚啊嗚啊哭,也不怕混進個把奸細。我一直在猜王老頭是不是只想先撈些生日禮物,然後岔開話題哭一陣了事以省飯錢。曹操說得好:“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當時王允定然醜態畢露。我更懷疑王允要除掉董賊究竟是為了替漢朝除害呢,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源……然後他就乖乖把七星刀給了曹操。我想王老頭太蠢了,萬一人家拿了刀反身給你告密,你立馬完蛋。

不過王老頭也就是迂腐點,智商還是很高的,充分表現在美人計和連環計問題上,處理得精妙。一次很成功的計畫。最妙的是這段:“溫侯何不從太師去,乃在此遙望而發歎?”布視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見畢,允曰:“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故久未得與將軍一見。今日太師駕歸眉塢,只得扶病出送,卻喜得晤將軍。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歎?”布曰:“正為公女耳。”允佯驚曰:“許多時尚未與將軍耶?”布曰:“老賊自寵倖久矣!”允佯大驚曰:“不信有此事!”布將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語。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師作此禽獸之行!”

這一段表演出色已極,與前面那個傻王允判若兩人。

到後來,董賊死,西涼反,長安破,呂布要帶王允東出武關,王允不從,呂布只得走。王允被李郭倆流氓殺了。

老羅意猶未盡,假惺惺的題詩:“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老王是個忠臣,而且是司徒。注意,司徒可不是隨便可以當的,需要驚人的政治才幹。在演義裡,政治才幹我看不出來,但是謀略術是很優秀的。他算是為國除了一大害,更重要的是,他為美人計加離間計加……的連環計提供了新思維,使得政治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拋卻前面白癡愚忠的王允不算,老王還是個成功的人物。

可是同時,他也背負著士大夫最終的歸宿。漢朝是重視貴族血統的地方。袁紹被人那麼推重,只因為他“四世三公”,二喬那麼牛,只因為他們老子喬玄當過太尉。而自曹操開始,任賢為舉,貴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新興勢力開始登臺。王允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只能作為貴族的最後一個老分子用一些鬼蜮伎倆來做事,著實令人惻然��

(八)孟達

孟達第一次出場是張松給劉備送完地圖後提到的,當時捎帶提的還有法正法孝直。說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當時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一個小時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張嘎》裡吃西瓜的典型的漢奸嘴臉。事實證明,這仨都是白眼狼。劉璋對他們也不算很壞,做的是不錯的職位,領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還是起心反叛。他們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國,惟有德之士居之。聽起來象回事。可是用諸葛亮評價魏延的話:“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這幾個敗類的嘴臉。

蒼天有眼,張松早早被殺了。當時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過荷馬史詩裡特洛伊也有個叛賊在圖謀期間被殺。但看那傢伙被殺時有點悵惘,看張松被殺時心裡忍不住想幸災樂禍一下。法正很瀟灑地活著,封了蜀郡太守,然後露出了真實嘴臉:仗著有孔明撐腰,睚眥必報。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臉。可那時孟達呢?我倒奇怪了,這小人怎麼不露點劣根性呢?

終於,在關羽被圍時,廖化捨命出來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達卻按兵不動,還挑撥劉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歲,對關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達挫骨揚灰。然後孟達似乎也看穿了我對他的恨,溜到魏國做了一個很不錯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雖是山城,卻是荊州通往漢中的唯一道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後,在老羅虛構的安居平五路一事裡,孟達礙于和李嚴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萬大軍的作戰計畫。這也是我唯一對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後,就是西元227年的事,孟達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歲了。任何一個人到了老年都會有點徹悟。說真的,我真的無法理解——小說中——孟達為何要造反。三國鼎立,誰的實力強大盡人皆知。諸葛亮無敵的神話在高人眼中是不確定的,而孟達也斷非無謀之輩。所以這一點而言,孟達是很有骨氣的。至少是迷途知反,還帶點悲壯色彩。

後來孟達被司馬老兒宰了,人都把孟達起事論為失敗。但小說讀者或許沒發現一件事:孟達臨死前殺了一個人,魏國當時的第一猛將,徐晃。聯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間的張頜後來在對蜀作戰中的無敵,可以明白殺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勞。

在我九歲時,我恨孟達,但是我現在十九歲了。仔細想一下,可以發現很多問題。他在待遇不錯的條件下甯跟劉備,是否真是為了功名利祿?他在關羽危急時不發救兵是否真的錯誤?以上庸人馬之少,吳兵重圍之嚴,何況一旦救關羽不成,呂蒙乘機襲取漢中,蜀漢亡矣!孟達當時做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說實話,關羽一死,荊州一失,就註定了三國最後的結局。孟達當時做的決定可能是影響整個歷史進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無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這麼說:即使關羽能救,荊州也必失,歷史終究無可改變。

而他在晚年,已經可以悠閒地做一個郡守的情況下,卻忽然起兵。他應該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漢也難以統一天下。他應該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關中也是死路一條,但他還是這麼做了。

我很難猜度他的心路歷程。一個人在轉戰多年後,自然而然地會回憶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許真的只是為了讓自己了無遺憾。

所以,孟達,從某個意義上說,是個來去明白的男人。我認為

我相信,雖然經過這一箭袁術、劉備罷兵,但是雙方都已開始將矛頭不自覺地對準呂布,因為他們發現呂布的潛在威脅實在很驚人。

(一)張角

在《三國演義》裡,談到張角,直接冠名為“賊”。就因為他搞了一次農民起義。

張角提出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挺押韻的。

在歷代農民起義口號裡,最好聽的有三個。除了張角這個,還有陳勝的“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很有煽動力。還有李自成的“開著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很生動地表現出了民以食為天的基本需求。

扯遠了。

那張角起兵,人馬是很多的。體現在我打《三國志》遊戲時,那些賊兵數量真的很驚人。但士氣和帶兵將領實在不好。

張角搞黃巾軍,利用的是宗教麻醉方式。所謂的“邪 教”是也。應該予以取締的,這點不說了。

我想說的,其實很簡單。

看見張角手下的人嚷著口號,瘋狂地與朝廷鬥爭,我只是想到了周星馳版《鹿鼎記》的陳近南:“讀過書明事理的人,都在清朝當官,留下來的都是很蠢的人。所以要用宗教的方式麻醉他們。所謂反清複明和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二)十常侍

十常侍是比較好聽的名字,學名叫“宦官”,直接點叫“太監”,難聽點,袁紹說的,叫“閹豎”。

其實也怪可憐的。說實話,招誰惹誰了?一刀揮去,就進了宮了,忒可憐。

《史記》上說,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太監趙高,因為老子犯罪,老母去當了奴婢,他和幾個兄弟進了宮。本來一介犯人之後,是很卑賤的,可是他“善律例,有氣力”,居然一直爬到郎中令的高位,很生了得。

又跑題了。

我經常奇怪,宦官為什麼在漢朝佔據很重要的地位?難道正常人的政治能力不如宦官?這麼說簡直是長他人志氣。

我琢磨了半天才大致如是推論:一、漢朝皇帝大多足不出戶,這風氣一直延伸到晉。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還說那肉羹的蠢話,日常接觸的除了妃子就是太監,那太監對皇帝的影響力自然巨大。二、漢朝動輒就有個大將軍啊、大司馬啊、皇太后啊什麼的主持朝政,皇帝大多數時候是被架空的,而且受人監視。你看曹操和司馬昭就知道了。如此狀態下也惟有相信太監了。

話說到這裡,想到《三國演義》中一個一直無法明白的地方:十常侍在屢次周旋賄賂後終於沒被大將軍何進殺死,可是在外路諸侯進京時,眼看危急,他們居然不去求何進而選擇把他誘入宮中殺了,導致他們全體被袁紹曹操殺掉。他們那樣深思熟慮的一群人物,為何會因為一時之氣而殺了何進,進而導致殺身之禍呢?

雖然中國人習慣把宦官說得陰陽怪氣,人家還是有血性的

(三)督郵

《三國演義》第二回裡,有個督郵到劉備縣城視察,開口要賄賂,見劉不給便派人誣陷他。結果被張飛暴打一頓,可憐得很。

我剛看三國時一直以為他姓督,心想這麼難聽的姓,打死了也好。後來才知道督郵是一個官名,芝麻綠豆大的官而已,誰不好碰去碰劉備?

翻正史: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低頭一琢磨,了然於胸了。所謂梟雄,年輕時也終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即使到老了韜光隱晦那麼多年,終究還是忍不住去伐吳,然後在白帝城托了孤。

老羅把這事轉嫁在張飛頭上,倒是高明得很。

一方面,讓劉備在張飛毆打督郵時英雄救美,表現了他忠厚。另一方面又刻畫了張飛性如烈火的個性。相得益彰。

一部三國,就是在如是的轉嫁中,美化了玄德,醜化了其他很多人。看三國當做如是觀。

回頭談一下督郵:其實是一個挺典型的吏,為了小錢,做一些厚顏無恥的事。官場本如此,倒楣的是他遇上了玄德。

秦漢官制裡,官、吏其實不是一個概念。秦把國家分成中央與地方,官乃是國家幹部。而吏,則是地方所雇傭的職員,不屬於國家範疇。收入微薄,權力卻不小。在那時,吏是可以用錢買的,不需國家批文。一直到後來,陳群搞了九品中正,國家的人才選拔才步入正軌,督郵此類人——象徵著一大批人——才宣告結束。

其實他也不冤枉。出了一回名,襯托了重點人物。督郵的名氣,肯定比韓猛、史渙之類的大多了��

(四)華雄

華雄這個人名氣是很大的,比之什麼閻宇、田會之類。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偉大的死跑龍套的,襯托了三國中無與倫比的大將關羽,為後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看三國,先是看了連環畫,大致掌握了其中規律:越是拽的人越死得慘。當時董賊聽說諸侯要彈劾他,正要派人去扁,呂布說:“兒視關外諸侯如草薦!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我一看這架勢心想估計呂布死定了。因為牛皮吹得越大者下場越慘,此羅氏規律也。我正琢磨誰砍得了呂布,只見一人身長九尺跳了出來。

關於身高咱們談一下。三國一尺大約是現在23公分。曹操七尺,161公分。劉備七尺五,173公分。諸葛亮和張飛趙雲都是八尺,184公分。滿九尺的我印象裡只有這幾個:關羽,呂布,王雙(就是二出祁山時開始打敗王平後來被魏反骨砍死的黑臉),鄂煥(就是雲南一個用戟的猛男),兀突骨(藤甲兵老大),還有就是華雄。可見他還是一個很勇武高大的人物。

出場很酷。先斬了鮑忠,又對付了孫堅。注意,似乎為了不搶關羽的風頭,沒安排孫華倆人單挑。然後把什麼俞涉、潘鳳一股腦砍了。當時袁紹那個熊樣:“可惜我上將顏良、文醜不在……”色厲內荏。於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關羽出場了。然後就是溫酒斬華雄了。華雄至此結束。

分析一下華雄此人,個性實在不鮮明,與顏良、文醜沒啥分別,那種沒什麼頭腦的猛將。其戰績彪炳,卻也只是關羽的一塊鋪路石。我只是對他的幾句話感興趣。一、他毛遂自薦時說:“殺雞焉用牛刀?”(牛刀指呂布)這麼說來他還是比較謙遜,自承不如呂布。比之于張飛,本領不如呂布卻每日裡要把呂布殺了,似乎好那麼一點點。二、他在對孫堅首戰不利之下,並未一味燥進,而是聽李肅的話夜襲,一舉端了孫堅。這是非常成功的戰例。說明他不剛愎自用,不象關羽。

翻一下史書,歷史上,關張沒有參加討董之戰,所以華雄乃是孫堅斬的。但是華雄畢竟在和孫堅之戰(即陽人之戰,參看《三國志·吳書》)打得孫堅只有十多騎逃跑,算是很厲害了。

這樣一個將領,在歷史上算是優秀的,在演義裡也算是厲害的,可是就因為要襯托關羽,只好被犧牲了。但他運氣不錯,死在關羽手下,以至於他名氣也響。比之于同樣與呂布戰十合而傷手的不為人知的武安國,他的運氣很好了。

最終還是印證那句話:想成名,除了自己厲害還得有人捧啊��

(五)董卓

終於要說到這傢伙了,在口誅筆伐他前,先喝口水。

開始知道董賊是小時侯聽說的他和貂蟬的事。後來知道貂蟬當年16歲,董賊57歲(好象當時其他人都老大不小了,曹操38歲、呂布和曹操同年、劉備36歲),心想董賊真是禽獸。以至於去年知道伏明霞結婚時,陡然想到了董賊與貂蟬。

後來看三國,一開始就討厭他。被用兵盲張角攆豬似的滿山亂跑,劉關張救了他後還那麼拽。後來帶兵進京,廢皇帝、殺太后,做的事都不地道,一望即知是個大奸臣。後來還濫殺大臣、姦淫宮女什麼的,怎麼看怎麼不象個政治人物,倒似個流氓。

後來天怒人怨,十八路諸侯嗷嗷叫著殺來了(按:正史該是十三路諸侯,不知道老羅發啥神經多了五路,還捏造了三英呂布事件)。董賊閃,可是輸得不難看,臨了還滅了曹操一下(滎陽之戰)。所以還是不錯的。

但從那次,我發現一個問題。董賊手下的人,除了李儒、賈詡,基本都是白癡,四大心腹李郭樊張都是弱智。而且向心力極弱。

後來就是貂蟬事件。整件事沒啥好說,絲絲入扣的計策。但有句話給我很深印象:李儒勸董賊賜貂蟬于呂布,理由:“貂蟬,一女子耳。呂布,天下猛將也。”董賊:“汝之妻子肯與呂布否?”

當時我差點笑岔了氣,李儒的尷尬就甭提了。

然後他死了,被點了天燈,脂肪層很厚的樣子。

我翻了一下史書,年輕時董賊很孤傲的樣子,射箭和騎術都超一流。尤其是射箭,可能比呂布還好,有點象飛將。後來聚集一群西涼子弟,逐漸成勢,最後帶出了一支很驍勇的鐵騎隊。三國時騎兵最牛,馬超和呂布憑什麼嚇人,就是因為騎兵。這支騎兵隊為以後呂布爭霸中原留下了基礎。後來的事大致和演義上一樣。還是一個很有成就的同志。

說實話,廢皇帝,曹操也做過;專權,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身在亂世,作為政治人物,做一些很陰險的事無可厚非,好歹他不如劉大耳虛偽。那麼,最終使他的評價如此之低的,一方面是他本人的問題——暴虐、兇殘——但是細想,張飛其實也暴虐得很,可是為何寫得那麼好?

輿論總是有其導向。董賊也許沒有傳說中那麼壞,只是他很不幸地作為了叛賊,而又不象曹操般成功,於是他成為了成者王侯敗者賊的最終典型��

六)十八路諸侯討董賊

在小說裡,十八路諸侯討董賊是很浩大一事。給我的感覺是:董賊克扣了很多地方幹部和中央幹部的薪水。王老頭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源讓董賊的秘書曹操去刺殺他,曹操沒成功,就一道煙溜回去家去了。為了洗脫自己通緝犯的惡名索性把事情鬧大。發檄文,召諸侯,十八家地方幹部召集武裝部隊討伐中央。說好聽叫“討逆”,其實就是一次內戰。與美國南北內戰的區別是沒有組成另一個go-vern-ment而已——其實是成立的,韓馥和袁紹擁立了劉虞,不過那老頭沒敢而已……

十八路大軍殺氣騰騰地去打董賊,一上來就兵頓汜水。大家急得團團轉時,關羽出來力挽狂瀾,溫酒斬華雄。說實話,一個已連戰兩陣的人你還挑不了他,實在丟臉。所以關羽斬了華雄不足為奇,唯一特點就是快得嚇人了點。然後大家殺到虎牢關(這裡我要鄙視老羅一下,其實汜水和虎牢是同一座關……可能老羅嫌只有一座不過癮,於是憑空多了一座)又是遇到呂布,呼呼斬了幾個傻瓜,諸侯全傻了,還是三個通緝犯齊上趕跑了呂布。董賊撤出洛陽。諸侯作鳥獸散。

老羅寫這個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給讀者的印象是:所謂的諸侯全是白癡。那麼多人居然先困于華雄後頓于呂布。如果沒有劉關張三人,諸侯攻勢就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後來我翻了一下《三國志》,發現了更多的BUG。首先,討董賊的一共只有十三路,不知道老羅哪裡又湊了五家——不過他加上了公孫瓚是為了便於三兄弟出場,不過事實上討董賊期間三兄弟全在幽州做通緝犯,自顧不暇,哪裡有空去和呂布叫板?其次,說是十八路諸侯連營N裡,人馬有N萬,大有超越赤壁八十三萬曹軍之勢。可事實上,真正與董賊交手的兩人而已,孫堅、曹操。曹操在滎陽遭到伏擊大敗,而孫堅幾經挫折擊敗了董賊,卻兵頓洛陽。而袁紹他們那幫人“置酒高會”,喝酒看MM呢,壓根沒和董賊交手。

但聯繫一下三國後來的事蹟,我逐漸發現,十八路諸侯討董賊的真正意義。

首先,請允許我囉嗦一下,把十八路諸侯報一下: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party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後來他們的下場:袁術在跋扈了一段後死得很慘,韓馥在聯軍解散後立刻被袁紹奪了冀州,豫州刺史那傢伙後來被曹操排擠了,劉岱被曹操收編,王匡好象被袁紹併吞,第六到十一鎮那些人先後被曹操壓制或吞滅,徐州刺史大家知道三讓徐州的事且不談,孫堅死于劉表之手,公孫瓚後來在官渡戰前死于袁紹。馬騰活得長一點。

這些人乃是當時漢王朝的精英中的精英,卻在數年內完全土崩瓦解。在他們的血泊中,站起了曹操、劉備和孫策這樣的新興勢力。

想起曹操那句話“任賢唯舉”,是完全拋卻了門第觀念,他的手下人才之豐富淩駕于任何諸侯之上。可以說,十八路諸侯討董賊,使所有諸侯開始意識到:舊王朝的秩序已經不復存在。亂世真正開始了。於是從十八路諸侯解散後,新一輪勢力的分配立刻拉開了序幕,天下立刻開始了毫無秩序可言的弱肉強食。而在這個時候,對舊時代拒絕最徹底的曹操就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十八路諸侯的討伐象徵了漢王朝實際的崩潰,象徵了亂世的開始,這就是我的結論。

最後談一下此次聯軍對曹操的影響。曹操在聯軍期間寫下了“白骨露於夜,千里無雞鳴”的著名詩句,委婉地表達了對諸侯們的不滿。可以說,那時的曹操多少有點匡扶天下的豪情和報國的壯志。但在諸侯們的推諉不前下,曹操看見了政客的真正虛偽本色。曹操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豎子不足與謀!”

我仔細想那句話,分明可以感覺到其中的憤懣、藐視,更多的是悲傷。或許從那一刻開始,曹操才真正看清了所謂的政客,所謂的天下,也明白了亂世的道路。那個以前特立獨行、執法嚴格的專心的小吏曹操至此結束,這一句無比哀傷的話宣稱了一個奸雄的誕生。他在那一刹那告別了以前所有的雄心和理想,剩下的是對亂世的征服之心。這就是我的看法��

(七)王允

王老頭出場是很忽然的,不象一些重要人物出場前都有伏筆。王老頭一出場就給我白癡的印象:平白無故編個生日讓大家去嗚啊嗚啊哭,也不怕混進個把奸細。我一直在猜王老頭是不是只想先撈些生日禮物,然後岔開話題哭一陣了事以省飯錢。曹操說得好:“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當時王允定然醜態畢露。我更懷疑王允要除掉董賊究竟是為了替漢朝除害呢,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財源……然後他就乖乖把七星刀給了曹操。我想王老頭太蠢了,萬一人家拿了刀反身給你告密,你立馬完蛋。

不過王老頭也就是迂腐點,智商還是很高的,充分表現在美人計和連環計問題上,處理得精妙。一次很成功的計畫。最妙的是這段:“溫侯何不從太師去,乃在此遙望而發歎?”布視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見畢,允曰:“老夫日來因染微恙,閉門不出,故久未得與將軍一見。今日太師駕歸眉塢,只得扶病出送,卻喜得晤將軍。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歎?”布曰:“正為公女耳。”允佯驚曰:“許多時尚未與將軍耶?”布曰:“老賊自寵倖久矣!”允佯大驚曰:“不信有此事!”布將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語。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師作此禽獸之行!”

這一段表演出色已極,與前面那個傻王允判若兩人。

到後來,董賊死,西涼反,長安破,呂布要帶王允東出武關,王允不從,呂布只得走。王允被李郭倆流氓殺了。

老羅意猶未盡,假惺惺的題詩:“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老王是個忠臣,而且是司徒。注意,司徒可不是隨便可以當的,需要驚人的政治才幹。在演義裡,政治才幹我看不出來,但是謀略術是很優秀的。他算是為國除了一大害,更重要的是,他為美人計加離間計加……的連環計提供了新思維,使得政治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拋卻前面白癡愚忠的王允不算,老王還是個成功的人物。

可是同時,他也背負著士大夫最終的歸宿。漢朝是重視貴族血統的地方。袁紹被人那麼推重,只因為他“四世三公”,二喬那麼牛,只因為他們老子喬玄當過太尉。而自曹操開始,任賢為舉,貴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新興勢力開始登臺。王允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只能作為貴族的最後一個老分子用一些鬼蜮伎倆來做事,著實令人惻然��

(八)孟達

孟達第一次出場是張松給劉備送完地圖後提到的,當時捎帶提的還有法正法孝直。說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當時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一個小時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張嘎》裡吃西瓜的典型的漢奸嘴臉。事實證明,這仨都是白眼狼。劉璋對他們也不算很壞,做的是不錯的職位,領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還是起心反叛。他們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國,惟有德之士居之。聽起來象回事。可是用諸葛亮評價魏延的話:“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這幾個敗類的嘴臉。

蒼天有眼,張松早早被殺了。當時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過荷馬史詩裡特洛伊也有個叛賊在圖謀期間被殺。但看那傢伙被殺時有點悵惘,看張松被殺時心裡忍不住想幸災樂禍一下。法正很瀟灑地活著,封了蜀郡太守,然後露出了真實嘴臉:仗著有孔明撐腰,睚眥必報。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臉。可那時孟達呢?我倒奇怪了,這小人怎麼不露點劣根性呢?

終於,在關羽被圍時,廖化捨命出來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達卻按兵不動,還挑撥劉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歲,對關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達挫骨揚灰。然後孟達似乎也看穿了我對他的恨,溜到魏國做了一個很不錯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雖是山城,卻是荊州通往漢中的唯一道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後,在老羅虛構的安居平五路一事裡,孟達礙于和李嚴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萬大軍的作戰計畫。這也是我唯一對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後,就是西元227年的事,孟達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歲了。任何一個人到了老年都會有點徹悟。說真的,我真的無法理解——小說中——孟達為何要造反。三國鼎立,誰的實力強大盡人皆知。諸葛亮無敵的神話在高人眼中是不確定的,而孟達也斷非無謀之輩。所以這一點而言,孟達是很有骨氣的。至少是迷途知反,還帶點悲壯色彩。

後來孟達被司馬老兒宰了,人都把孟達起事論為失敗。但小說讀者或許沒發現一件事:孟達臨死前殺了一個人,魏國當時的第一猛將,徐晃。聯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間的張頜後來在對蜀作戰中的無敵,可以明白殺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勞。

在我九歲時,我恨孟達,但是我現在十九歲了。仔細想一下,可以發現很多問題。他在待遇不錯的條件下甯跟劉備,是否真是為了功名利祿?他在關羽危急時不發救兵是否真的錯誤?以上庸人馬之少,吳兵重圍之嚴,何況一旦救關羽不成,呂蒙乘機襲取漢中,蜀漢亡矣!孟達當時做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說實話,關羽一死,荊州一失,就註定了三國最後的結局。孟達當時做的決定可能是影響整個歷史進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無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這麼說:即使關羽能救,荊州也必失,歷史終究無可改變。

而他在晚年,已經可以悠閒地做一個郡守的情況下,卻忽然起兵。他應該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漢也難以統一天下。他應該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關中也是死路一條,但他還是這麼做了。

我很難猜度他的心路歷程。一個人在轉戰多年後,自然而然地會回憶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許真的只是為了讓自己了無遺憾。

所以,孟達,從某個意義上說,是個來去明白的男人。我認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